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烟喝酒跳霹雳,男女厕所随便进

图片发自简书App



小时候听妈妈给我讲,大舅上中学的时候最喜欢跳霹雳舞。为了引领潮流,大舅早早就留起了三七开的短版“披头士”款的头发,穿着在当时来说也很时髦,在学校是一霸,属于最让老师头疼的”刺儿头“那一拨里的。

我问我妈,什么是霹雳舞。我妈说什么我没记住,只是后来才渐渐知道,霹雳舞是那二年年轻人之间最流行的舞蹈,会跳霹雳舞就意味着掌握着一种前卫的文化潮流,就像如今红极一时的说唱文化Rap一样。

于是在当时我便对我的大舅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原来大舅并非一直都是看上去的那么严肃。当然,这也是我对“霹雳舞“最初的认识,会跳”霹雳舞“就意味着引领时尚和潮流。

再后来到了上小学的时候,孩子群里开始流行起来各种各样的“串串话“,也就是一些语言风格淳朴到没有下限的民俗俚语,顺口溜。

那时候什么都不懂但又觉得自己什么都知道,关于这些”小把戏“更是自有一套,不仅说着爽,而且把这些大段大段的”串串话“一口气说完之后看着对方目瞪口呆半响无言的样子更是一种精神享受。特别是在和别的孩子因为某件事而生气对骂的时候,这种关键时刻往往总得靠说一段在场的人都没有听过、自己说起来特别爽、大家又听起来特别新奇有趣的”串串话“来镇场子,不把对方逼到哑口无言甚至失声痛哭都不算是英雄好汉。

我现在还隐约记得自己在当年特别拿手的几段“串串话“,现在想起来总会莫名其妙地对自己当年那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十足的勇气而从内心油然升起一股佩服之情,那时候真的是敢说敢做。我一直认为我们这些生活在祖国西北部的孩子们似乎在头脑中对艺术创作这种事情有一种天然的灵性,几乎可以说是出口成章,是真的出口成章而不是”成脏“。当然这也归功于素质教育普及度的缓慢发展不过这并不影响我们的智力发育以及文化素质的发展与提升。

如今我记忆最深的几段“串串话“似乎像烙印一般留在了我的大脑里,虽然是隐隐约约,但我稍加思索便可以脱口而出,大概这些东西才是真正的早期文艺创作的启蒙吧。那时候的孩子们普遍来说野得很,不像现在的孩子吵架,实在斗嘴斗不过就大喊一声”反弹“,用以把对方说出的话再反弹给对方自己,像是真的可以反弹一样。那时候我们吵起架来是不吵则以,要吵就要”一吵惊人“。

比如说当时你在你的学校看到一个小子特别爱炫耀,做什么都想要有意无意地“显“出来好像他很优越一样。用现在的话来说叫”装“,程度深一些叫”做作“、再深一些叫”卖弄“,如果放在当时,我们会把他称为”装逼犯“,于是便有了一段描述”装逼犯“的”串串话“在孩子间流传:”装逼犯,三年半,白吃国家大米饭。“

你看这短短几句话真的就很形象的将一个喜欢卖弄的人生动地刻画了出来,而且还有一股子良言相劝的感觉,意思是再这么装下去也没什么用,伪装总会被揭穿,面具总有一天要摘下来,大家都已经识破了你的卖弄,所以现在我来告诉你,做一个“装逼犯“的时间真的很短暂,最多只有三年半,但是”该配合你演出的我在尽力表演“,我已经看穿你但我不会说出来,如此一来又表现出了说话人的古道热肠善解人意,真的是妙不可言。最后一句”白吃国家大米饭“更是妙笔生花画龙点睛,看样子是在说你这些年的饭都白吃了,但实际上更深一层的含义是劝你要多思考多动脑,不要做一个只会”装逼“的小傻瓜而不深刻,我们谁都需要深刻一些,再深刻一些,不然就浪费了这些年来吃的粮食和走过的路。

虽然这只是一个简单的例子,但足以看出当年“串串话“文化的博大精深。所以我现在才觉得那时候的”野路子“是正确路线,生动活泼,俏皮可爱而不失幽默。于是我又想起来一例类似于现在的孩子嘴里那句”反弹“的意思但比”反弹“更活泼一些的一句”串串话“,即:“不听不听,毛驴念经。”

这就话就更有深意了:“你说的都对但是我不听。”现在人们总这么说,不过虽然犀利但缺少一丝义正言辞的力度,这句相比“不听不听,毛驴念经”就要逊色一些。你看,“不听不听”是一个重复句,为什么要连说两遍呢?表明了说话人的不耐烦和暴躁,带有了一丝不容分说的严肃意味在里面,表现出说话人认真和一丝不苟的态度,后面的“毛驴念经”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还是个暗喻,在这里我不得不说一句,编这些“串串话”的人语文功底真的是深厚,有才,真的有才!而暗喻什么呢?很明显,是将对方的喋喋不休比做了一头正在念经的毛驴。

你仔细想想,一头驴子,怎么会念经呢?这里便是一个隐藏的修辞,即拟人化修辞。将对方比作毛驴,之后还是一头拟人化的毛驴,是不是特别巧妙?是不是特别具体形象?你现在再在你的脑海里幻想一下那个画面,一头四肢粗壮、毛色发亮的毛驴,一动不动地盘腿而坐(注意是盘腿),之后眯起那双水汪汪的大驴眼从嘴里发出来像和尚诵经般的呢喃声。是不是很有灵性?

再将这句话放到实际中去应用,说对方是驴已经是一个很粗俗的比喻了,现在他喋喋不休的样子不但像一头驴,还是一头念经的毛驴。真可谓是“入木三分,句句诛心”。被骂的人听到这句话多半会被气的背过气去。

所以说文化这种东西,并非真的就那么高高在上高不可攀,生活中处处见文化。说到这种处处可见的文化,在“串串话”里最处处可见的却并非上面的那两句“串串话”,更多见的是骂娘的话。

曾经听过一句特别俏皮的顺口溜:“你妈的头像皮球,一脚踢进百货大楼。百货大楼卖皮球,卖的就是你妈的头。”还有一句:“你妈的屁惊天地,一屁蹦到了意大利,意大利的国王在看戏,闻了这股气,感觉很满意,谁蹦的臭封他当教授,谁蹦的响让他当校长。”不过这些顺口溜都是需要用普通话来说的,一旦加上了地方特色就显得有些生硬了。

而在我们当年,骂娘归骂娘,但内容上却是地方特色十足,就比如这句:“你妈卖,调凉菜。”简简单单六个字,地方习俗跃然于纸上。因为西北饮食口味偏重,顿顿饭菜除了调料特别重以外,每次吃饭总要加几个凉菜或者咸菜来配饭吃,这样很下饭。你看,一句话却表现出了一个地方的饮食习俗,是不是感觉很高明呢?

除了骂娘,再一个就是骂对方的老婆了。从这些细节上足以看得出母系血缘对一个家庭乃至一个社会的重要性,虽然是骂人,但出于骂人的功利性以及“稳准狠”的特点而言,要骂就骂你最心疼的人,这和“捏人软肋”、“打蛇打七寸”是一个道理。

我曾经听过最狠的几句话都是关于骂对方老婆的,虽然是骂对方老婆但事实上还是骂你这个人,正所谓“指桑骂槐”就是这个意思,大有一些中国人含蓄的表达情感在里面。有一句“串串话”是这样的:“小气鬼,喝凉水,找下老婆一条腿。”这句话是不是很无情很刻薄?你想想看,我说你是一个小气鬼就算了,你平常小气到连吃饭都舍不得吃米而是用喝水来填饱肚子,这还不够,喝水也不喝热水,因为烧热水需要用火,烧火就需要炭和柴,你这个人小气的连炭和柴都不愿意用,而却要忍受喝凉水来使自己吃饱。所以也正是因为你这种小气的脾性,乃至于你最后娶的老婆是居然一个只有一条腿的女人。

这句话又暗含了“因果循环”的禅味在里面,正所谓“种善因得善果”,你做了什么到头来都会以另一种方式施加于你自己身上。是不是巧妙而深刻呢?没错。

还有一句是这样的:“偷人贼,不发财,老婆死了没人埋。”这句话就更狠了。简直不能用“尖酸刻薄”来形容而不得不用“阴狠毒辣”来总结了。怎么解释呢?是说你这个人是个小偷,但是你这种小偷终归是要遭受报应的,所以你注定了永远都发不了大财,你将会落魄穷苦一生而不发达,就算你捡了便宜娶了媳妇,在你媳妇将要老死的时候你因为太穷以至于连媳妇的尸首都难以下葬。

从某种程度而言,这句“串串话”与之前的都不同,它有了诅咒的感觉。所以我很不喜欢这句话,因为少了幽默而多了愤怒,不过再仔细想想,我们这个社会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强盗和小偷这两种社会毒瘤的看法略有不同,虽然都是危害社会的人不过似乎人们更加痛恨小偷,因为他们偷走了原本属于我们自己的宝贵的东西。你想想看,是不是这个道理?于是再回头看这句话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么凶狠了。

而在这么多“串串话”中,我认为最有艺术气息的却是下面这句,也正是这句话改变了我对先前说的“霹雳舞”的看法。

“某某某,不争气,抽烟喝酒跳霹雳,男女厕所随便进。”这句话很有意思。

首先,这句话曾经一度流行于80年代,因为霹雳舞是那时候以及早于80年代之前的70年代最流行的舞蹈。其次,一些出生于80年代的哥哥姐姐们也和我说过这句话在的当时来说是专门骂地痞流氓的。那些小混混们整天除了抽烟喝酒跳霹雳就是耍流氓混社会为害一方,人们对其积怨已久但却敢怒而不敢言,于是有人编了这句“串串话”来教育小孩子,意思是你别不争气学那些流氓的做法,这样对你而言只有害处而没有好处。

于是我突然看到了这句话中的另一层意思,即带有传承性。这是不是文化的传承性呢?至少是民间文化的传承。从70年代流行的霹雳舞到80年代霹雳舞成为流氓的代名词再到现在,这句话活了将近40年。我不由得感叹文化这种东西的生命力,就算霹雳舞变成了贬义词,但它依旧活着,活在语言中,活在这些“串串话”中。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人会跳霹雳舞,我相信是有的,也许我大舅多少还会一点吧。

就这样,由当年的“引领潮流”到“流氓的代名词”再到现在的“回忆专属”,霹雳舞在我的印象中渐渐加深起来,现在的“00后”、以及“后10后”决然是不会知道什么是“霹雳舞”的,尽管我也不知道这种舞到底是如何去表演,但是就光说那句串串话而言,“霹雳舞”对于我们之前的“80后”、”70后”来说更变成了一种“情怀既视感”,如今到了我这个“90后“这儿,多少也有些怀念的味道在里面吧。

当然,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也是这个。回想起当年的岁月,那时候“比巴卜“泡泡糖三毛钱一个,那时候一包“小当家“的面饼要远远比现在大,那时候饮料最贵只卖两块五瓶子还比现在大,那时候手机还不能上网但是人们却没有如今这般浮躁……虽然那时候BB机和大哥大已经是淘汰了的电子产品,但人们在那时候绝不会抱着一个诺基亚一整天不撒手。虽然那时候电脑还没有现在普及,但是整天上网泡论坛的都是文化人,是真的文化人。虽然那时候有很多所谓的”脑残“”杀马特“,非主流和火星文都是潮流的标志,但如今早已从那里走过的”90“后们无疑已经成为了这个社会的中坚力量,而且他们并没有变得像当年那些”过来人“嘴里说的那样成为”垮掉的一代“……

是的没错,我不想用“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号召“这些冠冕堂皇的”大帽子“来作为这篇文章的结尾,我只是想说,如今走在时代最前面的这些人,你们不要忘记过去的岁月。而记住这些的目的并非怀旧,只不过是”仔细想想还有点意思“而已,我们一直在前行,但生活里需要一些”调味品“。我们都是从那些年过来的,我也惊奇地发现当年还被称为”孩子“的”90后“这群人里,如今已经有不少的人开始讲述”过去的事情“了(就比如说我),我们步入了社会,有了工作,结婚生子,也会为以后担忧,当年在”80后“中流行的”房奴“渐渐也成为了我们身上难以言表的尴尬与悲哀。

我们总是在奋斗,对啊,到了什么年龄就要做什么事,奋斗是对的,但千万别忘了成为一个有趣的人,事实上,生活的乐趣就像那些“串串话“一样,处处存在,时时延续,只要你稍微回想稍加留意,索然无味的人生便会立刻生动起来,像那些”串串话一样“……

谨以此文,献给那些过去的岁月,以及如今和我一同在奋斗路上的你们。我爱你,也爱这个世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9,902评论 5 46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4,037评论 2 37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6,978评论 0 332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3,867评论 1 272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2,763评论 5 36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104评论 1 277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565评论 3 39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236评论 0 25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379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313评论 2 31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363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034评论 3 31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637评论 3 30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719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952评论 1 25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371评论 2 34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1,948评论 2 34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