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7.25
(一)
良药苦口利于病 、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话,不知来自哪个典籍,出自何方神圣,但在念小学的时候,就已经耳熟能详了。也知道那是精典的格言警句。而“良药苦口利于病”的道理,大约四五岁时就已经懂得。所以当病患来临时,不论是吃中药西药都不会让妈妈拽着耳朵、端着糖水硬灌,而是一饮而尽。但“忠言逆耳利于行”的道理当时只是大概明白一些,疑问还是不少。什么样的话才可以称之为忠言呢?为什么忠言就一定逆耳呢?逆耳的忠言为什么就一定会对人的行为有利呢?其实这些老师在课堂上都讲过了,只是像生硬的食物到了我的肚子里并没有很好的消化而已。但等到饱经了岁月的沧桑、生活的磨砺已经深刻理解这句话意思的时候,却觉得它已经是被抛弃的格言警句了。你看眼前的亲朋好友、同学同事、领导下属、侄男子弟,包括文友和微信圈里的朋友们,谁会喜欢逆耳的忠言呢?只要逆耳,管你什么忠言,都见鬼去吧。也许我有点以偏概全,但逆耳的忠言在我们的现实生活里的确是渐行渐远,这是不争的事实。
什么样的话才称得上是忠言呢?我没有查过字典,但至少可以断定:肯定一个人的话、赞扬一个人的话、称颂一个人的话,均非忠言。不是说上述话儿有错,而是说它不属于忠言的范畴。其次,忠言肯定不是假话、大话、空话、套话、废话,更不是溢光添彩的漂亮话、溜须拍马的奉承话。忠言首先应该是真诚的话,或者说是忠诚的话。忠言还应该具备直接了当的特点,不是绕弯子,不是变着法儿。当然最关键的是说话人、即发出忠言的人,已经全面掌握了受话人的真实情况,且自己对说的话,讲的道理、出的主意、指的方向有充分自信和把握对受话人是正确的、准确的、有利的、有益的或者说是最佳的选择。
忠言的以上特征足以说明,古代圣人所谓的“忠言”演变到了现代,应该就是毛泽东著作里经常提到的“批评”二字。毛泽东主席反复倡导批评与自我批评精神,其中批评精神与古圣仁人之忠言是一脉相承的。任何人来到这个人世,都可能有缺点有毛病,犯迷糊犯错误。而要纠正缺点、改正错误,完善自我、砥砺前行,真诚率直的“忠言”、善意中肯的批评和意见,就显得十分的必要和重要了!当然,由于“忠言”是忠诚率直的规劝,由于批评一个人、一件事是指出缺点帮助改正错误的话语,本身注定它是否定的语境,就难免让听者不愉悦,甚至会感到羞愧、感到沮丧、感到脸上无光、感到各种消极影响的存在和各种风险的来临。故尔说“忠言”它不顺耳,不中听。但当人们明白了“忠言逆耳利于行”的大道理,自然就会觉得“忠言”的珍贵,而不会在意它的逆耳了。
然而,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现实生活里,“忠言”越来越少见,批评二字也越来越被人们忌讳。别的不说,在家庭里面,子女明显有错,老子也没胆子给予教训。因为有一种叫赞赏鼓励的教育理念正深入人心,受到有文化的年轻人推崇。他们视批评教育为敌,认为消极影响太大,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当然更不要说打骂孩子了。他们天真的认为,孩子有出息是夸出来的,成年人能有所作为也是捧出来的。如此一来,即便发现了明显的缺点错误,最好的办法不是指正,而是视而不见。甚至于替其找理由进行掩饰。还有一个普遍的论调,叫“家庭不是讲理的地方”甚嚣尘上,认为夫妻之间,父母子女之间,兄弟姊妹之间,只能讲情说爱。如果讲理的话,就会没情没义,家庭成员之间就会失去和睦。笔者认为这是十分荒谬的,且影响极为恶劣。千百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对一个自然人的评价没有太大变化,但知书达礼或者通情达理始终都是美德。夫妻之间也好,一个家庭也好,如果做到了人人通情达理,自然会和睦相处。相反,如果有一个人蛮横不讲理,家中自然鸡犬不宁,那来和睦之说。我们从小上学干什么,不就是为了明白道理掌握知识吗?亲人之间更应该讲道理,这是不容置疑的。而讲道理,本身也是“忠言”的一种。譬如说一个女儿都上初高中了,不仅不知帮母亲做家务,连生活也不能自理,回到家中还凶声凶气,摔碟子扔碗,你说是指责她教育她,还是夸她放任她?要不要给她讲道理,让她明白应该怎么做人?还有一对夫妻,妻子整日辛勤劳作,靠打工维持一家生计,抚养一双儿女读书,但这个家的男主人整天吃喝嫖赌,不务正业,在外还欠下巨额债务让债主们成天上门讨债,你说这个妻子是该和丈夫讲理,还是讲情?笔者认为,就家庭生活、夫妻生活而言,鸡毛蒜皮的小事自然应该讲情,但在大事大非面前,依然应该是知理才知情重,讲理才会情浓。而决不是相反。
(二)
亲人之间尚且如此,那么单位同事之间就更不消说了。在行政事业单位、企业社会团体工作的同事们,平时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谁也不愿得罪旁人。宁愿绕道走,也不惹是非。谁肯主动对那些有这样那样毛病的人进一句忠言呢。至于因为伤损到个人利益、或者为了升职加薪评优而使出十八般武艺和浑身解数对领导或者同事进行的语言攻击则是另一回事。即使再直接、再刻薄、再尖锐也算不上是忠言。要说令人担忧的还有师生关系和医患关系。我们的教师曾经被誉为“灵魂工程师”。是教书育人的主力军,事关下一代和国家的未来。教师队伍不仅面对接受忠言的广泛群体,而且具有发表“忠言”的绝对权威。但现实状况却是怕惹不起家长而闭嘴。就连在课堂上玩手机、递条子、看小说、打磕睡的行为也视而不见、听之任之;我们的医生曾经被誉为“白衣天使”,就病人而言,医生的忠告焉敢不听。但现实状况是,你想听的他基本不说。听到的大多是让你去检查什么或者化验什么。如果病情较为严重需要住院治疗,医生护士给病人说的最多或最不能缺少的是,如果什么什么得你们家属全部负责。这个似乎并没有什么过错,但想听到一句忠言真的很难得。除此之外,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交往更多的自然是同学、战友、以及各类朋友。微信朋友圈、各种群、也包括私信,为大家提供了最便捷最经济实惠的工作交往甚至生活方式。仔细观察这个平台上所发生的一切,你会更深切的体会到,那么多的下贱无聊、那么多的丑态毕露、为什么“忠言”却那么稀少,甚至不见踪影呢?你看,有的人成天价把自己打扮的花里胡哨,搔首弄姿,不停地刊发剧照,其实大家都烦透了,可是却没有一个人提醒那位应当适可而止,依然心不由衷的来个点赞;有的人隔三差五的晒夫妻恩爱、晒孩子的各种姿态,这个被专家学者一致评价为缺乏教养和素质的行为同样没有人规劝他们应该立即收敛;还有人不停地充当圣人哲人,一天发数十个微信里早已经是剩菜残羹的所谓心灵鸡汤,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是多么的居高临下一样,但却没有人戳穿真象;还有人喜欢让人投票。文章写的真不咋地,却希望通过壮声势以获奖;事情做的没什么名堂,却希望通过投票来肯定自己,其实除了几个铁杆粉丝,其他人虽然投了票,但内心深处却是极不情愿的,只是不想让号召投票的那个人知道而已……
似乎人人都喜欢听赞美的话,唯独不喜欢那怕是善意的、利他的“忠言”规劝,也不喜欢那怕真诚中肯的批评和建议。我为此而感到遗憾和悲哀。如果因为我的这篇文章得罪到了谁请千万谅解。我不仅是无意的,而且认为这本身就是逆耳的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