米哈里·契克森米哈,是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者,他的主要工作就是致力于研究:幸福,乐观,创造力,内在动力,责任感等人类力量。
在米哈里看来:自我压迫不是通往幸福的途径,当人们出于恐惧而自我克制时,真正的生活必将减少。只有通过自由选择的纪律,才能享受生活,并将生活保持在理性的范围内。
了解米哈里的核心主张,就能明白在他的著作《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一书里,他致力于研究的主题是什么。
围绕着如何有效的工作,真正的幸福生活展开讨论,米哈里提供了一个通往幸福的途径:那就是通过心流状态,更好的享受生活。
米哈里认为的心流意味着:人们在心流状态下最为快乐,这是一种对正在进行的活动和所在情境的完全的投入和集中。这是一种人们因为过于沉浸在一项活动中而忽略身边一切事物的状态。心流的概念与处于最佳状态的感觉一致,心流状态是内在动机的最佳形式,在这里人可以完全沉浸在他所做的事情中。这是一种人人都有时会有的感受,它的特点是一种强大的吸引、投入、满足和熟练,而在此期间暂时性的关注,比如时间,食物,自我感受等,一般都会被忽略。
所以,追求心流体验,实际上就是追求一种纯粹的忘我体验。
因为在米哈里看来:人类的神经系统太过发达,摄取和感知信息的能力很强,这样一定程度上能让我们提前预知风险,规避伤害,但代价是这样的生理机制只会让我们更好繁衍下去,并没有办法让我们比动物更快乐,更幸福。
就像很多精神分裂症患者表示:事情太快地涌进来,我失去控制,终于迷失了。
人类大脑不断摄取的各种信息,也让人类陷入了抓狂,尤其是互联网时代,面对众多的信息,如果个人没有屏蔽乃至分清轻重缓急的能力,就会在巨大的信息冲击中,失去个人真实的体验和生活。
所以,个人不仅要掌握长久凝聚自己注意力的能力,还要掌握在这种调动个人注意力方向,并有意识锻造过程中的沉浸式体验。
也就是我,我们完全有能力根据自己的需求去选择信息,解释信息,并有能力决定将自己的注意力用在哪些信息上,沉浸在哪些事情上。
而关于如何实现心流,米哈里认为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保持挑战和技能的平衡:如果挑战太高技能不足,就容易有挫败感,如果挑战太低技能太高,就容易无聊,只有挑战高于个人技能,且又不至于做不到时,才容易产生心流状态。
行动与意识的融合:你要做的事情,最好是你想做的事情,心里真正热爱的事情,只有行动和内心意愿高度融合时,才能更快更频繁的进入心流体验。
目标的明确性:也就是说在我们做一件事时,想要达成的目标如果明确,我们更容易高度集中,比如打游戏的人就是单纯要得分,要赢了这局,明确的目标让他们更容易高度沉浸在刺激的闯关中,从而获得心流体验。
即时和明确的反馈:越是反馈及时的工作,越是让人容易进入心流状态,比如外科医生的成就感就比心理医生要高,因为效果肉眼可见,成果很快见分晓。
专注于手头的工作:这点很好理解,高度的专注是进入心流状态最重要的媒介,所以保持专注力,不要分心,不要瞻前顾后想太多,才更容易体验心流。
对任务有控制感:工作让你觉得有点难,但是通过全情投入,你确信自己有能力驾驭工作,而不是陷入被动担忧和恐慌,只有对眼前的工作有征服的欲望,强烈的控制感时,才更容易产生心流。
控制的悖论:任何控制都是为追求秩序,但遗憾的是,由于人类的高度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所以越多的控制有时更容易走向失控,比如有些家庭的孩子,父母不让做这不让做那,规矩太多反而容易让孩子无所适从,陷入挫败感中,有一个大的行为框架,让孩子可以在其中自由活动,才能更容易享受做事的乐趣,对于成人来说,这也是必备元素。
经验本质上是有益的:每个人都在工作,但是只有那些有利于智力发展,更加富有创意和挑战的工作,更容易缔造心流体验,因为如果工作本身是机械性的,毫无价值的重复,那么这样的经验本身也无意义和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米哈里认为制造心流的工作,有内在动力驱使,也有外在动力驱使,内在动力是一种自发的渴望,比如很多艺术家强烈的创造欲,而外在动力是社会赋予的,比如很多人功成名就,获得社会认可的财富和地位。
外在动力只能短时间内起作用,但内在动力,也就是内在动机和渴望,才能长时间的驱使一个人从事某件事,并频繁的体验心流状态。
有神经学专家试图研究米哈里所谓的心流,是否有科学依据,然后他们发现:所谓的心流状态,与大脑前额叶皮层活动减少有关。
人的前额叶皮层,是大脑的一个区域,负责更高的认知功能,例如自我反射意识,记忆,时间整合和工作记忆等,这个区域负责我们的内在意识和外在状态。
然而,当一个人经历心流状态时,这个区域中会出现一些变动,比如人类会短暂失去自我意识,以及内在批评和反省的感觉。此时,大脑区域更加自由交流,并参与创新的过程,而不会因为其他感觉而分心。
所以,米哈里在神经学和心理学的基础上,更加坚定的认为:幸福本身并不值得追求,幸福时存在的一种内在状态,当人们进入心流状态时,就在获得最优体验,人生是由无数个这样的最优体验,构成所谓的幸福。
所以,幸福不是一个僵化的概念,不变的状态,而是通过个人努力,以及有意识的训练,就可以获得的体验和感受。
值得一提的是,米哈里坚持认为,虽然心流体验很容易获得,比如很多人打游戏的过程中都特别容易经历,但是优质的心流体验不是消极的状态,比如看电视或者吃大麻,而是一种完全处于个人控制范围之类的积极状态。
所以,米哈里推崇的心流,不是幸福,快乐这点肤浅的感受,而是奋斗,挣扎,咬牙坚持,最终,整合之后的巅峰体验。
因为通往幸福的途径不是无意识的享乐主义,而是有意识的注意力的挑战,很多经历心流的人,比如运动员,为了赢得比赛而将自己推到超出能力范围之外的极限,过程中可能经历了极大的身体痛苦,但一面痛苦一面又有成就感,以后回忆这些过往也觉得自己经历了一生中的巅峰时刻。
所以想要获得更优质的心流体验,我们不仅不能排斥复杂,还要争取拥有更多复杂的体验,并通过融合复杂而锻造更好的自己!
在周六晚的读者会上,很多读者也分享了自己的心流体验和阅读心得,希望能给你带来更多面的思考。
网友【张俊寿】说:这本书里,藏着成年人唯一的幸福密码。「心流」是一种状态,一种因为全神贯注做事情而沉浸其中,最终达到物我两忘的那种状态。
老实说,这个概念本身没什么特别。但是作者运用这个概念来论证幸福的的手法,的确堪称神奇。
基本的逻辑是下面这样的:
【大前提】:幸福源于意识对生活体验的解释;
【小前提】:意识本身是趋向于无序和混乱的;「这里借用精神熵的概念」;
【解决方案】:心流可以对抗精神熵
【结论】:只有掌控意识,才能获得幸福
具体操作层面,在做事情的时候,有三个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进入「心流」的状态:
1、清晰的目标
2、及时的反馈
3、适宜的难度
看起来挺玄幻,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这种状态,那就是在期末考试的时候。考试这件事情目标清晰「我想得到100分」、反馈及时「每做完一道题,就知道自己离目标还有多远」、难度适宜「虽然大部分题目都会做,但总有几道题不会」。
在考试这个场景下,你很容易就调动起自己全部的心智,忘记了周围的时间,直到监考老师说:「距离交卷还有30分钟」。
这时的你就进入了「心流」的状态!这种状态就称为幸福!身为学渣的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每次考完后,总觉得神清气爽,无论成绩如何都觉得「这次考试,稳了!!!」
反过来说,现代社会资讯太发达,一会儿刷抖音、一会儿追综艺、剧集推送都是你爱看的、购物活动不买就亏了...,目标太多很难清晰起来。同时,智能化的APP恨不得你一个眼神,就能领会你的全部指令,根本不需要你调动心智。
所以海明威才在《胜利者一无所获》winner take noting里说:一切都是空虚,空虚是你的名字。
其实大家都隐约地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这些年「断舍离」的观念才会那么流行,回归自然的李子染才会那么被大家传颂。
但大家在化繁为简的过程中,一定要记得设置一些略高于自己能力范围的难度,这样让自己动起来,才能更容易的进入「心流」的状态。
毕竟,心流的本来意思就是flow
网友【灵兮】说:我的心流体验就是最近半年来喜欢上了写宋词,现在喜欢宋词的人不多,甚至愿意读的人也寥寥无几,但是我却觉得乐此不疲,每次都会全心投入,如果要究其原因,应该是非常符合心流体验的八个要点的。
过去我一直对古诗词有些敬畏,认为古代文人已经把诗词写透了,今人很难超越,担心自己读的古代经典不多,积累不厚,担心自己写不好露怯。但真的动笔,从战战兢兢到饶有兴趣,感受到中国古典诗词的博大精深,自己哪怕能学之毫厘也是莫大的欢喜。
我写宋词技能上有很多挑战,一开始每次都琢磨着如何模仿前人写出古香古色的韵味。如此写了几首,反思自己的作品缺乏情感和新意,于是又考虑如何从选择主题布局上下功夫。我不喜欢拘泥于一种词牌名,也学会从历史人物传记中截取小场景来写词,避免了空泛的抒情,自己既了解了古代人物故事,又提高了写词的能力,记得第一次学习写独韵词,真可谓搜肠刮肚,从立意到平仄,屡次改写费了好多功夫,写完了再配上相关的图案,美轮美奂感觉成就满满。
过去我并不知道心流理论,直到看了玫瑰推荐的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的《心流+发现心流》。我相信这应该算是一个完整的心流体验,适当的挑战性,但是又是我能够攻克的,能让我非常的投入忘记了时间,找到好的表达和对应的情绪后的满足和快乐,过一段时间看看自己的作品,非常有成就感,感觉自己的生命是充实的和成长的。
网友【黑三】说:有过书中所述「心流」的经验。与事情同在一个时空中,外界没有了,甚至,连这个身体都没有了。感觉整个生命的价值都在这件事上体现了出来,很快乐,很满足。感觉不到时间,以致于后面人家问我吃饭了没有?我回答不上了。真的不记得了。
热情,专注,与自得其乐是要素,还有一点很关键:自成目标。
当终点就在事物本身内时,我们总是能静下心欣赏它的每一个过程,并以此为乐。
如同引导孩子去做一件美好的事,不要用额外的奖赏,带领她去领略事情本身,她将最终获得事情自成的幸福,并因此,她将在往后漫长的岁月中,具备发觉与攫取永恒美好的能力,并携带着这种能力,一次次更加成功地体会到忘我的心流,将放弃掉「自执」的「空」,与永恒的美糅合,生命超越过那个钟表上的刻度,圆满。
对于自我成长的大人,也是如此。
网友【啊嗯。】说:「精神熵」的增加,源于内心失控。在我的生活中,这样的现象非常频繁。每当任务完成不了,顶着亿万千压力、陷入焦虑的时候,我特别容易暴饮暴食。然而食物缓解压力的后续是空虚、挫败,需要更多的食物填充内心的空洞。
不可否认,精神世界的愉悦才是最大的幸福,但是这让我非常苦恼,外界的诱惑随着年岁增长,而我的控制能力愈来愈差…每次暴饮暴食之后,内心凝聚许久的注意力、神圣感涣散。
阅读这本书正符合我内心的需求。心流的最大作用是控制心灵内外的平衡。
从女性自我的角度来说,集中注意力于自己热爱的领域并取得不错的成果是获得幸福的力量源泉。富有魅力的「心流」能让一个人摆脱对他人的需要,达到自我满足。
控制自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你想要什么,你就能承受什么」人生是一场修行,浮躁的时候多与自己沟通,是战胜诱惑的有力武器。爱自己,以爱之名,沉浸其中达到忘我的状态,是长期修炼的成果,一起冥想吧……
网友【A仟仟】说:心流,不得不说,这是一种很棒的感觉。在生活中,存在着太多的负面因素。有时候为了一些平凡的琐碎,一些自身的原因,就可以把我们每个人压得喘不过气来。
消极、迷茫、焦虑,这些常常像一面看不见的墙,偷偷的,将我们包围。心流的感觉赜截然不同。作者米哈里认为,心流的体验在于,有目标的设定,专心致志的投入,以达到一种忘我的时间点。
这是属于一个人的时间,一个人的快乐。犹如我喜欢带着耳机,在都是杂音的地方听着那首单曲循环,把全世界都隔离在外。像疲倦的人吃了一块巧克力,或喝了一杯热可可,瞬间疲劳一扫而空。身体里的神经细胞再次满血复活。
短暂的,没有伤感,没有失望,更没有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的不确定性。
在此刻,这个时间段,就是你精神的主场。不会存在任何负面情绪。
网友【轻歌】说:刚开始,对这本书,较抵触。大致翻了翻,如果让我选择,我会选择去读一本小说。但,深入去读,也觉不无道理。
人的情感,七情六欲,是一个很自然的流动。高兴了,他会喜笑颜开,会手舞足蹈;悲伤了,会难过流泪,会伤心欲绝。然后,他会自动地与各种喜欢做的事情去做联结,比如读书,散步,听音乐,跳舞,运动等,他会自我校正,根据情绪去选择这种或那种活动,以让相应的情绪得到抒发,这是很自然而然的事情。
我认为,书中就是把这些自然的事情,用一个名字去命名,也就是所谓「心流」。也可理解为「幸福」。
我以为作者这样提出,是想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是什么主宰了我们的幸福?明确了这个答案,我们才能更清楚地去创造幸福。将自己的意念专注在所做的事情上,达到一种通透感,成就感,这就是幸福。而非通常所定义的获得外界的认可。它注重的是自我体验。那么,在现代社会,人们焦虑的原因也显而易见,就是追求那些别人眼里认为重要的东西,而无止境地相互攀比。
我在生活当中体会过书中所说的「心流」,比如在阅读中,在写作中,那真的可称之为「幸福」。这本书为我们指明了通往幸福的方向和途径,是极为难能可贵的。
网友【Long wind】说:在我看来,心流有三个比较重要的点应该是:就我个人而言,我印象中产生心流反应的时刻多集中在看电影、看小说、打游戏等娱乐活动中。
当屏幕上生动的画面配合着相对应的音效传入你的视觉神经当中,你会不自觉的将注意力集中,从而快速的产生心流反应。强大的视觉和音效冲击会使你的神经紧绷,专注于当前的视觉场景,大量的元素涌入你的脑海,从而刺激你步入高度兴奋状态。这正是电影艺术的视觉价值所在。而当电影结束,你的脑海中依然残留着许多挥之不去的画面,紧张而又刺激的场景让你回味无穷,整部电影的艺术价值也在无形之中灌输到你的大脑,留下深刻的记忆瞬间。
看小说和打游戏同样可以让你通过专注的方式,实现全身心的投入,取得精神和情绪上的巨大收获,给人留下「到乡翻似烂柯人」那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网友【普绪克】说:我没有过这种高级感的心流体验,鸵鸟心态、得过且过的我,被惰性拖了后腿,被不思进取拽了臂膀,确实很难有实力体验到。
通过笔者的书,收获很多,特别是面对挫折应该如何妥善处理,让自己的意识一直受控,并持续处于内心平静有序状态,同时让自己又有最优体验感。
面对挫折:在心理上,对于目标的完成情况不要强求,顺其自然,一旦发生偏离,做好坚持或者变通道路的准备…
在行动上,目标一旦确定,集中精力,奋进争取,为达成目标,学习本领,提升技能,为结果拼劲一博即可。
在心态上:对于目标结果相对佛系一些,不要强求,善于变通…并通过实践不断调整目标,将每个小小的目标都服务于最终目标,真正找到自身的最优体验。
网友【进击的石头】说:为了让孩子有读书的兴趣,我会经常跟他交流我读书的感受。
看完《心流》我问他,记不记得爸爸会把加工红枣时每一个流程的中转筐整整齐齐的摆在托盘上,写上客户的名字,等级,然后用叉车把他们再排成笔直的一列,知道为什么吗?
当你在工作中,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时,你就会在枯燥平凡的工作中得到一种幸福和宁静的感觉,我想,这就是我最近看得书《心流》里所描述的那种感觉吧。
所以,我让你做作业时尽最大努力做的干净工整甚至漂亮的要求,实际上就是为了让你找到学习中的乐趣,那就是全情投入给你带来的安宁感。
孩子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我很喜欢这类书,你马上就可以在实践中尝试一下。
感谢以上网友的参与,玫瑰读书会因为有你们的支持,才会在我如此差的运营下,一直活跃到第七期。因为有你们,阅读变得更有趣,讨论变得更多元,每周阅读一本书,也变得更加容易践行,并值得坚持!
文 | 读书会观点集合
图 |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