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把小孩子的好奇心交给一本几十块钱的书,就是我们做父母最好的教育方式?
为什么会发出如此的感叹呢?因为我自己到百度上搜索一个问题的时候,得到的答案是如此的支离破碎,甚至有很多都是错的,不禁的引起我的一番思考,我们世界竟然是如此的片面和无知,而你再把这样的答案教给孩子,岂不是无知的祸害?何况又有几个父母会深究这个问题呢?
小时候你们都看过《十万个为什么》?当我长大后,不得不提出一个严厉的疑问,做一个负责任的父母难道不应该对孩子的每个好奇心感到骄傲吗?一个人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往往决定了她对这个世界的认知程度。你不要告诉我,告诉这么多,小孩子ta不懂,我倒是想问一句,是ta不能理解,还是做父母自己都不知道?就好像我看《别叫他宝贝,请叫他行者辛巴》这本书,老极说:“你们问小孩子这么小去那么多地方旅行,ta能记得住吗?且看你们这些成年人大部分都走马观花,又有几个记得住?”
我不是一名教育家,我只是生活的观察家!从圆形能画出多少条半径,就能有多少种教育孩子的方法。
做一个父母的他们都会给小孩子买个玩具,孩子的父母可能会陪小孩子玩一下,但是也会不耐心然后让他自己去玩?自己去看打牌去啦(农村),而真正是懂得教小孩子的父母,他应该不仅是陪他一起玩,而且会教他如何开启N种玩法或者是一种开拓智商的教育方式,或者几个组合在一起玩,或者将灯光反射起来的效果,就是总是会让他不断地发现新的方式方法,在一个事物上获得更多不同的体验,这种思维的锻炼起来是非常有意思而且奇妙的。
一个人知道方法比知道答案重要!
上学更多的是教会你唯一的标准答案,然而一个人知道方法却比知道答案重要,方法多的人,这个方法不行可以试下另外一种,而我就是那种不急于求解答案而去找实现过程的人,如果一个人懂得更多方法之后,那么他肯定会比别人更有自信,更有方案或计划或逻辑等等,这些才是真正的能力。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这种教育真的是很微乎其微且微妙的过程,但是对小孩子的影响真的是有天壤之别,大部分的人都忽视了教育的参与感,其实教小孩子也是像一种做实验的过程,这种过程也会很有成就感,而且会有很多的收获分享出去,让更多的人懂得并参与,但是这种想法毕竟还是属于小众,以学校的教育为主,忽略了父母的教育和影响,(我受影响的故事:让小孩子搬起门前的一个大石头的故事)而且一般人也没有足够的资源上更好的学校,这就是社会现实。
教育的漏斗原理
我们每个人的认识都有有一定的局限性,教育小孩更像漏斗原理,我们向下传递经验和知识的时候只会比我们掌握的少,所以一个人如果不提高自己的第一级的量和质,第二级势必更加的少,所以一个小孩子他的成长过程真的离不开父母的教育,而且父母的教育真的是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孩子情商智商的高低的离不开父母的影响,昨天看毕加索的成长历程获得了一个启发,如果我们把最重要的教育工作交给老师,就像一家销售公司把销售工作外包出去一样。这就是我自己的总结和收获和经验。
云是怎么产生的?云为什么会漂浮在空中?
云是水蒸气液化的水滴或凝华的冰晶组成的可见聚合体,过程:水蒸气是由于日照使水蒸发,人呼吸,植物蒸腾作用产生的,虽然水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而不致漂浮;但是水被蒸发成水蒸气后,水蒸气就要比空气的密度要小的多了,因此会在空气的浮力作用下上升,但是海拔越高,空气的密度越低、越寒冷(稀薄),所以当水蒸气上升到与它密度相同的空气高度时便不再上升了,一旦水汽过饱和,水分子就会聚集在空气中的微尘(凝结核)周围,由此产生的水滴或冰晶将阳光散射到各个方向,这就产生了我们看得见的云。(水蒸气我们看不见)
雨是怎么产生的?
雨的形成,当云(水蒸气)发生温度变化,比如:地面空气上升造成对流,不同温度之气流相遇,向外辐射部分热量,气流受山脉的阻挡,沿山腰而上升,或受低气压中心的影响,云中的小水滴聚合在一起降落,从而形成小水滴或小冰颗粒降落到地面上。(在山脚看山顶,发现山上围着一圈云,但是当你上了山以后发现,山上起着大雾。不过,水蒸汽是看不到,你看到的是悬浮着的小水滴)
闪电雷暴是怎么产生的?
天空的乌云是水蒸气,白云是水蒸气结成的冰粒。不管是水蒸气,还是冰粒,其分子之间的间隙还会溶解一些其它空气成分,这就像合金会改变金属原先的一些物理性质,甚至改变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边缘性质。致使水蒸气、冰粒的性质增添了新的毛病,即水的原先隐性性质被暴露,使云彩通过流动摩擦,将其它能量转换成雷电形式向外释放。
为什么云看起来是动的?
云由许多水滴组成,水滴本身就在运动,所以云也在运动;另外,就算云本身不运动,空中的风也会带动它运动;就算也没有风,我们在地球上,以地球为相对静止,云在高空,与地球有一种相对运动的关系,与我们也就是一种相对运动的关系,我们看云也是看到它在飘动。总之,云就是会在天上飘动。按云层高度,一般可分为高云、中云、低云和直展云四族。外形或成层、或成块、或呈波状,由云状演变,能表明大气结构情况和天气的变化。
雪花是如何形成的?
雪花是空中的水汽遇冷凝结成的。在一般情况下,水汽先凝成水,然后才能结冰,但雪花却是直接由水汽凝结成的(人们也把这个过程叫做“凝华”)。当气温降低,空中水汽变为过饱和时,就会在结晶核(如尘埃)上开始结晶,然后逐步长大形成雪花。
根据热力学知识,湿空气(就是含有水蒸气的空气)中水蒸气的分压力和它的含量呈正比,它能达到的最高压力就是这个温度下的饱和压力,这时水蒸气的含量也就达到了最大限度,所以人们常常称之为“饱和湿空气”。而且,热力学的知识还告诉我们:在这种饱和状态下,水的三种存在形式,或者说,固态(冰)、液态(水)和气态(蒸气)三个相(即固相、液相和气相)处于平衡,不同相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所以,当气温降低时,空气中原来处于饱和的水汽就“过”饱和了,它会在微尘之类的“核”上凝结,依照气温的高低不同,可以生成水滴或冰晶(有时二者同时存在)。我们看到的云,就是停留大气层上的水滴或冰晶的集合体。如果基本上是水滴,就叫做“水云”;如果以冰晶为主,就叫做“冰云”。
云中雪花“胚胎”的小冰晶,主要有两种形状。一种是六棱体状,长而细,叫“柱晶”;其中,有些柱晶的两端是尖的,就叫“针晶”。另一种则是六角形的薄片状,叫“片晶”。到现在为止,人们已经知道的雪花大约有两万多种不同的图案,不过它们基本上是六角形的,这就是从片晶发育而成的。为什么是六角形呢?这和水的结晶习性有关。天然水冻结的冰和大气中水汽凝华的雪,都属于六方晶系。大家知道,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以及一个氧原子以一种很强的键——共价键而结合在一起的。在形成固态冰晶时,它们会利用氢键结合在一起,相对来说,最稳定的排列方式是以六角形状把六个水分子黏在一起,所以大部份冰晶是六角形的。
那么,我们看到的星状雪花六瓣星状雪花又是怎样长成的呢?
原来,在冰晶在相互碰撞过程中合并、增长的同时,冰晶附近的水汽会被消耗。所以,越靠近冰晶的地方,水汽含量越少,过饱和程度越低。在紧靠冰晶表面的地方,因为多余的水汽都已凝华在冰晶上了,所以刚刚达到饱和。这样,靠近冰晶处的水汽含量就要比离冰晶远的地方小。水汽就从远处向冰晶处运移。水汽分子首先遇到冰晶的各个角棱和凸出部分,并在这里凝华。于是冰晶的各个角棱和凸出部分将首先迅速地增长,而逐渐成为枝叉状。随后,由于同样的原因,远处输运来的水汽会在刚形成的各个枝叉和角棱处长出新的小枝叉来。这样,片状冰晶就慢慢地演化成了我们熟悉的星状雪花。
最有利于云滴增长的是混合云,混合云是由冰晶和过冷水滴共同组成的。当一团空气对于冰晶说来已经达到饱和的时候,对于水滴说来却还没有达到饱和。这时云中的水汽向冰晶表面上凝华,而过冷却水滴却在蒸发,这时就产生了冰晶从过冷水滴“吸附”水汽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冰晶增长得很快。当它们增大到能够克服空气的阻力和浮力时,便落到地面,这就是雪花。雪花从云中下降到地面,路途很长,在条件适合时,可以经多次攀连并合而变得很大,形成鹅毛般的大雪片,就是经过多次并合而成的。一般而言,雪花既小又轻,它们的最大直径不超过2毫米,最大重量约为0.0002克。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雪花的图片吧。如此的晶莹剔透、玉洁冰心,真是令人心醉!怪不得中国古代诗人穷尽了不下30种美誉来称呼它:六出,飞花,琼英,玉蝶,瑞叶,......。的确,每一朵雪花都是大自然造物主的艺术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