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这首歌《我只是个孩子》引起了无数网友关注,这是一个9岁小男孩吴耀杰的原创歌曲,他在一档选秀节目中,向父母们宣称: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他更是用歌声唱出了自己的心声,道出了无数孩子的成长苦恼,“句句戳心”也听得父母们都要落泪!
隔壁邻居小明期末又考了第一
王大妈的孙儿钢琴她过了十级
我爸战友的儿子一口流利的英语
我妈同事的女儿有深厚的舞蹈功底
听到这些消息我只能默默不语
你们的期待我都明白在心底
地球上有一种孩子——叫别人家的孩子,吴耀杰就是其中之一,和很多孩子一样,被父母拿来跟别人比,比考试成绩,比兴趣,比技能等等。
父母们喜欢拿孩子做比较,却很少有父母关注的比较点是:孩子的快乐是不是比别人少,孩子的笑容是不是比从前少了,孩子玩耍时是不是不再那么尽兴了。
当孩子们忙着到处学习,结束了学校一周的学习后,周末又得到培训机构去补习;
当孩子们见面时的礼貌用语,不约而同的变成了“哎,你成绩怎么样了”;
当孩子们睡觉常常梦见的是做错的那道题;
当孩子们拿着试卷去找父母签名,害怕遭到父母的一顿骂声;
孩子们还能如父母所愿的每天都能健康快乐成长,每天都能过得幸福吗?
不知道有多少父母们是否观察过,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孩子的目光已是暗淡了许多……
其实,小男孩唱出的这句歌词“无忧无虑的日子,已经变成回忆”,也是许多孩子的现实写照!
也就是说,当今许多孩子除了承受着来自学校功课的压力,还有就是来自父母的比较。
父母们喜欢拿孩子来作比较,更多是折射出家长的焦虑!
据最近UC大数据发布的《中国妈妈“焦虑指数”报告》,在十大家庭焦虑因素中,小孩健康与小孩教育位列前二。
在中国式的家庭中,主要是妈妈担当家庭教育的任务,不仅出现了很多专职妈妈,而且不少妈妈也由于“学习生活两手抓两手都硬”而成为了严母。
家长的焦虑,更是因长期受到“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影响,有的父母让孩子两三岁开始背唐诗,四五岁学英语,入学后上兴趣班、补习班等等。
其实,父母们也都知道人生好比跑马拉松,拼的不是在谁在起点跑得快,而是谁能保存体能坚持到最后……起跑的时候谁站在第一排、第二排并不重要,谁抢先跑,也不能决定着什么。
但他们却不太愿意接受这样的一个现实,就是对绝大多数家庭来说,孩子将来可能是一个普通人。这也是我国家长和西方家长相比的最大不同之处。
中国的父母们往往是把自己的想法附加给孩子,把梦想寄托给孩子。孩子上更好的学校,找更好的工作,往往是为了父母的体面。一代一代的,孩子的生命承载着父母的梦想,无形中给孩子的生命成长施加了很多压力。
父母们把孩子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条路上赶,让孩子过的是别人的生活!
父母们自己也在比房子、比车子,比职位、比薪水……他们也在过着别人的生活!
不难看出,这些父母养育孩子的模式和他们生活的状态,是在抢跑、赶跑,在焦虑和忙碌中度日……父母活得很累,孩子的欢乐也很少,家庭的幸福感也很低!
这里,我先引用作家林清玄老师曾在书中提到过的这个故事:李小龙尚未在电影圈成名时,在好莱坞教授武术,有一天他和他的弟子史托宁·施利芳一起喝茶聊天,谈到了“花费时间”和“浪费时间”的不同。他的这个弟子是一位有名的剧作家,那番谈话结束,李小龙对史托宁说:“今天你是我的老师。我首次知道我一直在跟某些人浪费时间,从前我从没想过他们是在取走我的存在。”
下面一起来看看他们这一段值得人深思的对话:
李小龙:花费时间是把时间花在某一个方式上。在练功夫时,我们是花费时间,现在谈天,也是花费时间;浪费时间则是糊里糊涂或漫不经心地把时间耗掉。至于花费或浪费,就会靠我们自己的选择了。无论如何,时间一过去,就永远不会回来了。
史托宁:时间是我们最宝贵的商品。我总是把时间分成无数的瞬间、交易或接触。任何人偷了我的时间,就等于偷了我的生命,因为他们正在取走我的存在。
当我岁数变大时,我知道时间是我唯一剩下的东西。因此,有人拿着什么计划找我时,我就会估计该项计划将花掉我多少时间,它是否值得我花这么多时间?还是我只是在浪费时间呢?如果我认为这计划值得我花时间,我就会去做。
我也把同一尺度用在社会关系上。我不容许别人偷走我的时间,我不再广结天下豪杰,我只结交那些能够使我的时间过得愉快的朋友。在我的生命中,我空出若干必要的时刻,什么事也不做,但那是我的选择。我自己选择如何花费时间,而不盲从社会习俗。
对话使得李小龙颇有触动,当即打电话取消了一项约会,因为他明白对方不是帮助他花费时间,而是要浪费他的时间,如同要偷走他生命的时间,等于取走他的存在。
对于今天大多数中国式的家庭,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现象:一个极度焦虑的母亲+一个缺席的丈夫+一个有问题的孩子?
很大原因,是由于家长的焦虑,而又盲从于社会习俗,很少考虑到所做的种种选择是在花费时间,还是浪费时间!
当父母热衷于让孩子忙着参加各种兴趣班或补习班,是否考虑到过度耗损孩子的精力,将会剥夺孩子成长中的幸福感,使得孩子的意志力过早的被臣服,挫折能力过弱……
当父母们把意志力或者说精力都耗费在了办公室,是否考虑到这将会取走家人之间更多相处的美好时光,家庭有可能就会遭殃!比如,家庭成员的联动少了,关系淡了,沟通有障碍了……家长有家长的压力,又很少去关注孩子内心的感受,孩子也逆反了,脾气暴躁了……
也许父母会这样反驳,现实很残酷,忙于赚钱很辛苦,也是迫不得已。但至少,在孩子教育上,请父母们少一些焦虑,多一些从容吧!再说,孩子长大后面临的那个未来的时代将会是怎样的,其实今天我们父母也是不确定的。
相信父母们看到这个例子也非常吃惊:一个妈妈说,为了找出孩子的兴趣,几乎所有的才艺班都让他上过了,可是到现在大学都毕业了,孩子还是没有找到他的兴趣,待在家里让她养。
儿童畅销书作家杨红樱认为,家长在忙着让孩子报各种兴趣班时,让孩子学很多特长与技巧,并没有错,但最重要的,要给孩子一个好的性格。当年她的爸爸也这样教诲杨红樱:“首先要有好的身体,其次,要有好的性格。”在这种质朴的家庭教育下,杨红樱兄妹三人都成了家:经济学家、作家和企业家。
被誉为“新加坡三毛”的作家尤今,她的育儿之道常常被人传为美谈。尤今的思维是,看孩子成长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她允许“家庭”这个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不一样,她包容三个孩子在同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拥有全然不同的性格、思想、行为。这位作家妈妈,活得很快乐,她有自己的烹饪和旅行兴趣,不仅旅行了100多个国家,还养育出了三个优秀的孩子,不过令她骄傲的,不是孩子们多么出色,而是孩子们彬彬有礼。
最后,我想借用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下面这句话来呼吁各位父母:
在通向知识的阶梯上,我们应该使得孩子不感到疲劳,每一步都走得像鸟儿在高傲地直冲云霄,而不像筋疲力尽地挑着力不胜任的重担的人在迈艰难的步子。
所以,请不要把焦虑的思维,传递给孩子,不要让孩子过早的过着成人一样的焦虑的生活,请让孩子像个孩子一样去成长,帮助孩子建立幸福感!因为成长中的孩子,他的感受如何,心境怎样,将会决定着他今后整个认识的(人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