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爱听故事吗?
无论孩子还是大人,为什么总喜欢听故事?为什么我们看完一场电影,离开的时候,仍然会精神亢奋或者情绪激动?
在支持别人开启的时候,作为心灵开启指导师,我非常喜欢讲开启潜意识的故事。我也经常鼓励我的学生用故事指导别人。因为一个有效的开启的隐喻故事是一个双人的心灵太极。而且这个太极游戏会给被指导者带来领悟和智慧、快乐和欢笑。
在心理学催眠领域里,这被称为隐喻治疗。显然,“隐喻”这个名词显示出心理学的专业含量,但是普通读者如何学会讲述心灵开启的故事呢?所以我们不妨把“隐喻”还原为“故事”。
许多读者看完《开启的世界:幸福从未离开你》和《开启的禅:世界本是你的家》之后,在书友会、新浪博客上通过各种渠道告诉我,读了书中的那些故事,他们的心灵会有所顿悟。为什么仅仅是讲故事就能支持别人开启心灵呢?
我们都知道意识和潜意识的关系:如同岛屿在海面上的小部分和海面下体积更大的部分——意识的下面是潜意识,虽然个人行为由意识和潜意识共同决定,但真正决定每个人的内心体验的是潜意识,而不是意识。意识,通俗来讲只是我们的思考和表达方式。(一般情况下是如此,不过,心灵已经彻底开启到达启悟状态的人不是这样。)潜意识的体验决定了一个人的生命状态。在以后的书中,我们会详细讲述潜意识的创造原理,也就是《秘密》那本书漏掉的“吸引力法则背后的秘密”,这里不多讲。
而一个人只有开拓了意识的觉察范围,来自潜意识的体验才能得到改变,才会对案主的行为形成长期有效的影响,才能真正改善案主的意识状态和生活状态。
但是这里就有一个天天和我们相伴,却被忽视的问题,而它又恰恰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关键问题:为什么我们无法说服别人,或者别人无法说服自己呢?其实,我们平时说的任何一句话、提出的任何一个建议或者进行的任何一次沟通,如果想作用于对方意识下面的潜意识,就必须在把上面的意识那扇门打开,不过,所有人的意识之门却总会“有选择地关闭”。决定这扇门是否关闭的关键是:“是否原有的评判有发生变化的威胁”,只要有这种威胁,意识的门会立刻关上,有效信息根本无法进入,这就是绝大部分沟通中“建议、说服、命令”效果不大的主要原因。
人们经常会听到下面的话:”多少次我苦口婆心,他就是不听”“他总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就是不听我的。”“气死我了!说什么都没用,他非要往火坑里跳!”——这些话经常被我们听到,就是因为绝大多数人在沟通中,并没有觉察到意识评判的自动屏蔽功能。
这就对一般的劝导沟通、甚至心理咨询师的治疗构成了一种无法逾越的障碍。
而开启指导师说隐喻、讲故事,由于事先与案主说明了是“故事”,那么故事当中无论发生任何事情,看似都跟案主没有“直接关系”,所以案主就无法抗拒这样一个“与己无关”的故事里的情节发展;这样对沟通有什么不可思议的作用呢?对——它恰恰绕过了那扇动则关闭的意识评判大门,只要对方愿意听隐喻故事,我们就已经打开了案主意识评判的大门,只要讲故事的隐喻技巧掌握得当,案主的意识大门就会不知不觉在沟通中一直保持开启的状态。接下来,一些有效的信息才能真正进入对方的潜意识。
那么,为什么开启的故事被说成是“双人”的心灵游戏呢?
一个开启的隐喻故事想要产生效果,开启指导师离不开案主的参与当开启指导师设计的故事情节恰好对应案主的问题,那么案主将会在潜意识中,自我会完成一次重要的故事的重新架构。简单地说,就是案主会把自己的角色下意识地放入故事当中——电影之所以能让那么多人热血沸腾,即便出了电影院也仍会让人感觉恍惚,人们会为一个虚构的故事弄得感情上下起伏,感受到震撼,就是因为每个人潜意识都具备的这种自动功能。。
当案主的潜意识开始介入故事,高级开启指导师会洞察这一点,之后就可以疏导入有效的信息,开启的隐喻故事里面包含的那些有效信息、或者是提问、提醒,就能够很好地作用于案主的潜意识。而只有当案主的潜意识吸收了开启的故事所传递的那些信息之后,一个“真正有效的沟通”才真的出现,案主的行为才会随之发生改变。
或许这样解释,你会觉得用隐喻故事沟通潜意识,好像很神秘,其实这并不稀奇。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们就是这样通过一个一个有名的童话故事学会了应该做什么和应该怎么做。
所以,概括地说,通过隐喻开启一个人的心灵之所以有效,是因为这个游戏很高明:开启指导师设计一个故事作为双方的游戏背景,然后开启指导师就可以根据案主的情况设计游戏环节,再用好玩的游戏吸引对方加入。如果故事情节恰好就是对方关注的焦点,案主就会自动加入游戏。当案主开始加入游戏的时候,心灵的开启就已经开始了。
每一个见面的过程看似都很简单,有的仅仅是几分钟,那么,为什么却会对案主的后续行动(后来的生活)产生持续的、甚至是不可思议的影响呢?和开启指导师分开后,在案主那里,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案主离开开启指导师之后发生的事情,我们也可以再作一个隐喻:故事是这样的:当案主和开启指导师见面的时候,开启指导师在画纸上画出一条弧线,并且说出一个新的隐喻故事——来,我们一起画一个小丑,这是小丑的眉毛。只要案主潜意识加入了这个游戏,案主就会把画纸上的这条弧线理解为小丑的眉毛,而剩下的小丑的身体部分,已经被案主的潜意识“看到”,也即将会自动在画纸上展开。案主会在潜意识中自动完成剩下的部分,所以,巨大的身体部分都是案主在离开开启指导师之后自己“画”完的。
这就是为什么——开启指导的效果能明显超出普通心理咨询和其他治疗的原因。
让我们继续隐喻:这样一个能给案主带来欢笑的小丑,会由案主自己画出来,出现在案主的“画纸”上。这个小丑因为既可爱又有生命力,一定会给案主带来欢快的笑容。
因为,去更大程度地体验幸福,是每一个人内在生命的本能。
而开启心门,让心灵沐浴爱的智慧,是开启指导工作的本质。
假如,我们的生活只是一个故事呢?
还有两个秘密,我想告诉你——亲爱的“我们”中的一位。
第一个:每一个人都有讲隐喻故事的能力;
第二个:学会讲故事,用力很小,作用却很大。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讲故事的能力,对于这件事我们一点儿也不陌生。小的时候,我们看到白杨树上的斑点就会想到大大的眼睛,脖子上系一条床单就以为自己披上了斗篷,可以成为一个会飞的超人或是逃亡的公主。这些虽然没有治疗的功效,但也都是小小的隐喻,这些隐喻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被丢掉,否则你就不会理解我此刻所说的一切语言了。
在后来的日子里,我们的这种能力渐渐变得模糊,渐渐消退,但是请相信我:“任何人都有或多或少的这种隐喻能力。”至少你曾经讲过一个脑筋急转弯或是一个小笑话对吗?那就是一个故事。任何一个戏剧故事里都包含急转弯,这被那些专业讲故事的人称为“情节”。但其实,讲故事是一种很普遍的能力。
为了进行强有效的沟通,我们只需把这种能力恢复就好了。我们不是要学会一种能力,而是恢复一种能力。
此外,开启指导,目的就是恢复生命的本来本领,让爱的潜力成为能力。
我所指导的那些未来的开启老师们总问我:为什么一个短短的见面,有的甚至只有一两分钟,为什么老师就能如此强有力地帮助到别人呢?有时你甚至连人都没有见过,只是利用博客上的文字对答就可以让人落泪呢?
老实说,我也不知道具体的原因,我只知道那些隐喻故事或者比喻就是那样自然地出现了。不过,我愿意把做到这一点的两个诀窍分享给你:
第一,无论是电话、博客还是面对面,当我接触到案主或者案主的文字时,从我想到故事到讲出来,我绝不作任何分析,评判,也不会有任何阻挡。经常在我开始讲故事的时候,我还不知道故事的结尾,很多故事听起来甚至完全没有逻辑。
第二,讲故事的时候,我是完全忘我的。当时的情景就是:我就是面前的这个人或者电话那端的那个人,甚至博客上留言的那个人。很快,我自然就会想到一个比喻。
合为一点就是:当我说那些故事的时候,我觉得是说给自己的,于是,这些隐喻故事或者对答,就自然发生了。
我也是经常在说完之后才意识到,自己说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我从来没有卡过壳。我只是让故事的河流从我这里流过而已,至于河流上漂的是一艘船还是一个木筏,我从来不作判断。但有意思的是,对方往往能踩着这艘船或者木筏顺利到达对岸。
看,这又是一个新的隐喻。
还有一点:好的隐喻:一定不要用脑袋使劲判断逻辑。
就像《开启的世界》,我认为世界上不可能有一个人能完全读懂那本书。因为那本书里有相当一小部分来自我的潜意识,意识当然很难读懂潜意识。很多人说那本书太深奥,所以我要写一本简单的书,于是就出现了你现在看到的这本书。
何况,在这样一整本书中我全都用了比喻。正如这本书其实就是阿勋的一个比喻一样,见书如人嘛。
为什么比喻会有效?如果直接说教有没有效果呢?这里就有一个开启的总原则需要说清楚。
那就是:任何一个人自己的问题——真正的解决者,同样也永远是自己。同时,每一个沟通中都蕴含着潜意识的沟通。
所以当你再去说教、责令、培训或者给出建议的时候,其实都有一个隐含的潜意识的沟通,那就是对方没有能力去解决这件事情。如果是这样,你就会发现自己很累,而当事人也很累。
而提问和隐喻恰恰不是这样。它会绕过对方的意识,直接作用于潜意识,而潜意识里面调动了案主自己的能量,他会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当他体验过什么是正确的时候,他就知道这是自己想要的,于是潜意识就真正地对他形成了功效。
帮助的人只需要提问,讲故事;永远不要给建议,更不要去命令。
指导师仅仅需要用科学高效的提问和强有力的隐喻创造出一个环境,让案主能够深入内在资源,自己对自己进行更好的帮助。这样,案主自己得出的方案才是真正有效的解决方案。
所以基于此,任何一个人,无论是严重的精神抑郁症患者或者有自杀倾向的人,还是正常人,包括那些有着卓越想法和生活热情的人,每个人的问题,只有自己才能解决。我们都知道,在自杀患者那里,真正能救他(她)的只有他(她)自己。
心理疾病领域,一个好的医生,一定要让病人自己去治愈自己。如果一个医生先入为主地认为病人是无能力解决的,那么医生会是对的;而病人如果认为自己是无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的,那病人也会是对的。于是病人就会陷入这样的恶性循环,病情就会被拖延。
而一个正常人如果有一个生活当中的问题希望能够得到解决,向外界提问是可以的,希望别人给出建议也是可以的,但是那都不解决真正的问题:真正能够解决自己的问题的方案,一定是自己拿出来的。
这本书所收集的这些故事,未必对每一个读者都有效,但是一定对每一类的读者都会有效。这完全取决于你的潜意识深处有多少部分被触动,而这个被触动的部分的大小,取决于你的意识放松了多少,特别是在书中,每一个需要你书写的地方,是否留下了你的智慧。
下面这句话,来自博客连载这本书时候的评论,我很同意:“阿勋所有的话,如果你只是静静地去看这些文字,不要用脑,而是用心,你的收获将会更大。”
当然,如果你能够有音像制品,或者到我们的博客、网站上来,能够看到本人,或者听到本人的声音,收获或许会比单纯看文字大得多。
还有,如果还能补充的话,我想,这里的每一个小小案例,对于读者中的每一个人来说,应该都或多或少有效。这书中的故事,的确挽救过人的生命,但是我不敢说对读者也能起到对案主那样的巨大功效,因为每个人都是如此的不同。
我从来没有把同一个故事原封不动地说给两个人听,因为每个人都是如此独特:正如树上的叶子,你不可能找到任何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而地上的草,如果仔细观察,你也不可能找到颜色完全相同的草。每个人都是不同的。
但是或多或少,我相信这里的案例一定会对读者有些许帮助。
有的时候,我们只需要短短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比喻,就能够帮助一个人,就能够化解一个人的愤怒和忧愁就能够在关键时候扶人走过一座桥,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去做呢?于是就有了这些故事的合集——这本书。
我也知道,很多人会说:“这些故事怎么我讲出来就没有什么效果呢?”注意啊,潜意识听的不是你的文字,而是你文字的背景,也就是你谈话的心灵状态。心越安定清静,比喻故事的效果就会越好。
就像天上的云,如果天不够蓝,就看不到云朵的美。
在心灵指导领域(含心理咨询)有一个无上的原则——保密,所以我在尽可能隐去案主身份的同时,希望把类似的问题提出来,以支持更多的人。一些看似平常的故事会对案主产生想象不到的力量。有的案主或许在当时没有反应,若干天之后,他的行动却会受到正向的影响。我和案主只是联手在他冰封的雪山上撒了一把雪,然后很多天后就会有一场美丽的雪崩,冰雪下面的青草就可以恢复生机,让雪山还原为青山。
这些故事一一触碰过很多人的心灵。
最后,如果可能,请记着我的一句话:“每天都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所以,我所能确定的就是我什么都不能确定。”
而且,最后我还想再给你一个小隐喻:“假如,只是一个假如,我们的现实生活原本就是一个你可以导演的故事呢?你会怎么导演呢?”
最后给大家分享一下,想必已经在读书种感觉到了什么,不要忽略每篇的构架,你会发现我们几乎都是故事嵌套,这就是隐喻的机理,为了让你加入这些隐喻的构架,本书的每一篇故事都精心做了设计,从你的脑意识到心意识,再到潜意识最深处,只要你慢慢读,每次一篇,细细品味,你会读出隐藏在文字背后的那些智慧的信息….
静净是智慧的开始,要想有智慧,心要静、也要净。
只有当你的心静、心净,你才能听到窗外雪落的声音。
阿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