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你爱大自然吗?”为题目,询问身边的朋友,得到的答案基本是肯定。几乎没有人会说,讨厌大自然的。那如果问,“你愿意去大自然里生活吗?”这又是另一个需要商榷的问题。
最近稍稍留意下天气预报,“雾霾”这一关键字,又频繁出现在我们左近。今天北京,明天成都,后天沈阳,大后天长沙,它就像排球赛场上的自由人,随心所欲地出现在全国大大小小的城市,以一个半椭圆的保护罩的姿态“护卫”着城市,真实的把城市变成了毒气室。
查处违规工地、取缔露天烧烤、查处违规运渣车等措施,在成都火速进行。然而,是否有立竿见影的成效?这种亡羊补牢的做法,对于习惯了被粗暴索取的大自然来说,只是杯水车薪的致歉而已。总会有环保主义者站出呼吁,“今天不要汽车,明天不要什么了”,甚至一线城市通过限号来解决一个城市交通拥堵情况和尾气排放的浓度。不管怎样,我们只是在拯救自己居住的星球。
对于如今消费主义时代来说,我们都很有欲望,我们的欲望迫使人类对大自然进行索取;如今到了大自然苟延残喘的时刻(沙尘暴、雾霾、温室效应等自然灾害),我们是不是该思考下人与自然的关系呢?
一、不必要的索取
路过地铁广告牌,姚明的公益广告语“没有买卖 就没有杀戮”,总联想到非洲大草原野生动物或深海的鲨鱼遭到猎杀,变成了工艺品、变成了人类餐桌上的馐馔,这只是动物界的殇;当太行山上的频危植物崖柏被采掘殆尽,连同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的岷江柏作为替代物,也逃不了被盗掘的命运,最终变成手串、文玩,这也是植物界的殇。
二、每个人对自然观念的认知
我们都希望喝干净的水源、呼吸新鲜的空气,进食没农药污染的食物。于是,我们去到商超,都会看到一样食品,叫绿色食品。没污染、没农药残留或许已经就是我们对绿色食品的认知,如此单纯的认知。在国外,除了上述标准外,还有一点就是,运输带来的碳排放也决定,是否成为绿色食品。简单说,栽培基地离商超卖场越近,运输带来的碳排放越低。而我们国内追崇的神户牛肉,却是从日本坐着飞机,翻越海峡才过来的食材。
面对大自然,人类只是沧海一粟,人类与自然相处的标准该怎样,我不知道,但是愿意去寻找它,试着理解它,在接近它的时候,用心去倾听它,尝试拥抱它,感受它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