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的《后会无期》电影里的台词“听了那么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一生”。
大多数人感同身受,认为说出了心声,当然也会止步于此。没有想过why,没有分析过how,以至于做什么为了什么而做也不清楚。
就拿吃饭走路睡觉来说,平日里我们什么时候会去关注吃饭走路睡觉的本身,往往是吃饭的时候想事情,走路的时候想事情,睡觉的时候想事情,长期以往会觉得这很正常,并不觉得有什么异常;假设我们听过一个段子,徒弟问师傅,什么就开悟,师傅回答说,吃饭的时候就吃饭,走路的时候就看脚下,睡觉的时候就睡觉。这么大道至简开悟的话,不加以思考体会难以悟到。若是你有冥想打坐的经历或者习惯,会知道这是元认知起作用。因为我们的大脑会无休止地运转,左思右想,思绪乱蹦乱跳,从一个念头跳到另一个念头,这时需要调用元认知能力告诉自己已经走神了,应该把注意力拉回来关注当下、活在当下。所以才有吃饭的时候吃饭,才不至于没感受菜和饭咀嚼的味道;所以才有走路的时候走路,才不至于忽视了路边的风景和脚下的路的状况;所以才有睡觉的时候睡觉,才不至于忘记了呼吸与心跳一直在和自己并存。
因此,用一句话总结,我们要和每一个当下共同成长。
对,当我们明白了“共同成长”的意义,再去体会“听了那么多大道理,却依旧过不好一生”,回想曾经那些大道至简的名言金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不是告诉我们应该做一个终身的学习者;“书中自有黄金屋”是不是告诉我们需要多看书而认知升级继而有慧眼识赚钱机会;“时间就是金钱”是不是告诉我们要珍惜自己的注意力,做我们被需要去做的事情。
明白了“共同成长”的意义后,若是没有感觉到晨钟暮鼓、幡然醒悟的话,接下来就不会有所行动了,且仅仅停留在固有的认知里无法自拔,大脑操作系统CPU没有升级换代,终究又回到开始说的那句话——听了那么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一生。
如何避免我们的世界会变成并非我们所想象的那样?答案很简单,行动起来,实践出真知。看了一本好书,能否把所学运用在实际生活当中,如《奇特的一生》记录平日事件-时间记录,做时间的朋友,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去尝试拿个小本子做日志录呢?看到一句心灵鸡汤,能否不要停留在享受心灵上的愉悦感,而是切切实实看能否结合自身践行,如黄金不等式:注意力 > 时间 >金钱,知道了后是不是控制自己少玩游戏、刷微博朋友圈以及关掉手机各个APP的通知呢?
说到底,我们是在通过自己的行动搭建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实践可以检验我们的认知偏差并加以修正,不断的践行就不断的检验,不断的检验就不断的新建一个个认知点并加以连接。故而,通过执行力打造我们认知体系中的地基、编织我们知识网络。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最终体现在执行力上的,而执行力又体现在生活各个细节之中。拥有什么样的思维模式和认知系统就会有什么样行动、生活乃至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