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意为了什么而死####
就要为了什么而活####
去年参与读书活动,有幸拿到《暗杀大师:寻找伦勃朗》一书。拿到书之前,我的期望值是非常高的,毕竟能和希拉里克林顿阅读同一本书,想想还是很激动的。我的阅读速度不算快,用了4天的零碎时间(主要是在高铁上的空隙)读完全书。
开篇的叙述有些缓慢,但是铺垫描述准确,让人仿佛看到那座阴沉的英国港口小城市风貌。
它坐落在甘沃罗湾最远端,被一片紫色海石竹和红色牛尾花包围着。后面,一篇坡道亲谢尔上,灌木丛纵横遍布;右手边,一道月牙状的海滩绵延伸展,一艘破旧的失事船只安睡在表面平静丹暗流汹涌的海浪之上。
高高的悬崖,孤独散步的男人,美丽神秘的女人,仅是想像,就已让人很想去一探究竟,更别说还有各式不同身份的豪车来访。如果可以拍成电影,将会是希区柯克式的典型悬疑片系列。
画面一转,作者将我们带进了那个艺术品被疯狂盗掘的年代,类似《十一罗汉》的背景,这样的场景增加是不可缺少的,按照同类书的思路,这样的叙述也就是一本普通的特工书了。可紧接着书本的高度提升了,因为,二战时期最惨绝人寰的灭族事件出现了,在荷兰尤甚。二战期间荷兰人被大量屠杀,钱财被夺走,更为夸张的是很多是被自己人出卖的。也许是因为最近看了不少关于二战的电影,《the black book黑皮书》等,影像和书本内容交错出现,画面感很强。原本这本书不仅仅是特工,谋杀...
二战故事的切入,将整本书的基调重新奠定,悲伤开始蔓延。寻找伦勃朗志画只是一条最浅显的明线,二战故事也只是个前调,纳粹和党卫军是令人憎恶的,而对于自己犯下的滔天罪行感到骄傲,却是让人无可奈何的;就如同我们的近邻小太阳国,直到今天还会有政党和各式任务去拜祭靖国神社,不同的是,党卫军的罪责已被昭然天下,付出该有的代价;而隔壁的小邻居却一次又一次逃脱历史的谴责,直到现在还在否认南京大屠杀的罪行。
最让人想不到的,是苏黎世的“银行家们”表现出的人性丑恶一面。如果说党卫军们是历史的造就和错误,那么表面光鲜,内里腐烂的瑞士知名“银行家”,却在金钱和财富的包裹下,享受着世人都艳羡的生活和稀有资源;也正因为他们的特殊身份,社会及政府都将其高高捧起,甚至于在发现其非法占有的罪行后,不予惩处,选择与其合作。丑恶的交易背后,是某些弄权者的政治手段;而本该接受惩罚的依然在高处被人仰望,让人不禁唏嘘。
瑞士留给世人很多神话,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是,大家认为这个小小的高山国家竟然奇迹般地实现了多元文化之间的包容。的确,四种特点鲜明的文化在瑞士境内和平共处了7个世纪,但他们之间的联合更像是一种防御性的联盟。
文章的精彩部分设置在瑞士的滑雪胜地,想起之前在瑞士生活的时光,四个不同的语言区域,每个州都有自己的旗帜和委员会,表面的平和并不能代表一切。的确,世人对瑞士颇有些误解。
幸好在本书的结尾处有些许感动的画面出现,二战中失去家人,因为一头金发而侥幸活下来的莉娜,接受了杀害自己家人的凶手后人的道歉,这个一生受尽内心谴责的可怜女人,把伦勃朗名画捐赠给博物馆,并将给妹妹的祷文夹在画框中一起长存,终于可以释怀了。
整本书的结尾比较仓促,作者并没有太多的描述“加百列如何孤身拯救同仁”,不过在细节处的描写还是可以感受到当时紧张的气氛,也许这就是作为大师的用词巧妙之处吧。
书中处处透露出“摩萨德”执行任务时,在全球各地受到的掣肘。回想上世纪,和CIA,克格勃并称叱咤风云的以色列特工,如今也要时时处处小心谨慎。
这是特工加百列的功成身退,也是一个时代的没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