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的话题是,怎样陪着孩子度过叛逆期。
我们经常听说叛逆期,那么什么时候算是叛逆期呢?
一般说来孩子在成长中要经历三次大的叛逆期,第一次是孩子两三岁的时候,开始有自我意识,逐渐学会说不。第二次是七岁到九岁, 这个时期是儿童叛逆期,跟这个时期相伴随的,是孩子的智力迅速发展。第三个叛逆期就是我们所说的青春叛逆期, 就是那个最让家长头疼、最有破坏力的时期。
鉴于我们听众的年龄构成,我想今天重点放在儿童叛逆期和青春期这两个阶段。
首先我们来谈谈这个这两个阶段孩子们身上出现了什么现象?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七岁八岁讨人嫌。说是讨人嫌,孩子讨谁的嫌弃了呢?主要是父母和周围的亲近的人。这时候孩子满脑子的问题,没完没了地问为什么,人来疯,开始嫉妒,撒谎,爱慕虚荣,胡搅蛮缠,爱发脾气,插嘴,找借口,甚至以前曾经形成的良好卫生习惯也开始慢慢忽略。在父母的眼里,这孩子怎么一下子从乖巧可爱变成了到处都是缺点了呢?
再看看青春期的孩子,如果没有有效的家长引导,会很快、很大程度受到外围的影响,比如电影,偶像,朋友等等。他们生理上基本上是个成年人了,心理却还迷惘。此时的半大孩子宁愿接受自己同伴的影响也不愿意跟家长多沟通;独立意识非常强烈;希望得到别人关注,异性同伴的青睐;不服管教,我行我素,容易冲动等等。
刚才说的都是现象。
接下来这句话的理解有点关键,不是我说的,忘了谁说的了:你看到的一切问题都是对方的解决方案。
举个例子,孩子出门不小心把手机丢在了某个地方,回去找已经找不到了,她就撒谎,说被小偷偷了。当你报警后,真相大白的一刻你是不是生气得想揍他/她一顿?你看到的问题是什么?是这个孩子撒谎。按照刚才的说法,撒谎就是孩子的解决方案。也许你要问了,撒谎怎么会是一个解决方案呢?是的,当手机丢了的时候,孩子预想到了家长可能要责备她,甚至脾气暴躁的家长要揍他!撒个谎,推脱了责任,可能你就不骂他也不打她了,你看撒谎是你看到的问题,但是对于她来说却是解决方案。
明白了这个原理,我们接下来就好办了。方法论这个词儿现在已经用的比较泛滥了, 甚至有一次我看到一个简书上的女人的做的手工产品,还给取了个名字叫方法论。连一枚手工缠绕的戒指都被称作方法论了,我也大言不惭一次,权且把这个叛逆期的解决办法也取了个诨名,就叫叛逆期陪伴方法论,分四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是,家长要识别叛逆行为的本质,根源。
第二个步骤是, 针对识别出来的问题的本质,寻求知识帮助。
第三个步骤,家长掌握相关知识,制定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四个步骤,复盘
我们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谈。第一步,识别叛逆行为本质。
大量例子来了:
案例—— 九岁女孩梅梅有一个一岁的弟弟,父母看电视,她必须要坐在父母中间,客人来了,家长跟客人谈话,梅梅一定要插嘴,吃饭的时候,发现摆好的筷子上次妈妈没有洗干净,马上汇报给爸爸,恰逢夫妻关系紧张的时候,这不就吵起来了么,这时候这个孩子要大喊大叫,你们怎么不能给我一个安静的环境!九岁的孩子,看到筷子脏了自己换一下不就行了吗?为什么一定要作得全家人都不高兴呢? 这一系列的表现看下来,找找这个叛逆行为的本质,那就是她觉得自己失宠了,她要引起你们得注意。她眼下的需求是尊重她。她时时刻刻在提醒:我是存在的哟,我长大了哟,我会思考才会提问题哟,我还会观察判断哦,你们得像对待一个大孩子一样对待我才可以!
下一个案例, 这个案例发生有点早,那时候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的网络,一个小朋友八岁,从学校回来带来一个消息:老师让带十块钱购买圣诞节用的手工材料。其实老师要求两块钱,多出来的八块钱怎么回事儿?父母一听,坏了,这个孩子撒谎!这还了得?一顿痛揍。经过仔细盘问和了解,这个孩子叛逆行为的根源在于,她长大了,想拥有跟自己年龄相匹配的、相对自由的财产支配权,因为同龄的孩子都有了零花钱,她还没有。可是她还没有聪明到想出来合适的跟家长谈判的办法,所以这种貌似叛逆的行为就发生了,而且家长应该认识到,孩子第一次像样地编造谎言说明她的智力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再下一个案例,发生在更久远之前。
一个初三的少年,下午要打篮球,连续几天每天都打,少年的妈妈觉得这个孩子怎么心这么野,初三多关键呀,不好好学习,打什么篮球。妈妈是个优秀的中学教师,讲课没得说,班主任管理做的也到位,年年都是优秀教师,就是头疼自己的孩子。篮球放在妈妈的办公室,这次这个孩子又去办公室拿篮球,被妈妈拦下,孩子强行出去的时候不慎把玻璃打碎了,自己也摔到了,弄得满手都是血。有一次跟这个老师聊天,这个老师难过地掉眼泪。描述中我得知,这个小伙子每个月的零花钱只有十块钱,当时一本他喜欢的体育杂志刚好是十块钱。几个孩子一起商量去看电影《泰坦尼克号》,但是妈妈听说电影里面有裸露镜头,就不让孩子去。其实那个电影大家都知道,在中国放映的电影,关于情色的镜头早就一剪梅了。这个孩子连泰坦尼克好都不能看,所以失去了跟同学们在娱乐交流中的话语权。放学也不好意思跟别的同学一起同行,人家买路边的小吃什么的,自己兜里也没有钱,最后能够拥有的课外活动只有打篮球了,还被亲妈给拦截了下来。
当时的我还年轻,心想:您剥夺了他所有的青春可以挥霍的东西,他还能跟您道歉,没有明显的跟您对着干,您应该很高兴了。
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少年一定要打篮球的这种叛逆行为的本质是什么?他想要自己行为的支配权,还有自己时间的支配权!
再来一个例子,小光同学9岁了,这天放学了,老师们去开会,家长暂时还没有来接。同学小可怂恿小光同学,说你敢不敢当一次蜘蛛侠,从窗户里爬出去然后从另一个窗户爬进来,小光同学心里想,我可不能让你小瞧了去,于是就说敢。嘴里说着敢,心里还是发毛的,毕竟这是四楼,外窗台只有十五厘米宽,小光同学胆战心惊地走了一遭,然后反唇相讥问小可同学说:你看,我完成了,你呢?你要是不敢,那就是不如我勇敢。于是小可同学也走了一趟,接下来又怂恿另一个男孩子走了一遍。体育老师没有去开会,看到了以后制止了这个行为,也消除了一场悲剧的发生的可能。这是熊孩子的故事,这种貌似叛逆的行为实际上表达的是什么呢?是成长中对于勇敢担当品质的渴望,也是对于同伴认同的渴望!
从刚才的例子当中,我们知道了每一个案例的背后我们都可以抽离出来叛逆行为内在的本质和暗含的密码。第二步我们就要去寻求知识的帮助了。这时候我们需要搜寻的关键字不是叛逆期三个字,而是刚才你抽离出来的本质。比如怎样表达才能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尊重,比如什么时候孩子应该拥有财产支配权,怎样帮助孩子建立时间观念,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做好时间管理,如何帮助孩子在群体中获得认同等等。
我们一定要主动的寻求知识的帮助,这个知识可以来自一些人的经验,可以来自一些靠谱的科普文章,如果家长感兴趣也可以直接去寻找一些更接近根源的心理学书籍来看看。还有一个非常好的资源就是网络讲座,我个人就非常喜欢看现在的一些视频讲座。比如公安大学的教授李玫瑾就又很多的教学视频在网络上公开了,听了她的课,我对自己开始反省,后来发现自己家孩子青春期的时候,我的话就太多了,所以会引起孩子的反感,正确的做法是点到为止。再比如以前曾经在西点军校担任心理学教授的May Chen陈永仪教授也曾经接受过媒体采访,也参加过泰德演讲,告诉人们负面情绪的作用是什么,再比如非常勿扰的那个微表情专家姜振宇在不同的场合都有过优秀的表情解读的演说,还有不少二流的心理分析师常常在网络上发表新的文章,讲一些比较实际的实例,我们可以看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也很好。
事实上这个阶段,有的家长很懒惰,不去寻求解决的办法,而是消极等待。等着别人给他开方子,又有各种各样的忌讳。比如忌讳到学校去寻求心理老师的帮助。有的家长跟我交谈的时候,意图是想让我给她出出主意,怎样帮助孩子。可是结果谈话就变成了这个样子:
——我从您的描述来看,孩子想引起你的注意。
——我非常在意她呀,你看看她穿的是什么,都是多么贵的名牌,吃的是什么,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我都安排了很多,知道吧,我在她身上花了多少的心思,可是她还是这样不懂事,现在连小朋友都不愿意跟她玩了。
——你看看能不能把您认为有问题的地方列出来,然后我们具体制定一个应对的方法呢?比如先建立规矩然后再去执行?
——老师呀,您可不知道,我们已经早就订好了规矩,在墙上贴着呢,可是不管用啊!我告诉她让她每天回来衣服必须挂在衣架上,可是到最后的结果还是我行我素,到处都是乱的。
——计划中没有破坏规矩的代价说明吗?或者说有没有惩戒措施?
——老师呀,您可不知道,我家那位说了,惩罚这种事情不可能发生在我家。
——我说要不然我们去求助学校的心理老师吧,他们见过的个案比较多,也是比较专业的。
——那怎么行?他们一定要问东问西,把我家的历史翻个底儿朝天,我可不想让别人知道我们家里的事儿。
——那要不然您读点心理学知识,或者一些相关的人文类的书?
——你看我像是不看书的人吗?告诉您,老师,我以前非常爱看书,每天都泡在图书馆里……
——那好,您还记得皮格马利翁效应或者罗森塔尔效应吗?孩子在你的期待中长的的。
——什么什么效应?我不记得了,不过我跟你说,以前我肯定绝对知道这个概念的,只不过现在忘了。
从以上对话中您能感觉到什么呢?是的这个家长根本就没有做好向知识求助的准备。
事实证明,每个人都在高估自己的作用,家长认为:没有家长的指导,孩子一定会多么多么差劲;孩子在叛逆期拼命想证明:没有家长唠叨,我一样茁壮。有了科学的教育常识,我们就会知道,两方面都没有他们想象的那样重要。
第三个步骤,制定具体措施。比如那个要钱撒谎的例子,我们意识到了她的渴求就是,要自己的财产支配权,经过知识的帮助,我们看到了,孩子是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小额财产的,这时候就不妨给她一定的财产支配权。我记得我当年做得更加过分,不光让孩子支配自己的钱,还把家里的日常饭菜预算给她一个星期,告诉她就这些钱,你看着买,要确保我们家四口人每个人每天的营养充足,肉蛋奶蔬菜水果都得有。三天她就把权力交回来了,这事儿干不了,以后也就不再提出来过分的买比较贵的零食的要求了。
有观点到执行之间总是有一个距离,这个距离就是制定措施。孩子晚睡?看手机?衣服乱甩?不完成作业?这怎么能行呢?定规矩!任何一个团队在建立之初,都是应该现有规则,然后每个人承担的角色分工好,然后去执行。家庭不是一个团队吗?也是!所以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孩子不是要权力吗?可以,在制定规则的时候孩子是要参与的,她有发言权,也有投票权。比如上面例子中的男孩子后来得到了自己发表意见的权力,比如对吃饭上的要求, 早晨要求用营养早餐代替昨晚的剩饭等等,要到了自己认为合理的零花钱,也争取到了玩儿得时间。后来留学加拿大以后发展得非常好,这是后话,后来也没有因为看了泰坦尼克号而变成一个坏小子。
最后就是执行!
刚才提到的那位家长其实还真是定了规矩,问题出现在有法不依上面。有了规则不执行,这个破坏力还不如没有法。以前不知道有规矩,做错了就错了,现在有了规矩接着错,这就不行了。现在我自己的家庭中也有这个规矩正在执行中。我小女儿开学以后第一次考试明显的没有收心,我就让她在家里呆一个星期,不许找小朋友疯玩儿。一个星期一会儿就过去了,现在至少清楚回家第一件事儿就写作业。乱扔衣服的现象我家也有,现在正在执行一个规则,你乱扔,就擦地一个星期。因为你在制造的这个麻烦,别人得付出劳动收拾,这个不公平。接受了这个规则,就执行。上两个星期孩子擦地一个星期。这几天没有复发过。
执行以后还要定期复盘,常常回头看,效果如何,必要的话,跟孩子一起讨论一下成绩。该表扬就表扬。
现在的时代是一个空前的时代,很多我们的父母的经验不能直接拿来借鉴,比如我们小一点的时候我们的父母直接在青春期打压我们,比如我想去看一场摇滚演唱会,我古板的亲娘就恶狠狠地跟我说不许去看哪些不正经人的厮混,给我下了禁足令。这样做除了让我更逆反,别的什么作用都没有。
面对叛逆期的孩子,家长做好心理预设,叛逆期来临之前,要准备好足够的知识余额。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我们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