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经丢弃阅读习惯好多年,今年再次拾起阅读,再次写晨读感悟。坚持了一段时间,我慢慢感觉到了进入无话可说的阶段。我认真听了怀左写作思维的第一课,很明显输入不够是最大的弱项,除此之外,目前我的写作存在三个缺点。
一、写文章习惯边写边修改
在写文章过程中,我太过在意语句是否通顺、词汇是否精确、标点符合、句式……刚要开始写第二段,我又想起第一段的哪个词语还是不好,又回过头去修改,忙前忙后。写作的速度接近蜗牛,写出来的文章有些段落出现思维的跳跃。
在段落与段落之间,我也是反复边写边改,但是始终无法找到合适的过渡。我在意文章的很多细节,内容我更是要列好提纲,然后细细写。
其实,时间根本不够用。边写边改用来写短信或者发朋友圈会比较适用,但是,用在写文章就是把自己往死胡同里面逼。目前,我边写边改已经造成文章的段落之间的内容过渡突兀,文章往往只能勉强完成一半,另一半内容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只能留下大片大片的空白和孤零零的一两句提纲,提醒自己和读者:文章未完待续。
二、写文章过程经常卡壳
最近都在参加晨读感悟写作活动,就是读一篇晨读材料,独立作文抒发感想。我读几遍晨读材料后,就开始分析晨读材料的主要内容,针对晨读材料寻找自己可以参与其中的话题,结合自己的所思所想,组织成文。
这对于我来说,很困难。我会遭遇两大障碍,没有写作灵感,写作经常卡壳。怀左同学说了,灵感来自于辛勤的劳作。对于陌生的晨读材料,我的辛勤劳作一般是网络搜索相关文章。我一旦找到合适的写作介入点,就会兴冲冲地开始写起来。
文章卡壳,在写作过程中时常发生。因为,在刚开始决定写文章时,文思如泉涌,写到中途才发现寥寥几句就把意思说完了。特别我对当天的晨读材料所涉及相关内容比较生疏,我的写作卡壳会更严重,我会又一次上网搜罗,试图再从一堆和晨读材料相关的文章或者电子书中,捕捉一些写作的灵感。写作中的卡壳,使得写作时间又再一次延长。
三、无法充分表达自我感受
我写的文章,以就事论事进行阐述为主要内容,缺乏思维的广度,无法产生很多话题触发点。读者没有与你近似的的生活感受,那就无法产生共鸣。
所写的文章都是讲道理为主,没有在所写的文章中投入情感。我所写的文章大多是属于文本,都是自己思维的自我整理,道理的自我总结,而缺乏调动读者阅读兴趣的可读性,不能称之为作品。
其实到现在,我还是无法把写作当成一个习惯。我心里觉得写作好困难,写不出来,写的过程中也会拖延写作的时间。我每天无不是经过几番折腾,才在最后的时间期限,发布了晨读感悟的作业。
仔细想想,正如怀左老师所讲的,我需要调动自己生活的热情,要有主动去发现生活的素材,巧妙的转化为自己灵感的源泉。我要调动自己生活的热情,丰富自己的内心感受,调动自己的写作欲望,要不断触发自己的写作神经。这样坚持下去,我就不会一写文章就摆架子,也不会在一箩筐的道理中找不到一点诱人的故事、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