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余光吟唱》有感
文/学文
去年年底,我到沙家浜鎮红石文化中心去拜访徐耀良老师(他在那里办公)。徐老师知道我喜欢看书,就从书橱里取出一本他最近出版的诗集《余光吟唱》赠送给我,我欣然受之。回家后没多久我就把诗集通读了一遍,有好几首还反复阅读了好几遍。在母爱如山、爱的倾诉、星光灿烂、家乡的风、心灵火花、闲情偶寄、民族歌谣这些篇章的字里行间,我感受到了这位从芦苇荡里走出来的乡土作家对沙家浜这片英雄的土地有着深沉的爱,他爱这里的人民,爱这里的一草一木,一苇一叶。他用诗的语言把这些积存在心中的爱一一倾泻出来,撞击着我的心灵,滋润着我的心田。纵览全书,令我感动的地方实在太多,我只能略举一二和读者朋友们分享。
例如,他在《第一个书包》这首全书第一篇诗歌里写道“我的第一个书包,是妈妈亲手缝制的。用一尺蓝花印布,折叠成口袋,尽管十分简陋,可她缝制得十分认真”。无独有偶,我读书时的第一个书包也是妈妈亲手用一方旧的兰花布头巾改制的。那时候农家的经济条件都不宽裕,当然不会花钱去买个“洋书包”。可同样是人生中的第一个书包,我却写不出徐老师这样既亲切又感人的诗句。想起来徐老师读书九年,不可能只背过一个书包,但为什么他独写这个书包呢?因为这是慈母手中线在油灯下缝制的呀!
徐老师出身于沙家浜芦苇荡畔的湖浜村,他生于斯,长于斯,他在《沙家浜是个好地方》这首诗中写道 “沙家浜是个好地方,物产丰富响当当,阳澄湖有大闸蟹,鱼虾满塘粮满仓。沙家浜是个好地方,芦苇荡里好风光,万紫千红人欢笑,不是天堂胜天堂。”将沙家浜这个阳澄湖畔的一颗明珠,美丽富饶的鱼米之乡描绘得淋漓尽致,美不胜收。
徐老师在42年前因家贫将在襁褓之中的小女儿送到了市福利院收养,后来被河南人抱走。如今他的女儿为了寻亲,辗转来到邻近常熟的江阴打工。她通过多方寻找,终于在去年打听到了亲生父母的地址。请听《呼喊》一诗:“我听到了,听到了,你的哭泣。那是在电话里,泣不成声。你要寻找父母,我要寻找女儿。42年的骨肉分离,第一次听到,你发抖的声音,我的心在撕裂……”这是失散了42年的女儿的呼喊,也是古稀老人徐老师内心的呼喊,这就是人世间最珍贵的骨肉亲情啊!
在七十抒怀这首诗中,他满怀深情地写道:“若能再活二十年,但愿思维不改变,写尽身边兴衰事,有缘笔墨留人间。寒往暑来复又年,春夏秋冬展美颜,精彩画卷别恨短,可喜人生有甘甜。”徐老师书读得不算多,但他潜心钻研,自学成才,几十年来辛勤笔耕,写作出版了上百万字的小说,诗歌,散文随笔集。他是一位名符其实的农民乡土作家,他是阳澄湖里的长清水,红石村里的不老松。他年虽古稀,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一天也没有停止过他钟爱的文学创作事业,他的诗歌就是从芦苇荡里飞扬出来的歌声!
作者系常熟市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