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回家呆上几天,奶奶便催我相亲嫁人,稍微表现出不乐意,或者反驳几句,奶奶总是说,你要长到多大?像咱村里的三个老姑娘老到家也不嫁人? 你也不看看谁家还有那么老的姑娘?那得多少人在背后戳脊梁骨啊!
'至于村里的三个老姑娘,那是人尽皆知,方圆百里,大大小小的村子,都知道我们村子有三个老姑娘。最初的印象是在我小时候,听奶奶说起的。奶奶的娘家就是村子西头,而奶奶嫁到了村子东头,也就是俺老王家。奶奶是姓郝,整个村子西头的人大多都姓郝,那三个老姑娘家也不列外。有次奶奶从娘家回来,便愁眉苦脸的和爷爷说:"我今天回来的时候,顺道去了老姑娘家,寻思都是一个街头的,就去给人家三姑娘说煤,人家三姑娘没说什么呢,那大姑娘和二姑娘就不乐意了,说啥,俺家的姑娘们都不嫁人,别说了。说着就示意让我走。没办法我只能拍拍屁股回来了。"(那时候三姑娘有三十出头)
说到说煤这件事,村里村外大大小小的媒婆都往她家跑过,二姑娘三姑娘想当年也差点为人妻子,就因为老大的搅和最终也没成家。
她家以前一共五口人,一个老母亲,三个女儿,一个哥哥。后来随着年龄增长及生老病死,她的母亲去世了,哥哥也相继去世了。要说到嫁人的事,可要从头说起了。她们的父亲去世的早,就剩母亲拉扯的四个孩子长大成人,而哪个年代的母亲是一个性格倔强油盐不进的,当时三个姑娘样貌好,身材也丰满,二十几岁的年纪,正是绽放的时候。听奶奶说,大姑娘那时候谈了个对象,她母亲死活不同意,后来这事就搁下了,大姑娘也因母亲的阻碍心生怨念,而从此不嫁人。等轮到二姑娘三姑娘的时候,倔强的大姑娘也从中掺和 ,不让我嫁人,你们谁也别想嫁。性子柔一些的妹妹们,低头不语,看了看台阶上坐着的母亲,显然也无力阻止这事。不由感叹命运不公。
她们家除了种地,便就是养了一群羊,冬天的时候赶着羊群去周边的麦地里吃小麦。夏天,就赶着羊群在自家地里吃草。说到种地,她们家也从不给庄稼浇水,任由庄稼自由生长,她们会把地边上种一圈小麦,玉米等等,中间就留着长草喂羊。而这些粮食全靠老天爷定收成,运气好的,多下几场雨,收成也下来了。运气不好的,谁家往地里浇水,就拿铁揪挖个口子,留到自家地里。
她们的吃穿用,全靠地里的那点粮食,再不够就去集市上卖几头小羊来贴补生活,庆幸的是家里公羊母羊都有,不用为了母羊交配而去奔波他乡。
其实说到她们,有些人是羡慕的,但人数极少,因为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女人生来就是嫁人生子,传宗接代的。况且在哪个年代,一个小村庄里,如果不结婚,都是要受到外界很大谴责。谴责的骨子里又是深深地佩服,佩服她们的勇敢,以及抗压能力。继而又有更多的人去议论。
记得头些年的时候,和奶奶一起去过她们家,那时候她们还用上辈的羊油灯来当灯泡。因为羊油灯自己放点煤油及棉花就行,简单又方便。而电灯泡又要拉线,又要每个月交电费,对于她们的家庭而言,羊油灯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其实相比之下,更羡慕她们那种生活,没有电视机,没有手机,只有一家人,和院子里的一群羊,互诉衷肠。羊饿了就咩咩叫,人饿了就烧火做饭。无聊的时候,就坐在台阶上抬头看星星,琢磨着明天有没有雨,要不要收拾院里的衣物及四散逃开的羊群。
现在的政策越来越好,而作为村子里的特殊存在,她们也是受益之一。三十多年前的小土房,终于在前几年连续的强降雨,被压垮了,像她们的母亲一样,老去了。村委会知道情况后,便带着村里的老少爷们,又重新修建了新的小平房,拉了电线。好日子刚没过几年,家里唯一的男人,因病去世了。而三姑娘因长期被大姑娘压迫打骂,变的神经兮兮,整天游走在街头巷尾。家里只剩下厉害的大姑娘,和不服输的二姑娘,接着较劲。
有人说,最近经常看到大姑娘抱着小羊,坐在自家门口,自言自语,像是抚摸自己的孩子一样,一抱就是一下午。
面对大姑娘柔软的一面,也许在某个瞬间后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