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只是我旅途中偶遇的许许多多陌生人中的一个,我不知道她的名字,也没有为她拍一张照片,我只能在我的文字里,再次与她相见。
从玉门关到罗布泊边缘的雅丹地貌,正赶上中午,这一段时间气温很高,热风夹杂着沙粒,打在身上仿佛有鞭子抽在身上。很多人下车后不敢过多停留就又回到车上,我们一行9人都很勇敢,为了近距离的感受雅丹地貌,把自己从头到脚包裹的严严实实,弯着身子走在魔鬼城的黑戈壁上,但沙粒仍然会钻到衣服和鞋子里。
这是甘青大环线上自然环境最恶劣的一段,从大柴旦翻越当金山到达玉门关,再从玉门关到罗布泊魔鬼城,一路上看到的都是荒漠戈壁,感受到的都是贫瘠苍凉,没有色彩也不见人烟,旅游大巴如一叶小舟飘摇在沙海上,路途遥远,舟车劳顿,人困马乏。车窗外时而刮起白色的旋风,一两次远远的看到觅食的野骆驼,让大家精神一振,算是几百公里行程中最生动的瞬间。
罗布泊边缘指定的参观区,已经可以看到很多奇形怪状的土丘,有的像威武的军舰,有的如神秘的城堡,大自然鬼斧神工,让人叹为观止。但我们也只能拍照留念,不敢太多停留,狂野的热风和粗砺的沙粒裹挟着我们逃回车里。
从罗布泊魔鬼城出来,时间已经到了下午两点多,游客们又热又渴,无精打采。导游在路边的一个小镇停车,让大家自由吃饭休息。我们选择了一家羊肉泡馍的小店,想尽快吃完上车赶路。这是一家回民小店,餐桌就摆在路边,我们也顾不上讲究卫生了,每人要了一碗羊肉粉丝汤加一个馍。
羊肉粉丝汤做好了,很实在的一大碗,服务员是一个十八九岁的小姑娘,穿着粉色的衣衫,头上包着廉价的头巾,看上去有点儿土里土气。但小姑娘活泼开朗,吸引了我的目光,我开始打量她。个子不高,但人很结实,像西北的植物一样,显得壮实有力。圆圆的小脸儿,有两块儿淡淡的高原红,那质朴的形象很像电影《一个都不少》里的魏敏芝,又仿佛西北风情的油画里走出的人物。和一群灰头土脸的游客相比,她显得清爽机灵,那双眼睛尤其闪闪发亮,透着一股朴素和天然的美。
羊肉汤上完以后,小姑娘又拎出一袋馍,按人数一人一个,也许是因为人多,少发了一个馍,正好我没有。我招呼她说:姑娘,少我一个。她不假思索,笑着从袋子里掏出一个馍,扔在了桌子上,那意思是不好意思,给你补上,然后冲我们露出一排整齐的小白牙儿。要是在别的地方,直接把馍扔在并不干净的桌子上,一定会招致大家的不满和指责,说不定小姑娘还会因此受到处罚,但一反常态的是,大家没有被惹恼,反而被小姑娘的顽皮逗乐了,因为她的举动出乎意料,笑容也太天真,以至于把馍扔在桌子上也很可爱。
说实在的,我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干净的笑容,那发自心底的快乐,无私无忧无邪,和我日常所见许多空洞乏味的笑容形成反差。我的目光追随着小姑娘,她有怎样的家庭?怎样的父母?受过怎样的教育?是什么给予她生命的力量,让她保有一个少女原汁原味的美丽?自然环境的恶劣,人文环境的落后,丝毫没有破坏她的天性,也没有污染她的心灵,生命没有因为世俗意义上的物质匮乏而变得荒芜,本身就是个奇迹。
有些美因后天的雕琢而精致,有些美“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我更爱后者,因为她美的自然、健康、迷人。
在玉门关脚下,我见到一种低矮的植物,远处看时灰突突的一团一团,仿佛冬天干枯的蓬草。近处看时,会发现细小的绿叶和紫红的小花,这一点点的绿色和紫红顿时驱散了我所有的疲惫,我为戈壁里坚强美丽的生命而感动。我问司机师傅这植物的名字,师傅告诉我它叫骆驼刺。
眼前的小姑娘又让我想起了那一丛丛顽强扎根大漠戈壁的骆驼刺,也许她无法让自己长成参天大树,但她一定会成为向下生长的骆驼刺,努力扎根,发芽,开花,结果,生生不息。
从西北回来,我一直念念不忘骆驼刺,也一直想念路边那个乐观美丽的小姑娘。
注: 骆驼刺(学名:Alhagi sparsifolia Shap.)属豆科、落叶草本,主要枝上多刺,叶长圆形,花粉红色,6月开花,8月最盛,每朵花可开放20 余天,结荚果,总状花序,根系十分发达,一般长达20米。从沙漠和戈壁深处吸取地下水份和营养,是一种自然生长的耐旱植物,这种植物茎上长着剌状的很坚硬的小绿叶,故叫骆驼剌,是草本植物,是戈壁滩和沙漠中骆驼唯一能吃的赖以生存的草,故又名骆驼草。主要分布在内陆干旱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