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我第一次讲王小波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备课的时候就心潮澎湃,一心在想如何让这篇文章打破学生一潭死水的生活。讲的时候我补充了甲骨文公司CEO埃里森在耶鲁大学的逆天演讲。他对着耶鲁的学生大声疾呼:“离开这里吧,退学吧!”
结果就是一个女生在听完我的课之后,没有跟任何老师招呼,带上随身物品离开学校南下广州了。她的一个老乡给我电话告知我这件事。我火速联系了这个女生,费了好大劲把她劝了回来。因为经过了解,我知道这个女生既无一技之长,也无精密的计划,更无生活经验,只是被课堂上的气氛感染,决意改变自己的生活。
这件事之后,再次涉及到埃里森的演讲时,我会特别强调他的一句话——“带上你的点子,离开这里吧!”
前一段时间顾少强文艺范儿的辞职信让众多人的小心脏蠢蠢欲动。一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瞬间点燃互联网、钢筋水泥和流水线以及象牙塔里各种现实和非现实存在的人们的种种梦境。
而此前,朋友圈里疯传的还有首关于旅行的小诗,大体的意思是“ 夏天来了!亲爱的,我们去旅行吧!我带着你,你带着钱!你一定要带着钱啊!”很多人读到这首诗,都不禁哑然失笑。笑的原因大抵就是因为在那么多浪漫旅行告白的渲染下,“带着钱”成了一种非常庸俗又和谐的存在。而我们又无法否定这种看似庸俗因素存在的合理性——生活好像就是这么俗不可耐,没有可能十足的文艺和梦幻。
我想,大家在为顾少强十字辞职书感慨的时候,不知道有没有注意到顾少强已经工作11年,且工作成绩突出的事实。换句话说,正常情况下,11年的工作积累,让她即使身边没有“亲爱的”也有能力支付出行;11年的工作业绩,让她即使辞职后也有资本再次就业。
我们特别容易把目光聚集在最光亮的地方:埃里森号召退学的反传统;顾少强辞职信的文艺范儿;别人在路上时自己无法触及的世界;别人晒恩爱时旁观者茕茕孑立的自怜……
世间有一个最简单的道理,有光明的地方,一定有阴影;有阴影的地方,不远就有阳光。世界没有漆黑一团或者光明一片。埃里森所担负的创业的艰难和风险;顾少强的前期积累和如今的坦然释放;别人在路上的种种风餐露宿;恩爱背后的包容退让,这些都不是孤立的洒脱或者幸福。
就像我深知,很多人羡慕我,是因为我出行的生活。但是我平时也兢兢业业工作,为每年能够出行一两次积攒旅资。很多时候,让我忍耐生活和工作的辛苦,是因为有出行这样的光亮在前方招摇。而每个人心里都有这样招摇的幸福,可能是一件心仪已久的衣裳,可能是一间期待已久的房子。无论是实体的期待还是无形的梦想,实质都是一样的。所以,我经常说,没必要羡慕任何人的生活,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向往的生活。无论别人的生活多么光彩夺目,都可能让你水土不服。
我赚钱不多,我吝惜花四十块钱买一个包,一百块钱买件衣服,但不会吝惜花四千块钱买一张机票。但我也知道有人毫不介意用三百块做个指甲,但是心疼二百块的出行车费。这是我们生活选择的不同,而具体选择什么来消费,完全是自己的决定,毫无高下之分。但前提都必须是,我们赚够了足以消费的资本。
曾经看过一个报道,一个男生出身农家,姐妹为了支持他读大学辍学打工,一家人省吃俭用凑足学费给他,他却拿着学费全国旅游。美其名曰,读万卷书不如走万里路。
如果你没有独特的点子赚钱,如果你没有足够的钱实现点子,那么,就意味着你根本没有足够的力量支撑梦想。这就好像如果你想恋爱,却没有一个对象,就只能是单身狗。现实和梦想就像恋爱的双方,互为充要条件。很多时候生活的逻辑就是这么简单粗暴,就是you can you up, no can no bibi.跟你“想怎样”完全无关,生活只会向你展示,其实你“只是这样”。
生活的庸俗在于我们必须承认仅仅喝风饮露是会饿死人的;绝对有时间的人是没有办法绝对有钱的;放下手里的A就是会失去A,跟你得到BCDEFG毫无关系。
每每当我们看到各种蛊惑,让心底的渴望和现实的冲突狂躁起来的时候,不妨先看看自己脑子里是不是有点子,手里是不是有钱。就像我们都可以发烧,人家有钱买药退烧,如果你一无所有,那就喝口凉水,冰冰胃,撩把冷水,冰冰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