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日历】(第135篇 老子)
老子(约前571年—前471年),姓李名耳,字伯阳。中国春秋时代思想家、哲学家,著有《道德经》一书,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
道家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与儒家的孔子相比拟,史载孔子曾向老子请教关于礼的问题。是中国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老子的思想养生主张是无为---不消耗,《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道:宇宙能量现象)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
《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是为“反者道之动”,“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中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