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思维导图
二、人物评价
《骆驼祥子》灰色的人物太多,祥子本来是亮色人物的领跑者,但跑着跑着就脸灰腹黑了,令人悲伤。所以难怪外国人翻译这部作品的时候叫小福子活过来,最后像一般童话的结尾那样:就这样,祥子和小福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自然,这样结果是违背原作本意的,小说中唯一可圈可点,不需要借助读者再创造加以美化的,就是曹先生。
下面我们选择两个角度来说说曹先生。
1.圣人
在祥子的心目中,曹先生就是圣人。
我们可以看一下祥子遇到过的那些人,比如孙侦探并不怎么熟悉,但他害了祥子两次,一次拉走了祥子奋斗三年得来的车,一次敲诈了准备翻身再去买车的本钱。满口的兄弟和人情,掩盖不住地痞的习气。刘四对祥子表面上看也不错,让他免费住车厂,祥子丢车,死里逃生,刘四招待他,请他入桌就餐,让祥子顿时体会到家和组织的温暖,那一刻谁都觉得刘四是个难得的好人。其实,这只是他笼络人心的手段罢了。孙侦探是赤裸裸的说谎骗人,刘四是藏着用意种着心思裹着糖果的欺骗。后来,当虎妞宣称和祥子好上了并有了祥子孩子的时候,刘四就露出了真面目,祥子在他心里不过是个臭拉车的,充其量是干活勤快一点的佣仆而已,想要登堂入室和刘四平起平坐,门都没有,女婿什么的根本免谈。内心的真实,显现无遗。一棍子就打醒了祥子,看清了刘四是怎样的一个人。是的,他很精明,但这精明都是建立在对付祥子这样人的基础上,没把你你卖了还数钱歌颂刘四,怎么算得上刘四精明呢。
通过分析,我们知道祥子所遇到的是些什么样的人,而一比较,曹先生就真的很圣人了。
作为雇主,曹先生待祥子像亲人一般,尤其是当祥子拉车把曹先生甩出车外酿成事故,在自己引以为豪的专业上栽跟头时,曹先生没有责备他,并以没按警示标志劝慰祥子不要自责,因为错不在他。
作为原主顾,祥子在走投无路时向曹先生请教怎么办时,曹先生不但请祥子来曹宅拉包月,也愿意伸出援手帮助小福子解决困难,使祥子无后顾之忧。可谓是真心诚意,仁至义尽,不愧是圣人。
2.沙漠中的小绿洲
沙漠广阔无垠,而小绿洲屈指可数,如海市蜃楼,多可望而不可及。
曹先生尽管愿意帮助祥子,但祥子的生活千疮百孔,非一个曹先生可以起到作用。所以,总的来看,曹先生就是一个希望,是作者在那个黑暗时代点着的唯一的灯。
而曹先生本身这灯在风雨吹刮下也摇曳浮动,没有熄灭也是侥幸。
所谓的革命青年阮明对他不满,源于曹先生恪守旧的道德,没有对革命青年一路绿灯,让他纵意驰骋于革命大道而不必羁绊于区区学科应试。
曹先生遭遇孙侦探一辈跟踪乃至于流亡躲难,更证明他既不容于先进阵营,也不能不受到旧势力的怀疑,禁锢和迫害。
这代表作者当时的看法,这个将要被埋没的旧社会,谁是可能的掘墓人和新社会的缔造者呢?无疑的,作者心中没有底,所以只能用否定式表达。
曹先生有个人私德,但算不上真正的革命者,他只是有些想法,并不打算去社会上实践。
阮明,貌似革命者但其实是自私的投机分子。一点私利受影响就不惜去无耻的告密,其人可想而知。最后被祥子出卖,也算是报施不爽,怪不得别人。
总之,在这部小说中,曹先生对祥子而言,算得上是生命中的贵人,给他悲苦的人生带来温暖和希冀,尽管最后也无济于事,但到底不能抹去人生那份难得的温情和亮丽的色彩。就小说本身而言,曹先生是作者悬在乱世中的人格高标,也是研究和探讨出路的一个设想和创造,也给这部像是诉苦的小说以更大的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