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笔者想问一个问题,人活在这个世上,到底是来干嘛的?为赚钱?为证明自己价值?还是只是为了走这一遭?每个人的回答都不一样,而我的答案则是为了成长为一个真正的“人”。
这个话题其实有点大,因为最近接触到两本书,就简单从两本书出发吧。。
首先来讲讲《斜杠青年》,这是我的同侪给我推荐并进行讲解的一本书。其实我还没有看过这本书,但是同侪给我分享的阅读收获却引起我满满的共鸣。他跟我讲了个什么东西呢?其实很多人都会遇到这个问题。
当你遇到困难,第一次尝试去克服的时候,失败了,第二次去克服,再失败了,第三次克服,还是失败了......这时候,你就会发现,自己变得不一样了,碰到困难第一反应就是自己做不到,有些人会给予解释,说是胆子太小了,没有勇气,不相信自己,自卑了。其实这些评价都只是表层的,我们都知道这些啊,可是知道这些并不能让我们主动去克服。这本书中就讲到了一种现象,两种思维模式。现象就是习得性无助,也就是我们一碰到困难,第一反应就是觉得自己做不了,不知道要干嘛,觉得自己做了也会失败。而两个思维模式呢?一个是僵固式思维,另一个是成长型思维。首先来谈谈僵固式思维。僵固式思维有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做任何事想要成功,都会有想要证明自己的心理趋势。什么意思呢?很简单,就是这类人努力把事做好,就是为了证明自己很棒,甚至是最棒的。一旦失败了,他们就会给自己贴上失败者的标签。几次失败,就贴几次失败者标签。到最后,就会跳过贴标签这个动作,一碰到困难,自动转到这个念头,我是失败者,绝对完成不了。而成长型思维模式,就是每次做一件事,都是为了自己能够成长,失败是好事情,因为成功可能有许多因素,但是失败的因素就那么几个。很多人最大的错误就是太想要证明自己了,这虽然能够激励自己更加努力,但同时风险也会加大,而且这个风险是你未来不能承受的。
再来谈谈《切蛋糕》这本书,书中总体一个重要的点,就是把以前企业的固定划分股份模式换成了一个动态模式,一切将从衡量你的价值出发,比如时间,资金,投入的物资和设备等等。为什么作者能够总结出这个模式呢?原因就在于,大部分企业都是在有公司收益前固定股份比例或者收益有了固定股份比例,但这两种类型的企业,大部分都死了,走不了长远。简单地来说,就是因为钱。所以一定要根据各人价值处理好股份分红问题。再来说回我自己,我现在的收入都是虚高的,都是别人赋予我的,而不是我自己的。财富等于价值乘以杠杆系数,我现在还算比同级朋友好的原因就是因为行业杠杆系数高,但是一旦这个红利期消失了呢?那我就会被打回原形,这之间的心理落差实在是太大了,所以个人觉得,目前最重要的就是赶紧提高自己的价值,赶紧培养自己的能力。话扯的有些远了,接着说回这本书。如果你正在创业的话,那么你就要好好考虑这个问题了。在你们这个团队里,是你要多赚钱重要,还是你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重要。很明显,后者更加重要,因为后者一旦达成,前者的实现根本不成问题,但是如果只达成了前者,后者无法得到保证。
我为什么要把两本书放在一起讲,就是因为两者其实都涉及到了成长型思维,只是前者明显些,后者隐藏一点。前者直接提出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概念,而后者则是委婉地强调了你要把目光放在自己长远的发展上,而不是眼前的蝇头小利。你做任何事,根本的出发点,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价值,而不是为了赚钱,不是为了证明自己。如果秉持着这样的想法去做事,你会开心很多,你的状态也会好很多,整个人的价值也是正向往上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