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胞胎,父母却只关注一个
前几天看一则《超级育儿师》的视频。
一位妈妈生了一对双胞胎男孩,结果哥哥需要特别照顾,于是——
父母的注意力几乎全部放在了哥哥身上,并寄希望于将来弟弟能照顾大宝。
而弟弟什么时候只能一个人玩,
一个人走路,一个人喊着“妈妈”没有应答。
看到这个孩子说“爸爸妈妈是橙橙的爸爸妈妈”时,
我的心疼得揪了起来。
做不了完美的父母
在看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很清楚地给自己定位——我不是一个完美的二胎妈妈。如同《二孩妈妈一定要懂的心理学》说的那样:
直到有一天,我突然意识到,我做不到那个我理想中的“完美妈妈”!我只是个普通人,我只能做个“普通妈妈”!
但是,虽然我们无法做到完美,但是我们却可以更好地看到我们的孩子:
我一直相信,一切的育儿技巧与方法都是表层的,唯有父母的人格与内心才是真正影响孩子成长及亲子关系的本源因素!
莫言说:好的家庭教育浓缩为6句话——“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好习惯都是养出来的;好成绩都是帮出来的;好沟通都是听出来的;好成就都是化出来的。”
二孩妈妈更应该是这样。
六句话修炼大法
二孩妈妈最能切身体验,有了二孩,真的不是简单地重复一孩儿的养育。
二孩了以后,个中酸甜苦辣夸张点说,都呈几何倍数增长。
当然,二孩带给父母的成长也是与一个孩子不可同日而语的。
给我们带来一次绝无仅有的全新的成长机会!
借用莫言的六句话来说,《二孩妈妈一定要懂的心理学》带给我的收获可以做如下梳理:
1.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
在成为父母之后,我们可以借由养育孩子的过程,看到自己,也看到自己与原生家庭的关系。
不纠结——我们都不曾完美。
不自大——和孩子一起倾听心音。
不逃避——孩子的问题是我们成长的契机。
不生硬——看到孩子的情绪,柔软自己的内心。
不拧巴——放下那些让我们“紧张”的育儿书,借由那些让我们“放松”的育儿书向成长迈进。
2.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 好成就都是化出来的。
当我们生下二孩,我们的如何平衡两个孩子的关注度,如何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如何看到父母、公婆的付出、学会内心的和解和感恩,如何平衡家庭和事业……
这些看似与育儿无关,却又实实在在体现着我们的态度和观点。
育儿专家给出了这样的结论:言传身教的作用远大于说教。
作为二孩妈会焦虑爱减半吗?
爱不会因为分享而变少。
接纳嫉妒是孩子还是妈妈的功课?
嫉妒是一种情绪,所以妈妈要学会接纳孩子们之间的嫉妒。
遇到孩子性格太不同,父子相处总出问题,老人隔代宠溺孩子,对两个孩子关爱的阶段性不平衡怎么办?
其实,我们依然需要修炼自己,学会接纳。放下自己的焦虑和控制,改变自己,接纳发生。
而在自我成长,言传身教的过程中,内化在孩子的骨血里。
3.好沟通都是听出来的。
二孩出生以后,大孩的很多习惯也会因为有了弟弟或妹妹有所变化。
只是我们更要细心对待。
比如大宝可能突然行为退化,开始尿床、想吃奶了。
作为二娃的父母,一定不要只看表面现象,去教训大宝。
他其实真的不是突然变傻变笨了。
大孩这种行为的实质是:弟弟妹妹的到来让大孩开始质疑父母是否依然爱自己。
所以,倾听,不仅仅是看到表面,而是用心倾听孩子的内心,理解他真实的表达。
用行动让他知道,弟弟妹妹的到来,并没有夺走他的爱。
如果他/她想要吃奶,那其实只是一个确认形式,那么就满足他/她,之后,大孩也就不会再要求吃奶了。
4.好习惯都是养出来的。&. 好成绩都是帮出来的。
老大该有老大的样子吗?
老大因为与二孩的年龄接近,会因为“最近发展区”自动成为弟弟妹妹模仿的榜样。
但是家长一定不要刻意要求老大,属于父母的责任也不要强加给老大。
一个宽松的家庭环境,让孩子们学会自然相处中看到彼此,这才是最好的成长。
他们会因为倾听,在爱、鼓励和理解中,以父母为榜样,养成好的习惯,学会遵守规则。
在父母的带动下,因为自律、自强,孩子们自然会在成长中取得一个又一个的好成绩——当然,这样的成绩不局限于学习的成绩。
文短日长,二孩妈妈的修炼远不止我例举的这些。
作为二孩妈妈,我更愿意从孩子身上学习、从看到自己的内心学习、从书中学习。
借用《二孩妈妈一定要懂的心理学》中的一句话:
可能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我们的孩子之外没有其他人,可以让我们如此清晰地看到自己对他人的影响力,从而有动力去探寻自己成长的经历,去完善自己的人格,去实现全新的自我成长!
我是8岁男孩和1岁女孩的妈妈,曾经的教书匠。在这里我会记录下我的育儿心得、亲子共读经验、和成长思考与各位分享。欢迎大家关注我,给我留言,一起交流,共同成长。
此文作者:晨光微晓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