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帝城托孤
与三国鼎力局面形成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诸葛亮一生令人感动的光辉事业,始自于三顾茅庐,负重任于白帝城托孤,结束于五丈原北伐。白帝城托孤,也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重要标志。本章就来讲讲这些事情。
一、夷陵战败后的蜀汉形势
刘备在夷陵之战中惨败,多少年积蓄的家底赔了个精光,这与曹操在赤壁大败后的乐观心态,形成了鲜明对比。不是曹操心宽,刘备心胸狭小,而是曹操没有受到致命打击,刘备却是事业面临崩溃。在狼狈逃窜时,刘备被孙桓截断了通往夔门的关卡,最后翻山越岭才得以逃脱性命。
刘备事后愤恨地叹息说:“我当年刚到吴国京城时,孙桓只是个小屁孩,现在竟然被他逼迫到了这步田地!”
愤恨归愤恨,刘备的头脑却相当清醒,他没有选择返回成都,而是留在了白帝城。有人会说,刘备因为身患重病,所以才被迫停留在白帝城。其实刘备所患的只是伤风感冒痢疾拉肚子一类的小病,何况刘备在222年八月败退回到白帝城,直到223年四月才去世,前后时间长达八个月之久,所以这种说法站不住脚。也有人说,刘备因为战败羞愧,不愿意返回成都,以避免面对曾经极力劝阻自己出兵的群臣。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却不是最重要的因素。作为一名成熟的政治家,脸面肯定不会成为刘备的关键选项之一。
试想一下,如果刘备这时返回成都,陆逊就会随后追击,虽然不至于整个益州丢失,但肯定会失掉防守孙吴的门户天险三峡峡口。如果这时曹丕再进攻汉中,蜀汉的灭亡就指日可待了。所以,刘备在得到赵云的援兵后,决定坚守鱼复县,并且把县名改为永安,他自己的营地也改名为永安宫,然后就留在永安县即白帝城不走了。
也许有人会问,陆逊不是因遇到诸葛亮的“八阵图”而撤兵了吗?那是小说家编造的故事。刘备撤到永安城后,陆逊紧随追击,对永安城发起进攻,结果攻城失利,派李异、刘阿屯驻南山。赵云率领几千名军兵到达,巴西太守阎芝征调五千多人,由马忠率领救援。吴军伤亡几千人,徐盛、潘璋、宋谦建议继续猛攻生擒刘备,陆逊下令退回巫山县。
果然,看到刘备这种阵势,孙权急忙派太中大夫郑泉向刘备奉送礼物,刘备也派自己的太中大夫宗玮回复孙吴的友好,双方再次恢复联系。毕竟,虽然刘备比孙权大了十九岁,却是孙权货真价实的亲妹夫。
期间,刘备听说曹丕派出大军进攻孙吴,就写信给陆逊说:“曹贼现在已经到达江、汉,我也要率领军兵再次东征,陆将军认为怎么样呢?”陆逊不卑不亢地回复说:“我只是担心陛下军兵刚刚战败,创夷还没有恢复,才开始要求与我们通亲。陛下现在应当加强补给,根本没有时间穷兵黩武。如果对此不仔细考虑,就会再现覆军杀将的结果,那时候就无法逃脱了!”
实际上,刘备哪有心思和能力去进攻孙吴呢!这只不过是强硬的外交辞令罢了,因为这时的成都已经自顾不暇。
原来,听到刘备病重的消息后,诸葛亮从成都来到白帝城永安宫。汉嘉郡太守黄元和诸葛亮一直不和,听说刘备生病,害怕刘备去世后被诸葛亮杀害,干脆趁机发动叛乱,一把大火烧毁了临邛城。因为诸葛亮不在成都,所以黄元更加无所顾忌。益州治中从事杨洪,在报告刘备的太子刘禅后,派将军陈曶(音hū、hù,忽、护)和郑绰征讨黄元。众人都认为黄元如果不出兵包围成都,必定要经过越巂前往占据南中。
杨洪说道:“黄元向来性情凶暴,对部下没有恩信,他怎么敢包围成都呢!他现在不过是乘水东下,希望我们主上平安后,自己前往面缚受死。如果出现异常情况,他会去投奔孙权谋求活命。我们只要敕令陈曶和郑绰,在南安峡口拦截住他,立即就能将其俘获。”
黄元战败后,果然顺江东下,结果被陈曶和郑绰生擒,随后将其斩杀。
二、夷陵之战后魏吴血拼
在夷陵之战前,孙权派于禁的护军浩周和军司马东里衮返回拜见曹丕,用十分谦恭的言辞,表达顺服的态度。曹丕问两人:“孙权值得信任吗?”浩周认为孙权是真心臣服,而东里衮说孙权肯定不会臣服。曹丕对浩周的话非常认可,认为他有知人之明,就封孙权为吴王,派浩周返回回复孙权。
浩周对孙权说:“陛下不相信大王会派遣儿子入朝为侍子,我为此费劲口舌替大王辩解。”孙权听到这话后,马上流泪不止,眼泪鼻涕沾湿了衣襟,指着上天发誓。
浩周返回后,孙权并没有派儿子前往朝廷,浩周又替孙权讲了很多理由。曹丕想派侍中辛毗和尚书桓阶,前往孙吴和孙权盟誓,催促孙权赶紧送去侍子,孙权又找理由拒绝。
曹丕大怒,想要出兵讨伐,刘晔劝阻说:“孙权刚刚取得对刘备的胜利,他们上下齐心,并且以江湖作为险阻,不能仓促出兵。”曹丕不听。
222年九月,曹丕命令征东大将军曹休、前将军张辽、镇东将军臧霸兵出洞口(今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境内,位于长江岸边),大将军曹仁兵出濡须口,上军大将军曹真、征南大将军夏侯尚、左将军张郃、右将军徐晃兵围南郡。孙权派建威将军吕范总督各路军兵,分头用水军抵御曹休等人,左将军诸葛瑾、平北将军潘璋和将军杨粲救援南郡,裨将军朱桓在濡须口率军抵御曹仁。双方的一场大规模战争全面拉开。
孙权因为自己内部的扬州越人及蛮夷大多没有平定,就用谦卑的语气向曹丕上书,其中说道:“如果我的罪过确实无法赦免,应当奉还土地人民,只希望能到交州终结余生。”孙权还写书信给浩周说:“你要想办法为我儿子孙登向陛下的宗室求婚。”另外又说道:“如果认为孙登年弱无知,可以派孙韶和张昭一起陪孙登前往。”
曹丕回复说:“朕和大王之间大义已定,怎么能再劳师远临江、汉征战呢。如果孙登来到朝廷,我马上就会诏令军兵返回。”孙权看到没有谈和的希望,改年号为黄武元年,派兵依托长江拒守魏军。曹丕从许昌出发南征,恢复郢州名称为荆州。
这年十一月,曹丕来到宛城。曹休这时率军在洞口,他向曹丕汇报说:“臣愿意率领锐卒虎步江南,从敌方取得物资补给,肯定会连战连捷,陛下不必为战事挂念。”曹丕害怕曹休草率渡江,派出驿马制止。
不久之后,刮来暴风吹翻吕范等人的战船,缆绳全部断开,一直飘流到曹休等人的营寨前面。曹休斩杀俘虏几千人,吴军溃散。曹丕听说后,敕令各路军兵迅速渡江。魏军还没有行动,吴军的救援船只已经赶到,收拾败军退回江南。曹休派臧霸等人追击,结果被吴军击败,魏军将军尹卢战死。
在另一路,吴军将军孙盛率领一万多人占据江陵中州,作为南郡的外援。223年正月,曹真派张郃击败吴军,随后夺占江陵中洲。
在濡须口方向,曹仁率领步骑兵几万人,先对外声张要东攻羡溪,朱桓分出一路军兵前往迎敌。在这路军兵离开后,曹仁率领大军突然赶到。朱桓听到报告后,派人追回前往羡溪的军兵,但曹仁已经杀到城前。
这时,朱桓手下的各部军兵总共才五千人,各位将军都因害怕而坐立不安。朱桓告诉众将说:“凡是两军交战,胜负在于主将,不在于部众多少。各位将军听说曹仁用兵行师,和我朱桓相比,谁优谁劣呢?之所以兵法中说:‘客倍而主人半’,说的是在平原地带,因没有城池守卫,再加上士卒在勇气不足等各种因素。现在曹仁并非多智勇猛,加上他手下的士卒勇气不足,还是千里跋涉,人马全都疲惫不堪。我和各位将军占据高城,南临大江,北背山陵,以逸待劳,为主制客,这是百战百胜的局势。即使那曹丕亲自前来,还不用担忧,何况是曹仁等人之流呢!”
朱桓命人偃旗息鼓,对外示弱来引诱曹仁进攻。曹仁派儿子曹泰攻打濡须城,另外派出将军常雕、王双等人乘坐油船袭击中洲。中洲是朱桓部众的妻子子女们所在地。
蒋济说道:“贼兵占据西岸,列船在上游,我军兵进入洲中,这是自己进入地狱,属于危亡之道。”
曹仁不听,亲率一万多人留守橐皋,作为曹泰等人的后援。朱桓派出一路军兵进攻常雕等人,自己率军抵御曹泰,曹泰烧毁营寨退走。朱桓在追击中斩杀常雕,生擒王双,魏军被杀和溺死的有一千多人。
在荆州方向,曹真率军包围江陵。吴军将领叫做朱然,他是九真太守朱治姐姐的儿子,本来姓施,被朱治收养为义子,这时担任昭武将军。吕蒙当年极力推荐孙权起用朱然。在吕蒙去世后,孙权命令朱然假节,负责镇守江陵。曹真等人包围江陵,击败孙盛,孙权派诸葛瑾等人率军前往解围,夏侯尚出兵将其击退。
这时的江陵城内外断绝,城中军兵大多得了浮肿病,能够出战的总共五千人。曹真等人命令堆起土山,开凿地道,树立起楼橹临城射击,弓箭像雨点一样落入城中,朱然的将士们全都失色。但朱然依然平静淡定,没有丝毫恐惧的表现,极力激励将士,瞅准间隙,出城击败魏军两屯军兵。
魏军包围江陵共计六个月时间,江陵县令姚泰领兵守卫北门,看到魏国军兵太多,城中人越来越少,粮食谷米即将吃光,害怕城破被杀,谋划作为魏军的内应,被朱然察觉后杀掉。
这时,江水变浅狭窄,夏侯尚想要乘船率领步骑攻入渚中安屯,就建造成浮桥,南北往来。议论者大多认为这样,江陵城肯定能攻克。曹丕立即诏令夏侯尚等人迅速出击,吴军分两路反攻,魏军挤成一团退走。吴国将军潘璋已经制作成荻筏,想要火烧浮桥,但夏侯尚这时退兵。
以后十天,江水大涨,同时天下流行大瘟疫,曹丕诏令各路军兵退回。三月,曹丕返回洛阳。
曹丕与孙权这场大战,是发动的全面战争,魏军从长江直到淮河沿线,出动了三个突击军团,誓要渡过长江,灭亡孙权后统一全国。非常可惜的是,相比于曹操,曹丕的军事指挥能力确实太差了,最后被迫退兵。关于两军作战人数,史料没有记载,估计两家倾尽了国力,结果落了个两败俱伤。通过这场大战,孙权也深刻体会到与魏国的巨大实力差距,与蜀汉联合共同对抗曹丕,也就成为不得不作的选项。
三、白帝城托孤与孙刘重结联盟
223年四月,在白帝城(这时候叫做永安城)永安宫中,一代枭雄刘备孤独地躺在病床上,他想起了自己的一生:他想起涿郡老家,那个大桑树下的有志男孩,他的愿望是将来能乘坐上皇帝的羽葆盖车,但这却是他的人生终点;他想起自己的结义兄弟关羽和张飞,两人跟随自己飘泊一生,被仇人杀害后,自己却只能把这份仇恨带进棺材;他想起自己的师兄公孙瓒,当年雄据一方,把自己扶持到平原县令的人生起点上;他想起在徐州那些年的征战,想起一生的对手曹操;他想起自己的大舅哥孙权,正是他派陆逊击毁了自己最后的梦想……
想归想,刘备的生命随着岁月流失,死亡在一天天临近,他又想起了《论语》中的那句话:“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思前想后,刘备下定决心,必须在临终前把后事安排妥当,使自己复兴汉室的梦想不至于很快成为云烟。
223年6月10日(阴历四月癸巳日),刘备病危,他把诸葛亮和尚书令李严叫到自己床前,诏命诸葛亮辅佐太子刘禅,同时诏命李严作为诸葛亮的副手。刘备流着眼泪对诸葛亮说:“丞相的才能比曹丕要强十倍,肯定能安邦定国,最终成就大事。如果我的嗣子可以辅佐,就要辅佐;如果他才能不济,丞相可以自己取代。”
诸葛亮流泪说道:“臣怎么敢不竭尽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以死报效陛下知遇之恩呢!”
刘备又诏命敕令太子刘禅和他的兄弟们说:“人过了五十岁死就不叫做夭亡,我现在已经六十有余了,还有什么遗恨呢!只是对你们兄弟放心不下,你们要勉励前行,勉励前行!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可以服人。你们的父亲大德浅薄,不值得你们效仿。你们以后与丞相共事,就像对待我一样!”
交代完这些,刘备带着悔恨,带着遗憾,带着心有不甘,永远离开了人世,谥号为昭烈皇帝。诸葛亮奉守灵柩返回成都,任命李严为中都护,留下镇守永安。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白帝城托孤”。
五月,太子刘禅继皇帝位,他这年十七岁,尊奉皇后为皇太后,宣布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建兴元年。封丞相诸葛亮为武乡侯,兼领益州牧,政事无论大小,全都报诸葛亮后再作决定。诸葛亮改革调整官员职务,以法治理国家,甚至于亲自校对文书,忙到汗流浃背。他手下的主簿杨颙,直接进入诸葛亮的办公室,劝诸葛亮要学会适当分权,说明作为一国的丞相,这种亲自校对文书的行为,虽然每天流汗不止,但根本毫无意义。
诸葛亮当即诚恳接受批评。在杨颙去世后,诸葛亮为他痛哭三天。
九月,尚书、义阳人邓芝对诸葛亮说:“现在主上幼弱,刚开始继位,应当派出大使重修与吴国的通好关系。”诸葛亮说:“我考虑这个问题很久了,只是没有合适人选,今天终于找到这个人了!”邓芝问:“这人是谁呢?”诸葛亮回答说:“这人就是先生你啊!”
诸葛亮派邓芝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孙吴。这年十月,邓芝来到吴国,孙权正在为是否与魏国断绝关系而狐疑不定,拒绝面见邓芝。邓芝上表给孙权,主动求见,其中说道:“臣我这次前来,也是为吴国好,并非单单是为蜀国。”
孙权于是接见邓芝,对他说道:“孤我确实真心愿意与蜀国和亲,只是担心蜀主幼弱,国小势微,受到魏国逼迫时归降,那时我也不能自保了。”
邓芝回答说:“吴、蜀两国拥有四州之地,大王是盖世英杰,诸葛亮也是当今才俊。蜀国有重重险固,吴国有三江阻隔。综合两国所长,结为唇齿关系,进可兼并天下,退可鼎足而立,这都是自然道理。大王现在如果把质子送给魏国,魏国肯定会强迫大王入朝,并以质子作为胁迫。如果不听命令,就会奉辞伐叛,那时蜀国也顺流而下进攻。这样一来,江南之地就不再属于大王所有了!”
孙权沉默了很久才说:“先生说的确实是至理名言。”
孙权断绝和魏国的联系,与蜀汉结盟对抗魏国。至此,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
黄河歌者曰:“白帝城托孤”作为一个重大政治事件,往往被赋予了悲情色彩,其实更是政治格局重建的重要分水岭。没有夷陵之战刘备的惨败,也就没有曹丕趁机伐吴,三方实力的同时受损,这才被迫坐在一起共存。在这点上,蜀汉的接班人问题超越了其他方面,诸葛亮临危受命,成功把面临危亡的蜀汉维系下去,这才有了以后几十年的鼎足割据。历史的风云,总以人们意想不到的方式,变幻莫测地行进!
黄其军
作于2024年6月26日(古历甲辰年五月廿一)
文中照片来源于网络,对作者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期同类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