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害怕被叫“姐姐”以外的称呼,什么“阿姨”,我有这么老吗?分分钟打哭你,信不信?叫一声“姐姐”,会死啊?别跟我说什么辈分,我不懂这些,毕竟我还只是个孩子呢。
不好意思。情绪有些失控。回归正常,回归正常。
今天见到了鞠萍姐姐,她还是像我们小时候在电视上看到的那样年轻,活力。一点都看不出来,她竟然已年过半百了。似乎她的年龄已经与“姐姐”这个称呼不符了,然而不管是小孩、中年人、甚至是老人依然都亲切地叫她“鞠萍姐姐”。也许是习惯使然,但我想更多的与她的童心有关。
从18岁开始主持少儿节目,她以清纯亲切的姐姐形象出现在了荧幕前,赢得了小朋友和大朋友们的喜欢。到现在32年过去了,她依旧是我们大家都热爱的鞠萍姐姐。这其中有什么奥秘呢?
鞠萍姐姐自己说“与小朋友相处,最重要的是要有三心——童心、爱心和耐心。”是啊!我想这三心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的。可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事情越来越多,你渐渐地学会了成人世界的所谓生存法则,于是童心最先丢了。大人们好像对于童心都有所偏见。你说你喜欢动画片,他们说你长不大;你说你喜欢卡通图案,他们说你是小孩子的眼光;你说你喜欢棒棒糖,他们说这是小孩子才吃的……总而言之,这些喜好在他们看来,就是一个词——“幼稚”。青春期的你,迫切地想要摆脱“孩子”这个身份,摆脱身上的稚气,于是,你开始学着像“大人”一样说话做事,让自己看起来不再像个孩子。当有人夸你“成熟”的时候,你在心里窃喜,“哈哈哈,我也是个大人了。”可他们口中的“幼稚”真的是幼稚吗?所谓的“成熟”又真的是成熟吗?何以见得?仅凭这么几个爱好、几句话、几个动作?”
在这个功利的世界,要想不被改变,真的太难太难了。谁还会在追逐名利之余,去顾及“童心”还在不在?人就是这么现实,对于没有用的东西,往往都是弃之如蔽履。是呀。“童心”是没用,要它干嘛?!既不能帮我赢,又不能让我成功。这样看来,“童心”确实一无是处。
那不再是孩子的我们,究竟为什么还要有童心?
首先,我们先要搞清楚一个概念。“童心”到底是什么?百度百科上对它的解释是:孩子般的心灵;儿童般的心情。直率,纯真,不带有杂质。可以代指成人的幼稚或纯真的心理。如童心未泯等一类的成语。前半句话没问题,很好理解,概括来说就是孩子般纯粹的心灵。可别忘了后面还有一句,“可以代指成人的幼稚或纯真的心理。如童心未泯等一类的成语。”好。这里又出现了一个词“幼稚”。我们通常都把“童心”等同于“幼稚”。可这两个词是一个概念吗?
当然不是。我们来看看幼稚的解释,原指还未系统接受教育的小朋友,思想天真无邪,简单不复杂,说话总是很直接,自我意识较强。后引申为成人思想不成熟,见识不够开阔,看问题难以洞悉实质,总是喜欢主观想象。我们就看其引伸意。可见,“幼稚”强调的是看问题做事情的方式方法。而“童心”是一种人生态度。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可以有孩子般纯粹的心灵,但千万别用孩子的方式去做事。把握好场合和分寸是尤其重要的。否则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成了被人嘲笑的傻子。
希望无论到了多大年纪,我们都能做个有童心的可爱的人,而不是成为一个满眼名利的市侩的人。
我想做一辈子“姐姐”,不是因为害怕年龄的增长,而是不想自己被岁月消磨掉那颗珍贵的“童心”。
有童心的人,永远不会老。愿我到鞠萍姐姐那个年纪,还能像她这般热情洋溢、积极乐观、活力蓬勃,如孩子般纯真善良。
愿我们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