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如果不去挖掘自己的潜在能力,它就会自行泯灭。
一
她也是一个老太太,但是没有摩西奶奶年龄大,她今年65岁,是班上小朋友的奶奶。
每次放学接小朋友,她都是最积极的人之一,每天都是早早的就等在教室门口。
所有的小朋友都被家长接走了,她才气喘吁吁的跑来。
她说:“我来晚了,我在学电子琴,因为我基础好一点,另外几个不同的一直在请教我,所以我就给他们说了几句。”
一面向不高兴走来的小朋友解释,一面说给我听原因,脸上挂满了抱歉和自豪感。
在此之前,我们都知道她在上老年大学,再次听说她在学习新技能的时候,心里还是会很佩服她,毕竟她是一朵“奇葩”。
当很多选择把时间消耗在麻将桌上的时候,她选择了更多的学习,只因为自己喜欢,只因为自己还没有死掉,只要一息尚存,都要找到自己的兴趣,让生活过得更加丰满而充满意义。
二
小A又在和她爸通电话了。
“你就去哪个按摩店学习一下就是了嘛,还不收学费,还有多多参与实践,将自己学的新技能练习一下,更重要的是离家进,你干嘛非要去学校嘛?”
之后了解到,原来小A的爸请她帮忙子啊网上看看哪里有按摩学校,他要去学习按摩。
听到这里的时候,我忍不住发出了笑声,我不是嘲笑小A爸这个梦想,我是在嘲笑我们这些年轻人。
我们还在不断的浪费时间,将自己的时间花费在逛街、打游戏、KTV甚至是酒吧。
像一群迷失方向的羚羊,在草原上乱窜,找不到自己前行的方向。
“你就给你爸找一个按摩学校嘛,你没有梦想,你不能阻止别人的前进撒?”
小A她也不是不帮忙给他爸找,是因为之前她爸就在说这个学习按摩的这个事情,只是没有今天那么严肃,她当时就在网上查了,专业的按摩学校省内的话只有成都才有,我们现在的三四线城市是没有的,她就是觉得有点远,她不放心她爸一个人去那么远的地方。
所有的梦想都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如果说怕后果就不去实现自己的梦想,那人生还有什么价值可言。
找到自己的目标,就该排除万难,勇往直前。
高考冲刺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是这样激励自己:我不逼自己一把,就不知道自己有多么优秀。
三
梅是个文艺青年,去年刚从学校里毕业,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日子也过得十分闲适。
大学期间,当我们约着逛街、打游戏的时候,她经常就是一个人默默的在图书馆抱着一本书,有时候我会好奇看下那些书长什么样子,仅仅只是看一下,都不是我的兴趣,全是这样简,那样丁的,都是些外国人的名字。
昨天她给我打电话吐槽,无语了到了极点。
她说她现在又有一个新的名字,大龄学生。
原来,她想学画画,就在网上找了个画室和上面的老师人联系说明自己的意思,结果对方听到她说她24岁的时候,就果断的拒绝了她,表示人家那里确实不收这个段的学生。
她的内心是崩溃的。
后来,她加了个画室老师微信,将自己在家练习时画的素描图片传过去,说了自己的基础,并且希望老师忽略自己的年龄,表示她愿意和小朋友在一起学习,只要环境安静、老师可以指导她就可以。
对于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那个老师请教了他们培训学校的校长,才说收下她这个学生了。
梅说听到收下她的时候,她真想激动的跳起来,碍于正在吃饭就忍住了,不过当时是笑得合不拢。
要是这个老师再拒绝招收她这个大龄学生的话,她就不瞎折腾了,还是老老实实在家自学好了,听她这么说的话,确实是一件很让人气馁的事情。
我也有点纳闷,为什么大龄学生就没有学校招收呢?
正如那个老师当时感叹的:大千世界......
梅很自觉的说了句:我是奇葩。
意思她懂,但是对于在家看电视、看电影消磨时间,她真的真的很不喜欢,画素描是她初中时就想的梦想,只是碍于学习就放弃,一直没有被提及,现在的工作很适合她重拾素描的梦想,只是她没有想到,社会已经很有共识的屏蔽了。
潜意识的思维都是小朋友在学,确定要靠这个专业上大学了,再报名高考冲刺班,都比较具有目的性、功利性。
四
我想摩西奶奶的故事之所以被大家推崇的原因,正好反应当前社会的病态。
正如“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一样,很多人都已经被眼前的苟且压迫得喘不过气,每天都要工作赚钱,要还房贷、车贷,还有赡养老人,照顾小孩子,哪里还有那么时间去想诗和远方。
尽管大家的生活水平提升,但是幸福感真的是太低了,精神水平也根本没有得到该有的提升。
看书的目的是为了应付考试,学习技能的目的是为了考一个好的大学,再找一个好的工作。
大家都很理性的看透了一切,但是却忽略了人的一生只有短短几十年,是否问过内心深处的自己:是否愿意就此平凡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