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人头攒动的轻轨上接到我妈的电话。
“前几天听你对象说你们想开个什么店是吧?!”
“有这么个想法。”
“别去开什么店!现在你俩一个月万多块钱的工资可以了啊,开店哪那么容易,要是亏了怎么办呀?风险多大啊!多不稳定啊!你们现在这样就挺好的啊!……”
从我踏进大学大门的第一天开始,我爸妈就开始为我的工作“忧虑”。
“你这个新闻学专业,以后好不好找工作啊?”
“反正就是个普通的重本,要不复读一年再考吧?”
“你还是转个专业吧!”
“你看你表姐当个初中老师多好,风吹不着雨打不着,每周还有两天假期,还有三个多月的寒暑假,多好啊!你就去师范学校以后当个老师吧!”
…………
就这样,我被我爸妈叨叨了四年。
2
毕业了找了份杂志编辑的工作,经常经历一个人出差的情况。
“你看你一个女孩子出差,多不安全啊!当初让你听我们的你偏不!”
“别人周末都不上班,你怎么还在出差啊!看吧,这就是不听老人言吧!”
在编辑岗位上,我努力工作,用一年时间让我的工资翻了一倍,总算用高于工龄七八年的表姐老师的薪水堵住了爸妈的叨唠。
而现在,我把我心中一直存在的梦想告诉他们,是啊,那多不稳定啊,可是稳定又是什么呢?
可能,在我爸妈包括很多人眼中,所谓的“稳定理论”无非就是:
1、 有社会地位。常常会有亲戚朋友问你,你家女儿在干什么啊?在哪里工作?在某某单位,多自豪,多骄傲啊,要是说自己开个店,做点小生意,那多没面子,顿时都有种这一辈子白活了,瞬间想找个地洞钻进去,以表示自己无地自容的心情;
2、 生活有保障,有五险一金,虽然工资不高,但性价比还是蛮高,每个月有固定收入,就算这个月花光光,下个月工资卡上照样有钱,也不用担心哪天老板不喜欢自己,或者金融危机来临,经济不景气而失业,瞬间没有了收入来源;
3、 有足够的休息时间,什么周末,国家法定节假日,只要是国家规定要放假的,一律都要放,虽然要朝九晚五,但是没有压力,上班也比较清闲,能照顾到家庭,女孩子嘛,还是要以家庭为重;
4、 比较好找老公,在单位上班了,会有年长的大姐、阿姨帮你张罗婚事,某某条件不错,很优秀的,怎么怎么的好,人家男方找老婆也是要长远考虑的啊,起码单位上班素质不错、名气好、有稳定收入、空闲时间较多,嗯嗯,这个老婆的性价比也蛮高的。
3
可是,在本该岁月静好的日子里,有一天,从办公室午睡完,抬起头来,突然觉得不快乐,好像渐渐变成一个对生活毫无要求的人,反正那工资到点就发,分毫不差。
于是开始怀疑,生活是否不该如此的局限和拘束?
于是开始质问,到底什么才是稳定?一份安定没有变动的工作?一套三居室的房子?或者其他什么。
为什么我们大部分人都不太喜欢父母那一辈人的生活?他们一辈子只做一份工作、住在一个地方、和认识了30年以上的一群人打交道。他们追求的“铁饭碗”、老邻居以及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生活往往却让我们避之不及。
这样的生活确实稳定,也的确给人提供了足够的安全感,但同时也让人丧失了追求欲望的乐趣。
4
对于20多岁的人而言,拥有的最宝贵的东西不是其他,是可能性。不管结果会怎样,起码自己在做这件事的时候,是没有辜负内心的,过程就是财富。
所以就算失败了,不过是钱赚得少了些,吃得粗糙些,穿得简单些,但却练就了一副自己想要的向上的样子。
稳定的工作固然是好,没有过多对于不确定的担忧和焦虑。但是如此的稳定并不能填补内心的匮乏感吧。
日复一日,看似忙忙碌碌,却不知道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让所有的标准都来自外在的评判,特别是以钱为目标的时候,人就会像个停不下来的陀螺。
走在大街上,每个人都在追逐富足,但我还是觉得富足应当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为外在所动,努力实现自我目标后带来的精神富裕和满足。
那么钱呢?没有钱万万不能啊。
不过,我觉得最理想的状态应当是,努力做自己喜欢的事,为别人提供价值,那么钱也会跟着来吧。
所以,稳定不稳定,我还是想尝试做点自己想做的事,这个时代相信靠自己的手,糊口还是可以做到的。
我们看了那么多书,听了那么多故事,似乎我们从来没见过奋斗的人活不下去,倒是见过活在锦衣玉食里的人哀叹自己最该奋斗的年纪却选择了安逸。
是吧,他们都说这个世界那么大,那么精彩。如果什么都还没有看到过就甘心的待在一个格子里面,循规蹈矩安分守己的生活,这样的生活没有任何的风险,当然也不会被别人嘲笑,但总觉得一个没有把百酒都尝遍的人他是不大懂得清水之味的。一辈子都安分守己,不敢“作”的人他从来也不曾拥有一个真真正正丰富的人生,毕竟“no zuo no die”就“no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