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孔子说:“ 明智的人不会迷惑(一说知道了事物的道理就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感悟】
本章是孔子论知仁勇三达德。
朱子《集注》:明足以烛理,故不惑;理足以胜私,故不忧;气足以配道义,故不惧。此学之序也。
《集释》《申鉴杂容下》:君子乐天知命,故不忧;审物明辨,故不惑;定心致公,故不惧。
钱穆《论语新解》:本章知仁勇三德,知以明之,仁以守之,勇以行之,皆达德。
孔子明白指出:知的最高修为是不惑;仁的最高修为是不为己忧;勇的最高修为是不惧。《礼记•中庸》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希望自己和自己的学生能具备这三达德,成为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真君子。
一、知者不惑
为什么明智的人不惑?“智慧”从字形上分析,“智”字上知下日,意思是智者能通达日月。智者善于读有字书与无字书,通晓天地之道,清楚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深明人世之理,闻一言以贯万物,审物明辨故不惑。
“慧”字上是双丰收,中间是扫除的“扫”字半边,下面是心字,意思是一个人扫除内心的妄念,继续努力就会获得双丰收。有智慧的人和聪明人最大的区别,就是有智慧的人考虑周全,顾全大局,处理问题没有后患;相反,一个人处处为一己私利,损人利己,聪明反被聪明误。
二、仁者不忧
“仁”者“二人”也,善于考虑双方的利益,真诚地待人如己。故遇事有适宜的应对之法,解决不了的,也能坦然处之,所以仁者没有忧愁。南怀瑾先生说,“仁者的修养可以超越物质环境的拘绊,而达于乐天知命的不忧境界。”
三、勇者不惧
张居正在《讲解论语》中说,“勇则浩然之气至大至刚,以之决大疑,任大事,自勇往直前,而无以动其心,故不惧。”
孔子所说的“勇”,不是鲁莽的冲动,而是崇尚正义、定心致公,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面临疑难的问题,能够担当重任,作出正确决断再勇往直前,所以不会动摇前进的决心。
四、修为来自思想的重视
虽然成为圣人是极高的境界,不易达到,但是仍可透过修行达成。因为,当一个人 真正明白做人的真正目的时,他便会因为生活中的自我要求而心性提高、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破迷生灵慧、进而坦然面对人生的喜乐,不庸人自扰,也能锻炼出大无畏的真勇气去面对遭遇的困顿与考验。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想想,这将是怎样的气度神韵!这样的气度神韵是一种高贵的生命气质的外溢。
文如其人,一个人能说出什么样的话,内心就有了怎样的选择。孔子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的人生之路虽然并不是一帆风顺,但他始终不忘初心。
学习《论语》可以修心养性!会让生命在百转千回中多一份厚重与福气,我已经在“简书”发表了百余篇感悟,如果想系统地看,请在“简书”搜索引擎搜“教育参悟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