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文的小毯子》这是一本非常能够引起孩子共鸣的绘本。伴随我们孩子长大的不只有爸爸妈妈,那些小玩偶小玩具或是小枕头小毯子,又何尝不也是陪伴着我们的孩子长大的吗?那些被我们忽略或者是无法顾及的心理,正是因为有了依恋物的陪伴而让我们的孩子不那么孤单。
这本绘本在让孩子寻找到慰藉,缓解分离焦虑的同时,更是让我们父母作为阅读者而反思了自己,更容易了解和理解孩子的心理。这本绘本的作者凯文•亨克斯创作的作品都反射出孩子的内心世界,他创作了一系列以老鼠为主角的作品,成为了美国家喻户晓的“小老鼠明星”,也为他赢得多项大奖。这本《阿文的小毯子》荣获了2004年美国凯迪克银奖。
在为孩子讲读这本绘本时,有3点值得我们关注,以及可以和孩子进行互动的:
1.这本绘本之所以可以引起孩子和家长的强烈共鸣,是因为我们会发现阿文和我们的孩子太像了,比如:把小毯子沾上各种食物的渍迹,辩解这些食物是小毯子喜欢的东西时的神情;还有阿文拿着扫把,披着小毯子变身“飞天鼠”的时候,玩偶被摔在马桶里,汽车鸭子等玩具散落一边,和我们的破坏大王们是不是一模一样。在精读的时候我们可以问问孩子:为什么阿文去哪里都要带着小毯子呀?你有什么是去哪里也都要带着的么?答案可能有可能没有,可能是你意想不到的,都让我们听听孩子的心理话,不去否定。
2.仔细观察故事中爸爸妈妈们的表情变化:当阿文的妈妈拿着那条沾满食物的脏毯子的时候,表情还是很平静的,说明她当时并没有觉得这是个很大的问题;当好管闲事的隔壁阿姨支招之后,阿文的爸爸妈妈再次出现在画面上的时候,总是皱着一副眉头,焦虑的心情跃然纸上。显然,爸爸妈妈的想法被阿姨左右了,认为阿文必须要扔掉小毯子;这里给到我们家长一个反思,我们对于孩子的教育时常因为周遭的环境和建议而忽略了专注孩子的内心和需求,同时也给到了我们一个帮助孩子过渡对依恋物依赖的方法。在这里我们也可以借助剧情和孩子进行互动,做提前的心理暗示,在妈妈找到解决办法之前,我们先问问孩子:小毯子真的会被扔掉吗?有什么办法,或者可以做什么帮帮阿文吗?引发孩子的思考,学会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3.在我们好奇爸爸妈妈还会用什么办法让阿文不再依恋他的小毯子时,故事出现了戏剧性的转变:当爸爸妈妈的强制要求和不理解,让阿文伤心地哭个不停后,爸爸选择了把阿文抱在怀里,妈妈很快的就想到了好办法。于是最后,我们看到了妈妈如同变戏法一般,把小毯子做成了许多小手绢,而且我们也感受到了阿文对于小手绢们的喜爱。作者极其注重儿童的心理和感受,也理解家长的困扰,所以故事最后的巧妙设计皆大欢喜,也印证了:办法总比困难多。当我们困扰孩子不爱吃茄子的时候,不爱喝水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寻找到皆大欢喜的方式。
这本绘本不仅缓解了孩子的分离焦虑,更是给到了我们家长2个育儿启示:
1.生活中很多的孩子都像阿文一样有一件割舍不了的东西,无论走到哪里都要随身带着,这是一个普遍且正常的现象。对孩子来说,这些物件能带来温暖和安全感,更是他们亲密的朋友,因此强行让他们放下这个物件不可取,这会破坏孩子心中的安全感,要理解孩子对亲密伙伴的不舍和依恋,明白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家长还要多给孩子关爱,想办法找到合适的替代物来分散焦虑,比如孩子依赖毛绒玩具,可以尝试先用一个毛绒球,教他和他一起玩毛绒球,或者告诉他给毛绒玩具找一个家,精心的装饰,让它睡到自己的小窝里,慢慢迁移,潜移默化地过渡。
2.很多家长总会遇到那些让你给孩子穿上袜子、或扔掉尿不湿,对你带娃各种质疑的奇怪阿姨,就像绘本中那个鼠阿姨一样。在育儿的道路上,我们确实会接收到很多类似这样的育儿经验。不可否认,听取他人的有用意见可以少走很多弯路。但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有些育儿经验可能并不是千篇一律,适用所有孩子的。因此只有多陪伴孩子,了解自己孩子独特的心理和成长特点,在听别人意见时自己有足够的判断力,才能真正做到遵循孩子的意愿,正确的引导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