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财务部长去参观中兴的财务共享中心,回来后感慨说,那就是个会计工厂,跟流水线上工人没什么两样。
一位咨询顾问分享他们之前实施的一个项目:共享中心上线后,90%的凭证实现自动化,基础会计人员砍掉了60%。
“共享”带来的是更专业的分工 ,更标准化的作业,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
共享中心在处理各项任务时,只需要按流程操作,很少需要考虑凭证分录,不需要有很强的财务专业基础就可以胜任。
也因此,集团企业在上线财务共享中心后,基础核算岗会计都面临岗位调整和职能优化。
有人说,10年后,就再不需要会计工作了。
会计作为一门用来解释商业活动的语言,只要企业还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存在,就还需要用到它。但基础会计核算的工作,因为信息系统的普及,因为新技术的发展,势必会逐渐被机器所取代。
这种现状不只是有财务共享中心的公司如此,其它企业同样如此。
小A目前在共享中心资金组,共享中心成立后,从原分公司的总账会计调过来。在共享中心已经两年,眼看着周围同事换了一波又一波,他不知道是应该辞职,还是再等等有没有机会升到组长,或者回分公司去做财务经理。
B女士是一家物流公司的主管会计,说是主管,但公司业务单一,财务部就她和出纳两人。年初的时候,公司组织架构调整,总部新成立了一个财务部,管公司所有的账。她要么背井离乡去总部做会计,要么只能离职。
对基础会计而言,改变的的确确正在发生,不管是共享中心的小A还是分公司的B女士,他们都面临着职场难题。那么,为了有更长远的职业发展,这类财务朋友需要做些什么?要怎样转型才能在职场有一席之地呢?
向价值财务转型
最近《首席财务官》转载了一家日企中国区CFO的描述:日本企业轮岗多,很多财务人员以前是做总务、人事、计划的。财务水平一般,但是做出的管理报表很贴近企业的经营活动。
会计核算首先是为了满足对外数据披露的需要,于是有了会计准则的约定,有了会计专业术语定义。但是,对企业管理者而言,过于专业的表述用处不大,要知道很多企业老板甚至看不懂报表。
当核算变得简单,财务需要回归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基于对业务的理解,将财务语言转换为业务能理解的数据,帮助企业改善业务活动,为企业创造价值。也就是那位日本企业CFO所说的“贴近企业经营活动”。
所以基础核算会计转型的第一个方向就是,深入理解企业业务活动,将财务知识融入到业务中。这个过程中,管理会计的知识储备就很重要,对企业商业模式的了解也很关键。
向专业财务转型
有时,我们可能容易有误解,认为会计就是财务。事实上,在英语里,会计和财务是两个意义差别很大的单词。
财务的范畴远不止会计,跟财务有关的细分领域还有很多,比如公司理财,商业分析,资产评估,并购重组,税务等等。这些领域通常对专业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市场对这类人才的需求也是千金难求。
基础会计转型的另一个方向是向专业财务转型,选择一个领域,持续地学习,达到专业的精深度,同样也是一条康庄大道。
即便是核算领域,也未尝不是没有机会,当越来越多的“会计”不懂做分录,你了解核算体系,了解会计准则和制度,自然也就成了优势。
向财务管理者转型
如果说向专业财务转型打磨的是专业的深度,那么向财务管理者转型,则需要扩大能力的宽度。
典型的像财务经理,专业能力方面需要有比较全面的知识体系,能从整体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而专业能力之外,沟通表达能力、团队管理能力、执行力等也是财务经理不可或缺的。
像财务共享中心,较为典型的晋升路线是:先在共享中心轮岗,熟悉整个核算流程后,转流程优化组,负责新业务规划设计。或者转下属公司财务经理,负责单体公司财务管理。
不管是哪条路,看重的都是综合能力。如,尝试不同的业务模块,拓展业务能力;尝试进行系统化整合和呈现,提升自身专业高度;尝试主导新的项目,探索自身能力的更多可能性……
向财务管理者转型,这些都是可以尝试突破的方向。
我们财务老大曾说:无论是核算会计还是管理会计,只是具体分工不同,没有孰优孰劣的问题。难道说销售会计就不会做账龄分析?不会还不能学吗?
你看,未来也没有那么悲观,只不过需要提前有所准备,当变化来临时才能更从容应对。
职业生涯规划师赵昂曾说:职业生涯的格局有两种:一种是宽度的格局,是对行业的认知,对于趋势的把握;另一种格局,是长度的格局,是以人生为纵轴,看到不同职业生涯阶段的重点是什么。
挖掘自己的优势,找到当前阶段最重要的事,全力以赴!即使时代变化迅速,也没什么可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