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静云妈妈
孩子成长过程中,“逆反期”因人而异,有些孩子可能只有一两个,有些孩子却有好些个。总之,孩子进入“逆反期”,家长就进入“头痛期”了。
正确理解孩子的“逆反期”
当孩子自我意识开始萌芽,有了强烈的想要主宰自己的欲望的时候,逆反行为才会出现。换句话说,孩子的“逆反期”就是孩子向家长提出要自我成长需求的暗号,这也恰好是父母最大的心愿。
父母在惧怕什么?
平时乖巧、听话、可爱的孩子突然间让我们失去了控制。父母怕未知,怕控制不了局面。
孩子不听话了,父母因为失去控制而无能为力,这使我们内心变得软弱;
孩子不听话了,出现冒险行为,父母不知道哪天会出现不堪设想的状况;
孩子不听话了,我们缺乏应对的策略,我们会有无能的感觉;
孩子不听话了,我们在旁人面前很没面子……
于是,父母的恐惧感油然而生。而父母应对孩子“逆反期”策略不当,又会直接导致孩子的对抗行为升级,或者在我们的高压政策下,孩子身上的“刺”被磨光了,他变得乖巧了,却又引发其他的问题。也许孩子的童年不再反抗,到了青春期或者成人后,我们又会惊恐的发现,孩子的“逆反”爆发性地回归,而我们再也无力收拾残局。
放弃对抗,温和坚持
面对孩子的逆反,父母采用最错误的策略就是对抗,父母的高压政策会打压孩子的自我意识,降低他的自我价值感,导致孩子压抑自己,不敢表达真实想法,即使表面看起来很乖巧,内心深处实际上积攒了相当多的负面能量。当这种负面能量积攒到一定的程度,就会以不可预知的方式爆发。
所以,父母与“叛逆期”的孩子对抗,只会有两个结果:要么使孩子变得特别逆反,要么使孩子变得特别畏缩。这都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
父母与其“截流”不如“导流”,温和坚持原则,再加上适当引导,孩子耍赖几次试探我们的底线后,就会知道有些规则只能遵守,不能突破,也就听你话了。
顺应孩子需求,让孩子有选择的余地
当孩子表现逆反的时候,家长要仔细琢磨孩子的真实需求究竟是什么?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我们都可以给孩子自由,让他自己做主。
有一天早上,云云突然对奶奶说心情不好,不想去幼儿园。奶奶强制性拉她起床,并且对她说绝对不可以。云云抵抗几次之后,开始哭泣,边哭边喊:“我就是不想去幼儿园,我就是不想去幼儿园。”奶奶拿她没办法,只好让我去看看。
我走过去,抱抱云云,对她说:“今天幼儿园有画画课呢,我心里还盼着云云今天会带回来一副新作品给我欣赏,你不会让我失望吧?”云云带着哭腔对我说:“可是,妈妈,我今天真的不想去幼儿园。”我没有寻问她原因,只对她的要求表示理解,我拍拍她的后背说:“妈妈知道了,你不想上幼儿园!妈妈小时候也偶尔会有这样的想法。”云云眨着眼睛看着我,一副简直不敢相信的表情。我又接着说:“可是,我想想幼儿园那些好朋友都以为我会去,我要是不去,他们就少了一个玩伴。再说,我一个人在家里也挺无聊的,还不如去幼儿园呢。”云云没有再说不去幼儿园,也没有主动要求去。我又顺坡下驴,对她说:“这样吧,咱们先起床收拾一下,你早餐想吃什么呢?”云云开始起床梳洗,吃早餐。
一切完毕之后,我又对云云说:“今天是奶奶送你去幼儿园,还是妈妈陪你去幼儿园呢?”云云指着我说:“我要妈妈陪我去!”
遇到孩子逆反,家长首先要停止对抗,表示我们理解孩子的感受情绪。一旦我们表示理解,孩子就有被接纳的感觉,他的情绪就会平稳很多。我们再顺着孩子的思路,给他们几个不同的选择。例如:你是在家里吃早餐,再去学校呢?还是在去学校的路上买早餐,边吃边走去学校呢?我们的目标就是:送孩子去学校!孩子欣然接受我们的意见就最好不过了,如果孩子还是不肯听话,至少他的心情舒畅了很多,他与我们对抗的能量就消减了。孩子继续坚持自己的要求,家长也可以表示理解他的感受之后,坚持自己的原则,反复几次之后,孩子就会懂得非这样做不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