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史蒂芬・柯维(Stephen R.Covey):哈佛大学企业管理硕士,杨百翰大学博士。他是美国学界的”思想巨匠“,入选为“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25位人物“,曾被《时代周刊》誉为“人类潜能的导师”。他写的这本书高居美国畅销书排行榜长达七年,在全球70个国家以28种语言发行共超过1亿册。本书所传授的内容不是某种流行时尚或管理技巧,而是经过时间的考验并且能够指导行为的基本原则。通过思维的彻底改变达到行为的改变从而加强了组织内部的管理机制,培养组织内部的共同语言和价值观,可谓是自我提升的顾问。
01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包括什么?
习惯一:积极主动,习惯二:以终为始,习惯三:要事第一,习惯四:双赢思维,习惯五:知彼解己,习惯六:综合综效,习惯七:不断更新
依赖期——“这个事情不是我的问题,都怪XXX。”
最开始我们依赖别人,简单的说就是万事先找外因,怪罪也是从外因开始。这对我们的个人成长毫无正面意义。
独立期——自我反省,自我管理
随着素质能力的提高,我们知道不能依赖,便提倡“独立”,倡导个人的成功。在习惯一(主动积极)、习惯二(以终为始)、习惯三(要事第一)的指引下,我们知道应该积极、主动,做事有始有终,把握事情的轻重缓急。一般来说,做到以上3个习惯,能够实现个人的成功,这就是“小我”。
互赖期——双赢
很多人到独立期已很满足。但随着眼界和心智的提升,人到一定的层次会由满足于个人成功上升到团队的成功。因此需要做到习惯四(双赢思维)、习惯五(知彼解己)、习惯六(综合综效),学会倾听、理解他人,寻求被理解,最后在习惯七的不断锤炼下,成功的范围和效果就会越来越大,个人实现的价值也会更大。
02七个习惯概论
习惯对我们的生活有着绝对的影响,因为它是一贯的。正如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说:“人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因此卓越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习惯。”在不知不觉中,习惯积年累月地影响着我们的品行,暴露出我们的本性,左右着我们的成败。本书将人们的习惯定义为“知识”(做什么,为何做)+“技巧”(如何做)+“意愿”(想要做)交织的三合体。
一、个人的成功:从依赖到独立(习惯一~习惯三)
习惯一:积极主动——个人情愿的原则
习惯一是什么?
被领导训,所以心情不好,更加不想工作。你除了这种低落的情绪和行为,还有其他选择吗?
别人骂我,我觉得没面子。是他让你觉得没面子,还是你自己觉得没面子?
以上问题反映出我们面对问题时是否足够积极主动。积极主动不仅指行事的态度,还意味着人一定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作者认为,我们的行为,应该取决于自身的抉择,而不是外在的环境,人类应该有营造有利的外在环境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怎样实践习惯一?
关注“影响圈”。
每个人都有格外关注的事情,比如健康、事业、父母、子女等,这些都可以被归入“关注圈”。关注圈里的事情中,可以被掌控的那些事物形成一个“影响圈”。积极主动的人专注于“影响圈”,从自身能控制的方面入手,专心做好自己的事,使影响圈不断扩大和成长。反之,消极的被动的人则专注于“关注圈”,紧盯他人弱点、环境问题不放,结果越来越怨天尤人,并不断为自己的消极行为找借口。错误的焦点产生了消极的能量,再加上对力所能及的事情的忽略,就造成了影响圈日益缩小。
真正有效的策略是从自身能控制的事情入手,对能够掌握的事情全力以赴,对力不能及的事情,我们的责任就是以微笑、真诚平和的态度,接纳这些问题。被领导训,你选择心情不好,选择向同事抱怨,这是被动;而你选择冷静,思考什么地方出了问题,专注如何解决问题,这就是积极主动。遇到问题,要积极主动地先想解决办法,而不是寻找理由。
如何培养习惯一?
书中指导读者,用30天的时间,亲身实践积极主动的原则,观其结果。这期间要求读者把全部精力投放到影响圈内,从各种力所能及的小事开始,许下承诺或订下计划并实现它们。实践中,要做到以身作则,而不是一心挑错;要解决问题,而不是各找寻借口。不仅是工作,在婚姻、家庭中,都可以试行这个原则。
概况起来很简单:做!
习惯二:以终为始——自我领导的原则
习惯二是什么?
以终为始的含义是指,以你的人生目标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符合你的目标,这样才是真正的“高效”。
以终为始强调的是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做任何事之前,要先认清方向。在生活中,有很多人在得到自己心心念念的东西后,却发现那其实并不是自己想要的,却为之付出了巨大的艰辛和代价,这是以终为始的典型反例。
如何实践习惯二?
答案是找到你的人生目标,做符合你目标的事情。作者提供了一个方法供参考,有点类似于“遗愿清单”:
静心想象一下,当你走到人生的最后时刻,你希望你做到了哪些事情?拥有哪些品质?你希望人们对你以及你的生活有何评价?你希望你对周围人有过怎样的影响?
通过以上方式,可以挖掘内心深处真正的价值观和目标。你希望在盖棺定论时获得的评价,才是你心目中真正渴望的成功。
习惯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则
习惯三是什么?
日常生活中,相信我们很多人都会有过这样的思考:
为何你做了很多工作,但是却看不到什么成绩?
在你目前的生活中,有哪些事情能够使你的个人生活彻底改观,但是你一直没有去做?
在你目前的生活中,有哪些事情能够使你的工作局面彻底改观,但是你一直没有去做?
以上问题蕴含了习惯三的要义。
如何实践习惯三?
第一步:独立的意志,这是自我管理的先决条件。
独立意志是指根据目标自主选择地作出决定,而不是被环境、感觉、情绪或冲动所左右。
第二步:别让琐事牵着鼻子走。
绕开琐事的坑,我们可以实践“二八原则”:将80%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解决问题中20%那部分最重要的事务。本书提供的解决方案为时间管理矩阵,即大众所知的——“时间管理四象限”,也是“二八原则”的应用。该方法主要思路为:将日常工作中的所有事务,根据紧迫性和重要程度进行分类,第Ⅰ象限是重要又紧急的事,第Ⅱ象限是重要但不紧急的事、第Ⅲ象限是紧急但不重要的事、第Ⅳ象限属于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如下图:
根据时间管理的“二八”原则,很明显,我们应该避免陷入第Ⅲ、Ⅳ象限事务,因为这些事情并不重要。那么,哪个象限应投入最多精力?也许很多人会认为是第Ⅰ象限事务,实际上,精力应该主要投入到第Ⅱ象限中。为什么?原因是第一象限中的80%紧急事务都是由于第Ⅱ象限的事务没有处理好,这些事务由不紧急变成紧急事务了。
因此,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只要能确定自己的第Ⅱ象限事务,而且即知即行,就能够事半功倍。上文刚刚提的四个问题就属此象限事务:精力花在处理琐事上,因而工作没有显著成效;能使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有彻底改观的事务,一般也都是第Ⅱ象限的事务。
如何培养习惯三?
要事第一,即先做最重要的事情。凡有价值、有利于实现个人目标的就是要事。本书认为,有效的个人管理必须让第Ⅱ象限事务成为生活中心。以此为中心的日程安排,需要以下四个关键步骤:确定角色,选择目标,安排进度,逐日调整,书中进行了阐述。
二、公众的成功:从独立到互信(习惯四~习惯六)
这三个习惯讲的是个人与他人联结时,需要养成的优秀习惯,人际关系是这阶段的基础。
关于人际关系
本书把人际交往看作是是彼此感情账户的往来。所谓感情账户,储存的是增进人际关系不可或缺的“信赖”,也就是他人与你相处时的一份安全感。能够增加感情账户存款的,是礼貌、诚实、仁慈与信用。反之,出路,轻蔑,威逼与失信等等,会降低感情账户的余额,到最后甚至透支,人际关系就得拉警报了。
家庭关系也是如此。如果没有追加的储蓄来维护较高的信用度,婚姻关系就会恶化。越是持久的关系,越需要不断的储蓄。由于彼此都有所期待,原有的依赖很容易枯竭,经常接触的人要时时投资。这种情形在青春期子女身上尤其明显。如果亲子交谈的内容不外乎“该打扫房间啦,用功读书,少玩手机”等等,情感账户将很快透支。于是当你的孩子面临人生重大抉择的时候,他不会敞开心扉接受你的建议。
书中这一点让我特别触动,想想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父母与自己的沟通方式,确实是如此。
如何改善人际关系?
感情账户里的六种主要存款:理解别人,注意小节,信守承诺,阐明期望,诚恳正直,勇于道歉。
同时,要学得一个重要观念,即面对问题的态度。在互赖关系中,问题就代表机会——增进情感账户存款的机会。因此,无论是父母与子女还是伴侣之间,如果能把出现的问题看作是联络感情的机会,而不是麻烦和负担,那么关系就会大大改善,交流成为促进感情的工具,对方感觉受重视的时候,两者之间就建起了一座爱与信任的坚实桥梁。
习惯四:双赢思维——人际领导的原则
双赢思维是什么?
很多人看事情多用二分法:非强即弱,非胜即败。其实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够的立足空间,他人之得不必就视为自己之失。双赢思维利人利己,把生活看做一个合作的舞台,而不是一个角斗场。
双赢思维的五个要领:
“双赢品德”是基础,接着建立起“双赢关系”,由此衍生出“双赢协议”,需要“双赢体系”作为培育环境,通过“双赢过程”来完成。
1.双赢品德:三个基本特征为诚信、成熟、知足。
2.双赢关系:精髓在于信用,即情感账户。只有彼此信任,才能坦诚相待。
3.双赢协议:对预期结果、指导方针、可用资源、任务考核、奖惩制度应有明确的规定。
4.双赢体系:包括培训、规划、交流、预算、信息、薪酬等。
5.双赢过程:采用四个步骤完成,即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认清主要问题和立场、确定各方能接受的结果、寻找实现结果的各种途径。
习惯五:知彼解己——移情沟通的原则
习惯五是什么?
知彼解己是指,首先寻求去了解对方,然后争取让对方了解自己。这一原则是进行有效人际交流的关键。
事实上,大部分人在聆听别人说话时并不是想理解对方,而是为了做出回应。这种人不断地用自己的模式过滤一切,用自己的经历理解别人的生活,匆匆忙忙地下结论,以善意的建议简单地解决问题,而不愿意花时间去深入了解问题的症结。
如何实践习惯五?
移情聆听,是指以理解为目的的聆听,要求听者站在说话者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思维模式和感受。移情聆听的本质不是要你赞同对方,而是要在情感和理智上充分而深入地理解对方。它是感情投资的关键,因为只有对方认同,你的投资才有意义,否则对方也只会把它看作是一种控制和屈就,结果是情感账户被支取。
习惯六:统合综效——创造性合作的原则
统合综效就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即1+1≥3,它的基本心态是:如果一位具有相当聪明才智的人跟我意见不同,那么对方的主张必定有我尚未体会的奥妙,值得加以了解。
与人合作最重要的是,重视不同个体的不同心理、情绪与智能,以及个人眼中所见到的不同世界。假如两人意见相同,其中一人必属多余。与所见略同的人沟通,毫无益处,要有分歧才能有收获。
三、自我提升和完善(习惯七)
习惯七:不断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的原则
习惯七就是个人产能。它保护并优化你所拥有的最重要的资源——你自己。它从四个层面更新你:身体、精神、智力、情感。
人生最值得的投资就是磨练自己,因为生活与服务人群都得靠自己,这是我们每个人最珍贵的工具。工作本身并不能带来经济上的安全感,具备良好的思考、学习、创造与适应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拥有财富并不代表经济独立,拥有创造财富的能力才真正可靠。
四:再论由内而外造就自己
在最后一章中,作者讲述了自己与妻子通过深入交流,形成相当程度的理解和信任,共同成长、收获幸福的亲身经历。他道出自己产生转变的缘由——无意中从“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存在着一段距离,我们成长和幸福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利用这段距离”这句话中感受到力量,恰逢其时地引发了内心革命。
作者强调,与我们所爱的人、朋友、我们的同事和谐一致,是七个习惯的最高的、最美好成果。他告诫我们,一个不能改变自己思维模式的人将永远不能改变现实,因此也永远不会取得任何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