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通勤路
夏天来了,三番五次“倒春寒”的杭州气温迅速攀升,“五一”过后,骑行上下班的机会也多了起来。只要不下雨,早上我就骑“小红车”穿村、过茶园,一路上坡下坡赏着每天都会有变化的风景出门去。
这短短的一段“通勤路”,有缓冲带,有限高杆,有亭子,有人家,有农场,有茶园,路程也是曲折起伏——爬个短坡,到了一处高点立马下坡再爬个稍长的坡,只要爬上这第二条坡,后面一路就都是下坡了,甚至连一下脚蹬都不用踩,痛快到你想来个“大撒把”,张开双臂去拥抱风,去做只鹰。
当然,只是想想而已,那茶园小路汽车还是不少的,安全为要。在下长坡之前,我几乎都会骑慢点或者稍稍停顿看看四围的远山、烟云、天空和茶园。阴天的日子,连山都看不见,雾蒙蒙灰扑扑的;大晴天时视野极好,远处连绵苍翠的山看不到尽头,近处的茶园总有忙碌的农人在修整土地,裸露的红土,园间一棵一棵的树,天空飞过的鸟,能让人稍稍忽略燥热的温度;还是最喜欢雨过后的早晨,清爽又带着润湿,气味鲜冽,云雾聚散色彩变幻,阳光也没那么直接,看那薄雾在山头缓缓腾起,凝成大片的白,不过,傍晚雨后闷热的天气就没那么妙了,气压低得快让人透不上气,还湿腻得很。
最开始,两道坡我都是爬不了的,骑多了才发觉,那坡并不算长,而且,后半程的一路下坡简直就是对爬坡后的奖赏,刹着车闸飞驰而下,忽然上班路就结束了,多么快乐。偶尔下班骑这条路,就是相反的体验了,大部分时间是在吭哧吭哧爬坡,晚霞的美,权当是安慰了。
我总结了骑车上班的三大好处:省钱省时间锻炼身体,并没去想——灰尘、晒、有一定危险性这些劣势,难得不下雨就可以骑车,珍惜吧。说到省钱,是因为“小红车”算是杭州公共交通的组成部分,交了押金,每次骑行一小时内都是免费的,况且住处远离市区,也没有共享单车可以使用,不过“小红车”有落锁的桩子和固定还车点,必得寻到这些地方才能骑和还。
相对来说,它骑起来还是很方便的,车也一代代在升级,外出骑行,“小红车”是不错的选择。
虎跑虎跑,一路飞跑
骑行虎跑路至少有三四次了,这条路太过好骑,风光美丽还一路下坡,以至于有两次骑出了共享单车范围好远还没发觉,再酸爽地返回送车。
虎跑路北端分别连着杨公堤路和南山路,同样是两条景色很好的路,嗐,谁让这些路都是处于西湖风景区呢,路边要么是两排大樟树、水杉,要么是湖光山色、寺庙塔楼,看不完的景,人在画中游,随走随停,闲散逛荡,简直不要太舒服。
跟朋友三三曾一起顺着杨公堤路一直骑下来骑到虎跑路再到之江路宋城,杨公堤路有几处拱桥,骑到桥上的高处,正好能看湖景和落霞,经过路边的亲水平台,再坐下来欣赏训练皮划艇的运动员在余晖中奋力划桨的丰姿,转个弯就到了虎跑路,路上人车稠密,划分出来的自行车道却并不拥挤,仿佛是乘着小舟顺流而下,骑着自行车一顺就顺过了动物园、顺过了虎跑公园、顺过了钱塘江大桥,到了车流量大的之江路上。
所以才会一顺到底地骑啊骑,一点儿也不觉得累。第一次骑是不知道钱塘江大桥以西就出了某蓝色共享单车的还车范围,巴巴地得再往回骑到白塔公园还,第二次我自己骑行虎跑路,就纯粹是因为飞奔直下乐过头完全忘记超出范围这回事了,还是虎跑路太短了吧,根本没骑够啊。
虎跑这条路是串起西湖核心景区的必经之路,平日就堵,更不用说周末和节假日了,还好休息的时间是避开周末的,不用担心骑行过程磕磕绊绊走不通。如果要推荐,它在我心中还真是条必骑路线呢。
梅灵路,痛并快乐着
三天竺、中天竺、上天竺,这个顺序和方向,一路向南,是上坡,上天竺法喜寺处在最高点,再继续往南,就是一路下坡、过隧道、穿茶园、品梅坞、赏云栖竹径、别致又清幽的梅灵南路了。
梅灵路北接灵隐路,可以通到灵隐寺,这一整条路上寺庙不少,足以见得环境有多好。曾从别的地方骑行到灵隐,再到法喜寺,因为大部分是上坡,路途有一点点艰难,可一切都是值得的,到了法喜寺、梅灵隧道北口,就可以开始拽拽地,准备“起飞”了。
隧道很长,内部两侧是隔开、加高的非机动车道,仅能单人通行,一出隧道,弯弯曲曲的道路两边是逼近的山、山坳里和山坡上成片的茶园,一会儿左边的茶园多、平地大,一会儿又变成了右边,峰回路转,移步换景,山有些陡,所以山上的茶园也很倾斜,但你不论眼睛往哪儿看,满目都是绿,山,树,茶,溪,石,看到哪里,哪里就是一处美景,看着看着,就忘记了自行车是在小方石铺成的窄长车道上跑着、屁股已经被颠得有些痛了。
于是站起来骑车,反正也不用蹬,过了茶园是有名的梅家坞,路两边茶室多,居民多,车也多,倒不曾在那里停留过。便继续骑,到了云栖竹径,一边是平整方正的大片茶地,另一边是看不到深处的修竹茂林,准备锁车去玩,哎呦嘿,怎么又又又超出共享单车的范围了——原来上天竺那里就是还车边界了呀,这一路畅快骑行,都是建立在“越界”的隐忧之上的啊。
多骑多跑几次,费点事亲身经历,才能明白那莫测的范围到底在哪,当然,下次,这条路还是骑“小红车”的好。
闲行北山街,游荡南山路
只骑行过一次北山街,这条路北边是各式吃喝玩乐的场所,背靠宝石山,南边直面西湖,道路又被临时栅栏隔开人车分流,显得较混乱拥挤,一路上建筑虽多,风格各异,给我的感觉却不突兀,如同它们本就跟山、树、湖并生共长的一般。
这一路故居、名店多,是打卡的好地方,骑行的话,车流熙攘,得一直往前走到人少处才能停下来。北山街从最东头的少年宫起,往西的一路上有不少民国时期的旧址、别墅,还有晓风书屋、新新饭店,寺庙也多,西头临路的岳王庙气势恢弘,大门朝路大开着,似乎门庭若市的样子。一路上有岔道通往北边的宝石山,它就是著名的宝石流霞景点,山上有保俶塔、葛岭、抱朴道院、栖霞岭、紫云洞等等,骑着车拐到小道上去,随意地攀登不太高的山游玩一番,会遇见惊喜。
南山路,恐怕是杭州景点最密集、最金贵的地段了,从杨公堤向东、向北到“一公园”,有太子湾、花港观鱼、苏堤、净慈寺、雷峰塔、古清波门、柳浪闻莺、钱王祠、古涌金门等等等等美景,还有浙江美术馆静待其中,所以南山路虽宽阔幽静,又总是繁忙浮华的。
游客行人,汽车公交,有着五湖四海的斑驳声色,跟着导游小旗子走的大队人马,一群群骑车的年轻学生,招揽生意的大小店铺,公园跳广场舞的大爷大妈,合影拍照孩童奔跑的一家老小……车流不息,人声喧嚷,骑行在这条路上,自然的景、人造的景、人群的景,都值得观赏,路两边高大的树木是随手拍出“杭州绿”的标志,还好很少在周末和节日去玩,从美术馆看展出来在南山路骑一骑车,已经足够惬意了。
梵村村、九溪and大清谷
刚到杭州没多久时,总被三三带着到各种她乱跑乱玩发现的小众“宝地”去溜达,梵村位于去往云栖竹径、三天竺的南线上,它初见就是一个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地方,村口的路边也有大片整齐的茶园,茶园与通行道路用丝网隔开,有一侧的丝网很高,不知是环卫工还是工地上的人把洗过的制服外套甚至内衣裤都高高地挂在网上晾晒,有飞机从天上飞过,幽碧的茶园,橙的蓝的衣物,青绿的粗菱格网,还有小红车停在一旁,有一点安详,还有一点荒诞。
往村里骑去,一开始进的是一个开放式的小区,楼层不高,一栋一栋都是自建房的样子,每一家都整洁精致,前庭后院,栽花种树,老人邻里闲聊着,生活气息很浓,从小路往深处走,路边有竹丛,有破墙而出伸到路上长的大树,墙上钉的铭牌写着“梵村村”的字样,有一点的土气,透着十分的可爱,像一个小朋友古灵精怪的名字,你好哇,梵村村。
往九溪烟树去的那条路,不是一条很好的骑行路线,进到景点处没多久,路都成了石头砂砾泥土方砖铺的小路,骑不了车子,那就往回走,遇到分岔小径拐进去,就会发现溪流叠瀑、青石板路、斑驳生锈的铁桥,还有茅亭、茶园、山路错落而成的景致。骑着车能走的路很窄,不一会儿就到了尽头,但那样的小景也是挺特别的,一记。
有一次两人从上城埭骑行到了大清谷,清谷路这个路,如果不自驾,往里去的区间公交是很难等的,只有骑车去。清谷路看起来又宽又新,大太阳晒着,路边却没什么树能遮阴,往谷里去是一路上缓坡,车少人少,路边的房子透着股“壕”气,没想到的是,这里也有茶园,顺着路右的一条白水泥岔路一直蜿蜒进去,越往里茶园越大片,只是山坡有点陡,被开发的区域有限。
清谷路的道路尽头,不算密集的住家户群落背后,也是靠山的茶园,住户大都挂着售茶的牌子,而大路两边还有特别之处——有好几家大型户外烧烤场所,音响大声放着歌,白烟一缕缕腾起,大人吃喝、孩子嬉戏的笑声夹杂其中,这些跟清雅的环境有些不协调,可谁又不喜欢在自然里开心地放松享乐呢?
骑士的旅行
小时候,我和妹妹在上小学低年级、还没自行车高的时候,就学会了骑家里有横梁的“大二八”,坐在座椅上够不着脚蹬,都是从横梁下的大三角伸过去一条腿歪歪斜斜地骑,人小胆子大,摔个两三次,一准儿能学会骑车,然后,就能跟小伙伴咵哒咵哒一起蹬着车在家附近野了,再然后,就是上下学偶尔骑骑车、大学时跟室友们很多次骑车出去玩的记忆了。
我第一次骑共享单车,正是在杭州,2017年跟老三他们两口一起出行时骑的,骑的是现在大概已经退出市场的蓝色的小鸣单车,之后回到郑州,也会越来越多地骑共享单车,那两年很多品牌涌现,大杀四方,又很快落得凄惨收场,我爸交的“小黄车”押金,到现在也没退还。
骑车这件事,不能说是喜欢吧,至少我觉得是很自然很日常的,尤其到了杭州以后,看景、出行、闲逛,随处都能找到车骑一骑,自己或是跟朋友一起骑过很多次、去了很多地方。跨上车,快慢由你,路线随心,走走停停,怎样都好,最喜欢下缓坡转弯的时候,慢慢地捏着闸,觉得到车轮和地面摩擦的钝感,两侧的环境一点点地变化、铺展,由着两个轮子和双脚引着自个儿往前方去。
带起的风很轻,衣袂扬起,躬身上坡呼啸下坡,抬头看天看云,遇到人叮铃铃扭响车铃,仿佛一个少年,无忧无虑地飞驰在放学的路上,挟了一身的晚霞余光。那是暂时的飞扬与自由吧,是假装身骑白马的骑士独有的浪漫与潇洒,敬,这风光无限的一场场都市骑行。
往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