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0观影计划 第12部
by / 弓谷所長
1976年的第48届金像奖中,堪称是提名最佳影片阵容最强的一年,库布里克的《巴里·林登》、福尔曼的《飞越疯人院》斯皮尔伯格的《大白鲨》,还有就是这部西德尼·吕美特《热天午后》。
假如你不太熟悉西德尼·吕美特这个导演的名字,那你肯定知道口碑作品《十二怒汉》和经典作品《东方快车谋杀案》,都是出自他之手。他的作品擅长于利用夸张的情感表达,含沙射影地区揭露尖锐的社会问题和矛盾。
就比如在在电影《热天午后》中,胆小的三个劫匪上演了一出滑稽的抢银行事件,甚至其中一个还没实施抢劫就中途逃跑了,剩下的两个人手忙脚乱、胆战心惊,在面对警察的包围中,外面围满了替劫匪桑尼助威的人群,而银行里,更是喝酒、跳舞、看电影,如游乐场一般的热闹。
但你在观看的时候就会不禁思考,是什么导致了一个软弱无能的越战退伍老兵去计划一次抢劫的事件呢?他胆小怕事、事业失意,而且还生活在双性恋的卑微情绪中,不但在我们,甚至在他的父母、妻子的眼里,桑尼都不像是一个会做出这种事,认为肯定有坏人怂恿指使他。
一场荒唐的抢劫案,却侧面的反映出了当时美国的社会环境问题,越战后的军人安置和恐慌、同性恋问题、黑人种族问题,以及电影里桑尼一直提及的亚提卡事件,这些都是群众和政府之间酝酿着不可磨灭的矛盾。
而桑尼的出现,正是这种矛盾被激发的导火索,一直处于底层的小人物桑尼瞬间成为了吃瓜群众眼中的大英雄,他害怕恐惧,却又从中享受到了从未有过的被关注成焦点的快感。
但导演吕美特并没有直面去讨论这些时代的诟病,通过荒唐诙谐而又讽刺的方式,来揭示了这一切。显然,这种方式带给人的思考更佳深刻。
而最令人津津乐道的,则是桑尼的扮演者阿尔·帕西诺在电影中经典的演技,他和警官对峙的那段即兴表演,一直被后人提及,阿尔帕西诺本人也曾说过:自己再也不能拍出一部能媲美《热天午后》里演技的戏了。
在电影中,他满头大汗、衣衫褴褛,甚至连打劫时表现出来的行为举止,都好像是做了对不起别人的事情。其实这特别考验演员的演技,他不像传统的银行劫匪那般猖狂暴力,《热天午后》中的桑尼,他既需要表现出对处境的恐惧,又要演出在社会底层压抑许久的小人物爆发出的情绪。
应该说这点,阿尔·帕西诺处理的都非常好,他在紧张害怕说话时抽搐的嘴角,在走投无路时空洞的眼神,在享受群众呐喊时兴奋的表情,这不单单是演技,更像是浑然天成的天赋了。
而这一切都得益于导演对演员演技的驾驭能力,西德尼•吕美特曾被贴上“强力演员指导”的标签。
而且,他可能是迄今为止与世界上最优秀的演员们合作次数最多的导演,比如马龙•白兰度、保罗•纽曼、约翰•卡索维茨、肖恩•康纳利、达斯汀•霍夫曼、英格丽•褒曼等等。
《热天午后》并不是一部看的让人紧张的传统警匪电影,但他所带给观众的观影感受是不一般的。
看的过程中,甚至忍不住觉得自己也好想被打劫,好想被桑尼当作人质,哈哈!
这部电影让我想起来的是凯文史帕西的《王牌对王牌》和丹泽尔·华盛顿的《迫在眉睫》,同样是面对人质和警察的对峙,这两部影片在观赏性和娱乐性上会更贴近大众的胃口。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到电影《Dog Day Afternoon》的中文翻译《热天午后》,这不但是个酷热的午后,更是一个倒霉的午后,狗日的午后。
注:阿提卡事件。
1971年9月,纽约州怀俄明县的阿提卡监狱,爆发了美国历史上最惨烈的监狱暴动。共死亡43人,包括32名囚犯和11名人质。阿提卡有2254名囚犯,54%是黑人,9%波多黎各人,而三百八十多狱警全是白人,很多都是种族主义分子,囚犯每周只有一桶水洗浴,一个月只有一卷手纸和一块肥皂,劳作一天只有25美分,稍有违规便遭到毒打并关禁闭。
他们不堪虐待,向一名锐意改革的州教养官员奥斯瓦德递交一份申请——洗浴权、职业培训权、减少监视等等,在未发现有效措施的实施后,因为一些现在也讲不清的各种情况下,囚犯们占领监狱,控制了几十名狱警作为人质,开始与政府谈判。
当然是谈判无果,而官方也失去耐心,包括当时的洛克菲勒州长也拒绝和囚犯面对面交涉。在种种混乱中,警方放弃谈判,在炸弹和瓦斯的协助下,几百名荷枪实弹的国民警卫队冲进监狱,向囚犯开火。
事后报纸报道,很多人质是被囚犯在警方冲入前就杀死了,而且有个人还被割掉生殖器塞到嘴里!但是据法医鉴定,所有死亡的人都是死于枪弹。而有枪弹的只有国民警卫队!有报告称:很多人是在投降后或已经丧失反抗能力的情况下被开枪打死的。
死亡者家属事后也仅仅收到一份死亡通知的粗糙的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