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带过2个男孩子,在学校是一个班的,一个是经常在学校捣乱,专门欺负同学,叫昊昊(化名),一个是比较听话乖巧,经常被欺负,叫森森(化名)。
最开始我并没有发现森森是被欺负的人,因为他在同龄中相对长得比较高大,一次偶然的机会,跟昊昊聊天。
昊昊问我:“老师,你知道森森么?”
我说:知道啊,怎么了,他刚走,也是我带的。
昊昊说:“我跟你说,他今天被人抬着从楼梯上扔下去了,还被人给掐了”
我心里咯噔一下,怪不得森森今天来的时候感觉腿有点瘸,手上有掐伤,问他也不说。
我没表现出来,继续若无其事的问昊昊:“怎么回事啊,他今天得罪谁了?”
昊昊说:“他经常被欺负的,而且我有时候也欺负他,这都是常事”。
我问:“为什么呀”
昊昊说:“因为好玩,一欺负他,他就会急,会叫”。
后来几次,我都格外关注森森,发现他隔三差五的就会带伤,找了机会跟他妈妈沟通这件事情,妈妈一点都不知道,只知道每次身上都会有伤,以为是玩不小心,经常会丢文具之类的,以为他是粗心。
之后不断观察森森,发现森森身上确实有被人欺负的“气质”:
1、他父母都是大学老师,理工科,相对理性,父亲比较忙,多数是母亲在带他,从他乖巧讨好老师的行为上看,母亲的性格应该是比较硬(平时跟我沟通是很谦和的),不太会说感性、夸奖的话语,致使他经常会刻意的讨好老师。(寻求关注,过度依赖大人)
2、一有好的表现就喊老师,希望被看到,听到被夸奖的话语。(不自信)
3、母亲相对比较强势,且缺少父亲陪伴,性格比较软,受欺负不敢还手。(性格软弱、老实)
4、虽说长得高大,但身体灵活性比较弱。(身体看起来笨笨的)
5、说话有点像女孩子,尾音拖的比较长,习惯性用撒娇的口吻说话。(与众不同之处)
6、没有朋友,妈妈说小区里也没有一起玩的孩子。(缺少朋友,没有自己的朋友圈)
7、容易生气,情绪一点就着,一弄就哭,一说就叫。(情绪写在脸上)
可以看到,容易被欺负的孩子,身上有独特的气质:
性格:孤僻、不自信;情绪波动大,且写在脸上,会让欺负的一方有成就感;
身体:不擅长体育,相对不灵活,或者瘦弱、力气小;
行为:爱打小报告;一被欺负就哭,示弱;骄横,蛮不讲理;
心理:缺少爱和安全感。缺爱导致害怕被抛弃,被忽略,对受欺负这件事儿可能还有些上瘾,因为被人关注,有存在感;缺乏安全感,导致缺乏力量去反抗,内心没有依赖,不敢去反抗。
孩子成长过程中,什么阶段最容易被欺负?
《妈妈,他们欺负我》这本书中,海伦,一位大学毕业生曾对童年社交的看法有这样一段言论:
“当你三四岁时,就迈出了社交生活的第一步,这个时期的氛围是和平民主的,大家彼此喜欢,都能玩在一起,随着长大,大家就会分裂成一个个小群体。到了七年级,这种分帮结派的情况会达到顶峰,之后就会略有好转,到高中时,这种情况会进一步缓解,小群体依然存在,但之后的界限不那么分明,孩子们也不再有“强烈的打压别人以证明自己”的需求,然后,等你上了大学,这一切就完全烟消云散了。”
回想我们自己的经历,同样发现从进入小学开始出现校园霸凌事件,一直到七八年级(初一、初二)最为严重,后面会慢慢减弱。
怎样避免孩子成为被欺负的对象?
1、经常带孩子做运动。
运动有益于身心健康,运动的孩子相对比较开朗,性格好,因为运动超过30分钟以后,身体开始分泌多巴胺(让人快乐的因子),情绪好的孩子,性格不会差。
运动可以让人有健壮的体魄,马云在杭州开办学校,提出教育核心之一就是:体育。身体足够强壮,足够灵活,别人一般不敢轻易招惹。
2、协助孩子建立朋友圈
容易被欺负的孩子,通常是一个人,没有什么朋友。我们可以在孩子上学前,先帮他交几个同学校的孩子,约着一起出去玩,聚会,邀请他们来家里做客,创造让孩子交朋友的机会,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借此机会观察孩子与其他小朋友的交往过程,提前发现问题。
3、从小让孩子感知——父母是永远的后盾。
这种感知在0-3岁建立最佳,在这期间孩子被欺负,我们要及时介入,果断指出错误行为,如果“肇事小孩”没有改正,则需要让对方家长参与进来,共同解决。倘若遇到不明事理的家长,那就果断带孩子离开,俗话说,道不同,不相与谋!
爸爸妈妈对欺凌行为的零容忍和实际行动,潜移默化地让孩子明白:没有人能随便欺负他,他也不用害怕受欺负,因为爸爸妈妈会“站出来”。
4、上学前,提前告知可能会发生的事情。
抓住孩子被欺负的一次机会,或者其他孩子被欺负的新闻,进行机会教育。告诉孩子可能以后上学也会遇到同样的事情,并且跟孩子一起脑洞大开,探讨以后被欺负应该怎么处理,我们起引导作用,让孩子先说,我们补充,一起选择可行的处理方法,通过角色扮演,让孩子学会运用这些方法。例如:
坚决维护自己 :教孩子在面对欺负时不能输了气势,挺直腰板、用强有力的声音明确制止冒犯的行为。“这一点也不可笑。我希望你停下来!“
用理性回应挑衅 :可以用一个非防卫性问题来理性回应某种冒犯行为。“为什么你要这样说?”
使用“我要”来表明态度 :沟通专家建议,教孩子用“我要”的表达方式来对付挑衅和冒犯,比如坚定地说“我要你离开我。”或者“我希望你停止取笑我”。
无视他:挑事者就喜欢看受害者难过痛苦的样子。教孩子学会忽略恶意玩笑:假装看不见听不见,转移视线看喜欢的东西,完全不感兴趣地一眼飘过。
迎合戏弄者:这是一种高超的情商技巧。比如,被挑衅:“嘿,四眼!”平淡回应:“你说得对,我的视力很差。
发挥幽默感 :当孩子被欺负时,如果能用自嘲精神巧妙回应,往往能将尖锐的形势化解于无形。假设有人说“你真蠢。”孩子回应:“真的吗?谢谢你告诉我。”
孩子被霸凌、欺负是我们家长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危害到到孩子的身心健康,严重的甚至会影响一生。如果真的发生了,希望能有“月光宝盒”将时光带回到孩子被欺负前,做好万全准备。其实我们每人手里都有“月光宝盒”,因为我们家长都经历过成长的过程,经历过或者看到过欺凌事件,只是我们太过于保护孩子,不愿意把这些黑暗的一面告诉给孩子,但是请记得,孩子始终会一步步长大,会站在社会大门前,与其保护,不如提前预防,让孩子有足够的准备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