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东野圭吾还有一本风格不一样的暖文?
朋友说完后便点燃了我的八卦之心。作为粉丝之一,觉得写暖文怎么都不是他的风格。倒是脑补了一下血腥凶案现场卿卿我我的恋人~~~画风很不对呀。于是周末便窝在家里,一口气把它看完了。先上图
故事情节讲的是三个落魄的年轻人,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来到了一间老旧的杂货店——浪矢杂货店。又无意的参与这个杂货店的故事里来,从丸光园,到鱼松,每一个地方都有他们独特的故事,却都和浪矢杂货店有联系。命运的手把一群素不相识的人安排在一起,通过现实和未来的对话,交织出一片片涟漪。书中所有的角色,都只是涟漪中的小水珠,随着故事情节飘浮,承载他们的水池,也是那间叫做浪矢杂货店的老旧铺子。
当我们吹过的NB都变成现实的时候,再也没有说我们是在讲故事。第一次听说这个话的时候,我觉得它很励志,后来看的次数多了,反而觉得这句话,是一种自我安慰,一种无奈。一如既往的片段式手法,看完以后
第一感觉就是~~就这样完了啊~就这样完了?正当我开着大,浑身buff过来打算大杀四方的时候,被感知停电了。这个感觉玩游戏的小伙伴们都知道。后来又把它看了一次,才慢慢体会到作者的不易。
作为立志给别人留下不一样的印象作品,《解忧杂货店》完全达到了作者的预期水平。浅浅淡淡的文风,自由的视角切换,独到的内心描写,看完后就让我想到了江南的写法,不过后者明显更加了解显得中国化。死小孩的描写永远千篇一律的让人伤感,又无可奈何。和余华的《第七天》相比本书的五个章节的连续性要强好多,二者笔下的人物都很饱满,但是刻画的侧重点不一样,性善由于符合主流思维,反而更好驾驭一些。所以说从总体的文风和构思上,本书也勉强算得良品,可以推荐给学生拓展思维,启发思考。
当你抛起硬币的那一刻,其实你已经知道 了你想要的答案。我们在生活中总是会被各种说教,但无论怎样,大家都有一个最基本的判断——基于三观的理性判断。一般来说,越是歇斯里底,越是不容易被说服。书中所有的咨询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其实他(她)们都知道自己会怎样选择。向杂货店写信,只是想听到另外一个陌生人也赞同,心里上说服自己。无论浪矢杂货店给的什么意见建议,大家都会把它当成自己理解的那样,然后继续在这个社会斡旋。音乐家,运动员,社长,包括店主自己,其实都只是社会的一份子,因为烦恼大家产生了交集,又是因为烦恼,最后一封信的回答者(郭也)和最后一个问问题的人(晴美)遭遇。
马斯洛的模型充分说明,被需要是我们作为社会关系的一种极大肯定。记得有句歌词说的好,爱情里不存在谁对谁错,故事里也不存在。书中所有人物都有不被理解的时候,而且大部分的时候都是重大事件不被理解。他们有的坚持下来了,有的任性的按照自己想法做了,有的得到了内心的平静,有的生命得到升华。最后的最后,生活依旧,杂货铺依旧。变化的是那些人,不变的是曾经的印记。内心安详,从不荒凉。从坚持的人那里我读到了快乐,从放弃的人那里,我看到的是洒脱。毕竟,一千个读者,一个人哈姆雷特,对吧?
感谢它陪伴我的周末,温婉,平静。
愿所有坚持自己梦想的人都能解放心里的小怪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