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喜欢屯书的习惯,觉得哪本书不错的话,就顺手加入淘宝购物车,等双11或者打折大促时候一股脑儿买了。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自己永远拥有一个意外的宝藏,随手一翻的书都能带来惊喜。
这本《爱的艺术》也是大大的惊喜。
在前言里,作者就一再强调他的观点。
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
这本书对我的最大吸引力在于,没有只单纯提出论点,而是遵循了非常有逻辑的Why-What-How的步奏。
1.爱情是一门艺术。为什么真正的爱情非常稀少,不可得。
人类自发现和别人的不同之后就产生了孤独,对抗孤独有三种途径:1.纵欲 2.和一群人保持同一 3.拥有富有创造力的爱的能力。
任何形式的纵欲,无论是性欲,毒品还是犯罪,都是类似的,强烈的刺激性,在短时间内获得巨大满足,但又会很快的消失,需要更强烈的刺激才能又一次获得满足。
和一群人保持一致是现代人经常采用的方式。同一个群体的人拿差不多的工资,吃类似的食物,住价格类似的房子,娱乐方式也是相似的。这样获得的爱情看起来也不错,但他本质上是一种交换。我们将自己包装成不错的商品,再去寻找和自己类似的商品。
2.什么才是爱情。
弗洛姆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先告诉我们什么是母爱、父爱、神笔。父母的爱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选择伴侣和与伴侣相处的方式,如果遇到了不合格的父母(常常发生),我们会易于产生何种不健康的爱情模式。
3.怎样才能习得爱情。
作者非常可爱,他告诉你此事不易,却还是指给那么如何才能获得爱情呢?1.有纪律 2.专注 3.有耐心 4.极大的兴趣 。每一项都要求非常高,如果有幸习得,那么基本上可以判定此人超脱了父母的相处模式,自己能够自给父爱和母爱,获得了极大的创造性。
读书体会:爱情不是小女孩的幻想:有人身披铠甲来救你,免你惊吓,护你欢喜。不是一见钟情,自此甘愿抛弃一切随你颠沛流离。甚至不是举案齐眉,和和气气。生存才是生活的必需品,爱情很容易成为生存的交换物。为了更好的物质生活的爱情,为了满足虚荣心的爱情,为了摆脱孤独感的爱情,为了延续后代的爱情。这些爱情都是合理产生的,不必苛责。扪心自问,爱情绝非生活的必需品。
儿时理解的爱情,极其纯洁,不含杂质。大概是这么一种想法:男女二人相亲相爱,幸福美满,白头到老。这是尚在父母庇佑下,没有经受风雨的自然想法。
小女孩时期也产生过轻微的“公主心”和“圣母心”。一种期望爱人待我如宝,捧在手上,却没换位思考过为何会有人如此对我。另一种是愿意不辞辛苦调教伴侣,看起来是对对方好,实际上却是在强调自己的道德优越感。
读完此书,内心复杂,一方面知道爱情的确存在,另一方面也清晰的知道自己的爱情叫做“类似爱情”。却也坦然接受自己和爱人的种种不足。爱情是习得的艺术,所幸我愿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