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前的黄河水啊
洗过那光脚丫
屋后的胡杨林啊
玩过过家家
水车转了千年
依旧吱呀呀
就像爷爷讲的故事
不会停下
……”
和煦的阳光刚刚铺满黄土高原,我被这情深意切的“甘肃老家”拽进了东湖公园。
这座公园,我虽然去得少,少到好几年再没去过了。但我却对它非常熟悉,熟悉的历历在目。
“东湖”源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为西峰防洪蓄水而修建的一座巨型涝池,多年废弃不用,荒草萋迷,兔伏鹰藏。
八十年代末,政府财政还比较困窘,为节约资金,采取干部职工义务劳动的形式,发挥地、市党政机关干部、中小学师生、企事业单位职工积极参加义务劳动,捐款资助。刚刚从野战部队调回军分区的我,同大家一样,分段划片,挖地造湖,掘土堆山,修建亭台,广植花草,撒下了串串汗水。
司令员、政委率领官兵齐上阵,挥镐挖土,扬锨装车,架子车穿梭,汽车轰鸣,黄土飞扬。阵地上大家灰头土脸,汗水飞溅,你不仔细看,分不清谁是官,谁是兵。
我来自农村,这点活没有放在眼里。我跳下开挖的湖心渠,穿件背心,背心能拧出汗水来,不顾手掌水泡疼痛,甩开膀子地挖,挖。轰隆一声,塌方了,我埋在黄土里……
短短几年时间,一座占地近200亩,自然中含曲折,和谐下重变化,既优雅平易,又赏心悦目的绿色园林景观,呈现在了西峰市民的面前。
公园呈长方形,东西走向,分西、中、东三部分。
进入西部,一片平坦开阔广场展现眼前,晨练的市民,歌舞的帅男靓女,伸胳膊翘腿的老者,舞剑的,打拳的,挥毫练字的,摆摊卖书画首饰的,各霸一区,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火了一片,渲染了陇原的蓝天。
世事在变,公园也在变。举目搜寻,当年那歇山顶五间宫殿式大门,黄瓦红柱,雕梁画栋,进门即见水池假山情景飞的无影无踪了。
挤过闹区,踏着歌声,绕过芍药园,跨过留香桥,来到湖心岛,停在留香亭,只见古朴典雅的六角亭下,吹拉弹唱,敲鼓击鱼十几个业余爱好者聚集一起,正在围绕着一曲“甘肃老家”各显神通,如痴如醉。倏然,我也融入了其中,随着歌曲激情荡漾……
这里是中部,湖呈圆形,水面开阔。从湖中伸出数条小水湾,岸线曲折自然,乘船游览,有柳暗花明,源源不尽之意。又用极具民族风格的石拱桥、回廊将水面分成数块,更给人远近高低、回环往复、目不暇给之感。
边听边赏,移步来到东部,这里相对安静了许多,迎面的歧伯峰,山坡名木遍树,杂花怒放。峰顶竖亭,亭内置凳。游人沿石径迂回登山,整个园林尽收眼底,极目远眺,市区逶迤绵延,使人亦有些许“小天下”之叹。峰下随着轻轻的音乐声翩翩起舞,那么的轻盈,那么的投入,不由驻足观之。
整个园内,在“不经意”处建以亭、阁、轩、榭,加以点缀,却恰到好处。亭、阁、轩、榭掩映于绿树之中,更增加了全园的和谐、幽静与情趣。“西峰无峰,东湖无水”早已成历史了!
你看,公园里的湖,宛如一面镜子,阳光打在上面,一晃一晃地闪;你瞧,一阵清风吹过,湖面仿佛有无数珍珠跳跃着,欢唱着;你瞅,红色的、黄色的、黑色的,还有花里胡哨的鱼儿上下翻飞,目中无人,使劲表演自己的绝活。嘎嘎嘎,一只只白色的鹅,张开蒲扇的脚丫,也赶来凑热闹了,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啪啪啪,岸边孩童欢呼跳跃。
东湖公园,曾经留下过我修建的汗水,留下过我两个女儿和侄儿玩耍的童影,也留下过我和朋友一串串开心的笑语……
“甘肃老家啊
我的甘肃老家
平平凡凡的日子
总有那牵牵挂挂
想你的心瘦成了
祁连的月牙
梦里百次
又回到大漠里安家
院子里还呀是啊
摆着那盖碗茶
院子外还开着那
满墙的牵牛花……”
(所有图片手机随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