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不仅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动乱年代,而且还是一个学术界十分活跃的时代,这个时代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总的来讲这个时代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
这段时期田地也变成了私有制、铁器也得到了应用,也正是积聚了很久的战国时代使得当时的中国在政治、思想、文化、科技等多个领域都迎来了春天。
与此同时各国也都相继变法图强,就这样一个大变革时代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名人、名仕、贤臣能将层出不穷。他们或是执笔天下,或是战场上金戈铁马,为我们勾勒出一副壮丽的时代风景图。
苏秦与张仪两人算是这个时期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二人虽然是学者,但是也凭借着自己过人的胆识以及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为自己赢得了一席之地。
对于两人所做的事当时的人是这样评价他们二人的“一怒而天下惧,安居则天下熄”可见二人的能量是多么的巨大。
那么他们二人究竟是谁更胜一筹呢?
二人的背景
苏秦这个人的家庭背景并不算特别的好,家中也是以务农为主,能够供得起这位苏秦识文断字已经实属不易,在生活方面自然是十分的拮据,但是他本人又是却是拥有雄心壮志的。
因此,他很早便拜在鬼谷子门下研习纵横之术,在学成之后自己有在外游历多年,这一段时间虽然自己依旧是过着穷困潦倒的,甚至是狼狈不堪的生活,但是他却肚子欣然,这些年的见识也让他对这个世界有了更新更全面的认识。
之后他求见周显王被拒之后,就向西又被秦国拒,之后在赵国拜在了奉阳君门下,只不过却不被奉阳君喜欢,可以说他的这些经历十分的还是十分的惨淡的。然而他这个人却不甘心就这样失败,就这样他在公元前334年终于有了自己大显身手的机会。苏秦在这一年说服了燕文侯,说服了赵肃侯,得到这两国的支持之后,他接着就游说韩宣王、魏襄王、齐宣王、楚威王等人,山东六国的合作终于在这个时候完成了,他们的唯一目标就是抵抗强秦,使得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兵函谷关!
而此时的他一跃成为从一个穷困潦倒的小子变成了身上加持六国相印的成功人士,不得不说这就是时代的力量,同样也是这种有准备且善于抓住机会的的人灵活运用的结果。
张仪的出身就要比苏秦好上许多,张仪出身魏国名门,也是早早的就拜鬼谷子为师,与苏秦一样也是学习纵横之术。两人算是既是同门又是师兄弟的关系,而且两人的相互凭借也十分的高。
虽然二人学习的方向大致相同但是苏秦主要采用的是“合纵”之策,而张仪则主张“连横”之策。张仪便是凭借自己的独特见解,获得了秦惠王的赏识,进而拜其为相期间亦是有着用结盟齐国、楚国的策略,来破除山东六国合纵之谋。
比试高低
苏秦在获得赵肃侯支持“合纵”盟约之时,张仪却十分的落魄。这个时候的张仪还没有找到自己的归宿的地方。按理说这个时候的苏秦是应该帮扶张仪一把的,苏秦也确实是这么做的。不过所谓的帮扶却显得别树一帜。
苏秦与张仪都是拥有大智慧的人,这样的人我们或许理解不了。我们理解的帮扶基本上都是为对方铺平道路,可是苏秦却不这样。他暗中使人告诉他前往赵国拜谒苏秦,张仪也确实去了,只不过下场有点凄惨。来到苏秦门下的张仪却遭到了对方的讽刺,不仅是身份地位上的严重歧视,而且还恶语相对,说张仪不值得收留。
张仪面对此情景自然是大失所望,心中十分的不满。这个时候张仪就选择了秦国这个自己可以展示才华的国家,而这个时候苏秦却在张仪入秦之时又是派人辅佐,又是财物宝贝的送给张仪。
不得不说苏秦的方法还是很特别的,别出心裁!
张仪所主张“连横”之说被秦惠王所看中,张仪就这样被拜为秦国的客卿。原本还不知事情原委的张仪要感谢当时倾力帮助自己的这位友人,然而这位友人却选择了在此时离去。
在自己调查之后才知道这件事的原委,原来主导着一切的都是苏秦。
这位曾经对自己很傲慢的苏秦是希望张仪掌握秦国的大权,防止秦国破坏他的合纵计谋。
苏秦经常说自己的才能不如张仪,这一刻张仪自己被算计了说,自己的才能不及苏秦啊。这一点在我看来都是他们两个谦虚的说法。就比如说马云,人家有钱用说吗?肯定不用了 ,这是我们都知道的。
我们不得不说苏秦与张仪是那个时代的主角,两位战国的大纵横家,将“合纵连横”运营到极致,在我们的历史画卷上留下了不可或缺的浓重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