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结束了为期两周的青年教师进阶式培训,也是在培训期间接到了加入李静雪工作室的第一份任务,阅读“新基础教育”相关书籍,并写好读后感。仔细回想,三年前我就曾加入武义县的班主任精英班培训,由于工作变动加上自身觉悟不够,遗憾中途退出。今年能再次加入这个更加强大的团队,我倍感珍惜。一年前的我可能并不会对这样的学习机会感到珍惜,但是在这一年间的进阶式培训改变了我,在进阶班里我感受到了什么叫“比你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我又一次相信“学习使人进步”。加入武义县乡村名班主任“十百千”培育工程就是希望自己可以在李家成教授的引领下,紧跟着优秀班主任们的步伐,做一名爱阅读,勤思考,会研究的班主任。
在认真阅读了武义县关于开展“新基础教育”读书征文的通知后,我在三本推荐阅读书目中选择了李家成教授的《班级日常生活重建中的学生发展》,原因有二:一是希望通过阅读了解李教授的理念;二是题目中的重建与学生发展吸引力我,我想这对我带班及我学生的成长或许会有帮助。带着这样两个目的,我翻开了书本。首先引入眼帘的是叶澜教授写的总序,从总序及第一章的阅读中可以知道,我国的“新基础教育”研究已有25年之久,研究者们在这个过程中用生命投入,才写出了“生命-实践"教育学的现实版本,这样的智慧结晶我想我应该一字一句认真品味!
一、我读了什么
拿到一本书后,我喜欢先看一遍目录,了解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与结构,阅读每一章节也是一样,以下是我所整理出的第一章主要内容。
整理思维导图的过程也让我更加明晰了自己在这一章中到底读了什么。每次阅读教育教学及班主任工作方面的书籍,最让我头疼的就是各种理论的界定,因此我认为有必要梳理一下本章中出现的各位学者所提出的理论。首先是对于什么“班级”,什么是“班级日常生活”这两个概念的界定。书中写到:“班级”是一个行政单位,是学校的细胞性组织,更是学生生活和发展的空间。用“班级日常生活”这一概念,就是要对在班级空间内所发生的学生日常生活做个概括;尤其是相对于教学活动而言,班级日常生活特指学生以班级为单位所经历的具有重复性特征的日常生活【1】。而后,作者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国外教育学领域和“新基础教育”领域分别阐述了这一概念的独特性。在列斐伏尔看来“人必定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否则它将什么也不是”。匈牙利学者赫勒认为“日常生活总是在个人的直接黄景中发生并与之相关联。”她旗帜鲜明的将日常生活的解放与创造人的有意义的生活练习起来,认为“尽管日常生活模式有某些不变因素,它仍然可以改变,可以使之人道化和民主化。”
美国学者菲利普·杰克森在反思了当时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式与方法,提出了以下五方面的反思与建议。一是在真实情境中开展研究,而非在人造的实验室中。二是全身心融入研究。三是研究方法要多元化,要比过去更多的依靠自我实际所看和所听去做研究,具体来说包括解读,观察,倾听,计数,与人交谈,甚至反思自己的童年记忆。四是研究对象的丰富多彩和独特个性。五是在学校日常情境中如何开展研究的综合思考。他意识到一个巨大的挑战--将熟悉陌生化,在不断重复着的日常中发现独特。
咱们中国的本土理论研究“新基础教育”研究始于1994年,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开展了丰富,持续的研究。相关理论与实践直接催生了“班级日常生活”这一概念,并未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了直接的理论背景和实践资源。其一,在对学生班级日常生活独特性的尊重上,“新基础教育”将“班级”看做因学校行政划分而处于同一个班的学生组成的同伴群体;其二,在改革实践上,自1994年至今,“新基础教育”努力将这一领域建设成高度专业的实践领域,促成学生在班级,学校日常生活中的发展;其三,在价值理解上,“新基础教育”将“班级建设”作为一个相对独立到学校教育的实践领域,系统研究其当代改革问题,是新基础教育研究中具有重要基础意义的任务;其四,在专业概念的形成上,“新基础教育”明确提出了要实现“学校教育日常活动方式的更新”;其五,在研究方法上,“新基础教育”形成可尊重具体,关注特殊,综合研究的方法论特征。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明晰了理论之后,才能更好地理解本书内容,才能通过本书的阅读,帮助自己改进班主任工作。
二、我想了什么
阅读过程中,以下这几个地方引发了我的思考。其一,是皮埃尔·杰克森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也是我在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那就是在班级管理中缺乏重建意识。就像皮埃尔·杰克森早期的研究存在的问题一样,我并没有意识到,学校教育,不是简单的批评与赞美的问题。这样依旧会带来新的问题,因为我的思维视角还更多是赞美(praise)与责怪(blame)。如何超越这两种视角?有一个维度,是我没有意识到的,那就是“改变”(to change them),是进一步重建教育研究的范式,重建研究对象。其二,也是来自于皮埃尔·杰克森的一句话:“将熟悉陌生化(to make the familiar appeaar stranger)”。这是我在日常工作中很难以做到的一件事情,或许正是因为我没有做到把熟悉陌生化才不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为在我的眼中很多问题已经熟悉了或者被默认接受了,这才导致班级发展停滞不前吧。其三,是“新基础教育”研究提出的“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是学生能进行自我教育的前提醒条件。” 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这一点极大的吸引我的注意力,在我的观念中我一直就有培养学生自我意识的想法,也在尝试着做,但是效果并不理想,我想或许读完这整本书会给我带来一些启发!
三、我该做什么
针对以上三方面的思考,在即将到来的新学期我也给自己定下了以下三方面的要求:首先,做一名有研究意识的班主任。为什么我不能做到将熟悉陌生化,我想主要是因为我没有带着研究者的眼光去看待我的学生及我所工作的环境,有意识的观察,有意识的发现才能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其次,深入阅读理解李教授提出的“班级日常生活重建”中的重建的含义,理解消化后内化为自己的一项班主任工作行为准则,以理论支撑自己的工作。最后,深入阅读,强化培养学生自我意思这一理念,探索和研究培养学生自我意识的有效方法,做到有意识的通过建设班级日常生活来促进学生发展。
【1】李家成:《班级日常生活重建中的学生发展》,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年,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