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了六年,发现自己最大的问题是不会独立思考。回顾过去的学习生涯,我们往往接收到的是“思考什么”而不是“如何思考”。最近在看关于思考和逻辑方面的东西,受到一些启发,拿来跟大家分享。
1、那是你所希望的世界 但并不是真实的
有一次我陪公司的HR面试两个求职者,来面试的两个女孩都想到我们小组工作。其中一个女孩,打扮得体,画着淡妆,画风用两个字描述那就是舒服。
另一个女孩,显然还没有褪去学生的稚气。头上带着一个超级宽的度假风发带,脚上蹬着一双球鞋就来了。
当时我跟HR私下沟通,我们都觉得第一个女孩不错,而在此论断之前我们都并没有考察她们对于这项工作的专业技能,而仅从外表上就开始论断谁能胜任这份工作。
HR决定把两个女孩都留下来,开始为期三个月的实习。当时我跟HR说,第一个女孩最终留下的可能性比较大。谁知,在我们这个互联网行业,一个内容为王不能刷脸刷扮相的工作小组,工作能力才是核心竞争力。
最终第二个姑娘顺利的通了实习期的考核,看来我在一开始就犯了逻辑思维中的“选择性感知”错误。
按照我最近在看的《一本小小的蓝色逻辑书》中描述的,我根据第一个姑娘打扮得体就积极地看待她。第二个姑娘还未褪去学校的稚气就觉得稍微逊色。
正像书中所说:“人们往往会更加留意那些自己需要或喜欢的信息,而忽视真实的信息。也就是他们更愿意看到自己想要看到的世界,而不是真是客观的世界。”
你也可以自己对照一下,是不是你内心深处“希望”或者“需要”一件事情是“这样”或者“那样”的,然后你就会有意识的选择、删减、排列自己所搜集的信息。使得这件事情变成你所希望或需要的样子。
一个成熟的思考者不应该先入为主,受到任何成见或偏见的影响。
2、创意思维也有章可循
一家餐厅正在流失客户,原因在于客户觉得等位时间太长。试想如果你是这家餐厅的经理,你会采取哪些措施来防止客户的流失呢?
如果站在如何缩短客户等位的时间上看问题我们能想到的解决办法是:加快客人的进餐速度,例如扩大餐厅规模,改进点餐流程。
如果换个角度拉来看,我们如何让等位的客户心情舒畅,没有烦躁情绪乐意等一等呢?
这时你可以在等候区装电视,或者安排免费小吃,或者安排一些娱乐设施。
是不是觉的第二种思维方式更棒,这就是思维模式的不同。
人思维的两种模式,分析型思维和创意型思维。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行为都属于不假思索的程序性反应,不费脑子。一旦遇见新情况程序性反应就不灵了,我们需要启动非程序性反应。如果我们想进行创意思考,我们必须要打败不假思索的程序反应,启动非程序反应。
《一本小小的蓝色逻辑书》针对创意型思维给了很多方式,每种方式的精髓也都提炼了出来。
例如每次遇见问题时,问问自己,能不能换种方式描述眼前的问题呢?“人们很少退后一步,重新思考眼前的目标。大多数人一遇到问题,几乎就开始立刻想办法。”这种方法就是“问题重述”,例如上面餐厅的例子,只不过是换了个角度想问题,得到的解决方案完全不一样。
如果你想为自己负责的项目想出更有创意的点子,此时你可以组织6到8个人进行头脑风暴。让大家尽情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这一步点子的数量比质量重要。第二等大家说完想法,再统一讨论每个人观点。讨论时鼓励大家搭乘顺风车,也许你想到了一点,你同事受你启发在你的点子上想出了更好的。
另外思维导图、点子杀手、点子孵化器等方法都详细介绍了方法。我最近还看了《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这本书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用导图进行的展示,也是思维导图的入门书籍。
但如果想要创新,我们要勇于怀疑显而易见的事,不要担心自己被别人看成傻瓜、不然一个好的创意可能就要一闪而过了。
3、理清逻辑做出更好的决策
你刚定了一张去旅行的机票,正准备出发,这时你的老板给你打来电话,让你回去解决项目上遇到的问题。这时你必须很快作出决策,回还是不回。
不去旅行,不能得到放松,但解决了项目,有可能升职加薪;出去旅行,身心愉快,项目前功尽弃,影响的职场未来。
如果是你,你怎么决策,你决策的依据是什么?你会不会因为那张机票的而纠结死。此时那张机票的成本,它已经是沉没成本。沉没成本,不应该影响我们对后续的事件的决策。
所以无论是要解决问题,还是要把握机会,都要学会及时决策。那如何让我们的决策更顺利呢?
学习一些必要的逻辑决策工具,理顺我们的思考结构,让我们的思考脉络更清晰,更有条理。
《一本小小的蓝色逻辑书》介绍了多种决策方法:
比如利弊分析法、决策树、矩阵分析法等等,还有从逻辑角度清晰的分析出为什么合作比竞争更有利的囚徒困境法,以及很多公司对员工考核采取的加权排序法。
推理能力是一个人最重要的能力,学习逻辑思维的好处就是让我们兼顾一个主题的各个方面。虽然在学校里,没有培养逻辑推理能力的专门课程,在工作后的岗位培训中,逻辑推理也很少涉及。但这却是让我们更好生活的一项技能,别人不教,但我们可以通过读书自己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