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就觉察自己内在有种文艺青特质,腹有诗书气质华,其实我也没有那么深的底蕴和内涵,只是一种表达,一种融和,想用文字发声表达自己的一种心境和看法,自己的审美意识,自己做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自己视角的理解和观感。
文字的的力量是能够直达人内心的,《朗读者》为什么能直达人内心,让人的内心流倘着一股清泉,就来自于文字发声的力量,没有过多的铺垫,朗读者和书之间就进行了很好的连接,文字的表达,画面的呈现,情感的流露和表达,一个个朴实无华的故事如一幅幅画面,立刻呈现在我们面前,与其说是朗读者打动了我们,不如说是我们被 这些真挚的情感所打动、感动。朗读者不仅有公众人物,也有平民百姓,不需要多么标谁的普通话,只要说出你的情感,表达你的心声即可,接地气,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一种传承。 世间的万物都具有灵性,而文字则是一种灵性的表达。
文字发声的力量在于它的情感表达,那些故事经过朗读者们的款款道来,就像发生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在钢筋水泥的都市里,已经被浮躁蒙弊住了自己的心,看不到自身边的打动和感动了。而朗读者的出现,恰似一股清泉,温润着我们的心,让我们看到、感知到这个世界还有爱,还有感恩,还有执着和追求。在《朗读者》节目中96岁的许老爷子还在和时间赛跑,谈及翻译这个自己终身喜爱的事业和自己的情感经历,许老爷子至情至性,在现场留下了自己感伤的眼泪,一段情,一段故事,一个片段,让我们感知这人世间多少的遇见,有美,有伤感,有遇见而不得,像徐志摩和林徽茵,只有留下遗憾的爱才让人刻骨铭心,林徽茵的诗篇中写满了对这份纯洁爱情的缅怀。
《朗读者》向我们传递了一种感恩的情怀,濮存昕,以前意气风发的模样,那可是我们心中的男神啊!这次在朗读者见到他,他真的老了,不得不感叹岁月真的是把杀猪刀,一脸络腮胡子的他脸上有了一种岁月的沧桑,他给我们带来的是老舍写的《宗月大师》里面的桥段,他的朗读声音依旧是那样浑厚天成,而他自己的经历和故事让我明白了他为什么那样乐衷于公益,像一盏黑暗中的明灯,因为他小时候残疾,被同学不理解、边缘化,在三年级时父亲找到北京的荣国威大夫给他做了整形手术,让他得以象正常人一样找回了自信,感恩的心,爱需要传递,公益也是一种爱的传播和传递。我打心眼里佩服濮存昕,他敢于直面自己的缺陷,面对它,接纳他。反而言之,那些我们身边那些过得很好的人,光鲜亮丽,有房有车的,事业成功、名人,我们所看到的,他们所呈现出来的只是一种表象,关注自己的内心,接纳它和面对它,我们才能活出这个一世界属于自己的滋味。
这里引申到了一个内求的问题,我们多关注到自己的内心,跟随自己的内心,跟着自己感觉走,感受身体的招唤,才是一种与自己的契合。就像我现在的这篇习作,没有构思,没有编排,就跟随着自己的心,随性而写。我们的思维和心性之所以复杂,是因为我们不相信自己的自觉,容易被外界事物影响和牵引,关注不到自己内心最本原的需求。如何察觉这种需求?就是身体疲倦,身体发出信号需要休息了,就不要硬撑了,该休息时就休息。这样一来,或许就接近了自己的内心。
多关注自己内心,用文字来表达,感受文字发声的力量。中国文化传承的东西需要发扬和继承。朗读和文字是紧密相联的,通过朗读,文字更深入内心,植入脑海,我想这就是文字的魅力所在吧,对于我这样一名文艺青,我愿意把写作当成自我的探寻,遇见更美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