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读过高木直子的《一个人住第五年》,第一次听到这本书是在2010年的大学宿舍,电台主持,缓慢而悠然的读到过:其中做饭的一些片段,当时就喜欢上了那种节奏。之后工作的数年来,才发现自己也是活在这种模式里,无法自拔!
记得刚毕业到北京的那会儿,常常去晚上7点的菜市场,下午四五点开市以后,各种蔬菜水果被堆放在路边,长长的一路走来,都是新鲜的未经处理的。圆白菜,空心菜,黄瓜,西红柿……不太会做饭的我,就买一些简单的回家去做!再加上一个人吃,所以绝大多数时候都是用蔬菜代替了,便捷又健康。至于肉类,做起来总觉得麻烦,所以,是不在选择范围之内的。
下午5:30下班,打完卡就赶一路,正好赶在7:00的夜市!趁着小商小贩收摊前,在地上挑挑捡捡。也常常因为小贩们处理最后卖不完的蔬菜,而给我特别优惠。8点左右到家洗菜煮米,大概一个小时的光景就可以吃上饭了,只做一些简单的端得上桌的,一菜一汤就很可口了,西红柿鸡蛋汤,紫菜鸡蛋汤,豆腐味增汤……基本上五个工作日循环着来。
后来,因为工作的时间变动太大!索性就周末在家储备好一周的菜。土豆,豆角,洋葱等。也就成了首选,只要放冰箱的时间足够长,就都在考虑之列。周末时间充裕的情况下,也给自己加加餐。买些新鲜的排骨,肘子,回家焯焯水,就上砂锅炖了,差不多火候的时候,加点莲藕,萝卜,山药就可以出锅。 那个时候爱吃鱼,周末也会经常变着法做它:红烧鱼,酸菜鱼,豆腐白菜鱼……常常做一大锅,吃不了的就盛起来放冰箱!第二天便可以冻成鱼冻,放冰箱可以吃好久好久。好像谈论食物的简单快捷,首选应该是泡面!但在我的食谱里基本上没有它的存在!偶尔下班犯懒的时候,就煮之前包好的饺子,整整放了三屉,同样也能吃很多顿!
就这样,一个人的生活变得简单而规律起来!没有那么多的其它事情要考虑,只想要吃什么就做点什么,满足味蕾的充实感,每天都能体会的到,那是属于自己的美好时光。
自己吃饭也很随意,光着大腿把盘子搁在腿上,放在地上,都由自己。放着音乐,听着电台或者追追电视剧,决定权都在自己!可以一边吃一边玩,吃完也不着急洗碗,完全属于自己不被打扰的时光!很安心很安静的感觉,后来我想每个人至少应该有那么一段独处的时光才是好的!三五年的时间。要不然怎么能感受得到自己的力量呢?与嘈杂和喧嚣比起来,这样的生活仿佛更妙一点!
慢慢的,开始认识很多独处的朋友,他们都容颜各异,但是都有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与想法!也吃到过她们做得饭菜,不同地域不同的风格,但同样可口!
记得嫂子带东北的朋友过来给做过很多很咸的炒酱。放了肉丁,大蒜大葱,霍着郫县豆瓣酱,炒出来又香又美味,伴着米饭面条,也能吃很多!后来回东北了还给我寄来一箱他们当地的豆瓣酱,做出来的炒酱就更接近他们口中的味道了。
也吃过河北廊坊的一大哥,亲手炒的菜!全是最普通的食材,做出来的永远是不一样的味道,他的一道清炒西葫芦,颠覆了我对这道菜的看法,因为南方没有西葫芦,到北方以后,也尝试着做过这道菜,但怎么做都有一股苦苦涩涩的味道,后来就干脆放弃了!他告诉我说,炒到七成熟的时候,多加点料酒,就能很好的除味保鲜了。所以我学会了,就能够时不时满足自己小小的味蕾了。
后来,一个朋友因为搬家的事,来借住过一段,给做过一道很可口的菜,山东的小伙给做了拿手的鱿鱼汤,不知道怎么弄得,在我的印象里,除了炸鱿鱼须之外,鱿鱼是没有其他烹饪途径的,他给做了一道鲜鲜的鱿鱼汤,熬出来的汤呈乳白色,看上去和牛奶一样,喝上一口就是海鲜的味道,至今都记得很清楚。
吃过安徽合肥一大哥做得红烧肉,里面加了自己卤得豆皮,用牙签固定好,煮的香软丝滑,也是味美至极。
再后来,就是吃过很喜欢的一个小胖胖给做得拿手菜了,他的做法都是最简单的,不用葱姜蒜,简单到放锅里刨一刨,翻一翻,出锅就算得上美味了,所以到现在都很奇怪,这些味道是怎么形成的,超市买来的密封腊肉,回家切片和姜爆一爆,不加配菜也能美味,很是不解。还有就是他做的蛋包饭,完完整整的把饭裹在一大块煎蛋里,外面浇点番茄酱,也能好吃到撑。
很感谢她们出现在我的生活里,除了工作之外,就是食物的记忆了,食物也似乎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段必不可少的故事,使我独处的时光变得丰富起来,他教会了我在嘈杂的世界里,如何安静的以自己的姿态活着,同样也更懂得温柔与抱歉,宽容与谅解!
人到中年就是一个物质欲饱和的阶段,吃得好吃得饱已经是最基本的状态了。然而,作为求索阶段的我们,可能吃得下很多:食物,权利,物质,爱情。只要能吃到的,多多益善!所以,在面对食物时要懂得节制,吃一点点就很满足的感觉,也许很少人可以体会的到。我希望在这三五年时间里。能够博学,自制,实践,感悟!不执念懂取舍,敢温柔也懂抱歉,宽容无法接受的,谅解过不去的,用一种豁达泰然的方式,活成不一样的格局与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