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光知道在春分、秋分这日,太阳直射赤道,昼夜等长,都是12个小时。前不久才弄明白,所谓秋分,真是平分秋季之意。古人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划分季节,秋分这日正好在秋季90天中的中间,是谓秋分。
秋分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2或23日。今年的秋分是22日。祖国疆域辽阔,到秋分节气,南方的气候才始入秋,而在北方,秋天已经盘恒月余了。秋分前后,是北方秋色最美的时候。天高云淡,风和日暖,大自然的色彩日趋绚烂斑斓。
秋分有三候,分别为: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古人认为阳气盛,发声为雷,秋分后阴气逐渐旺盛,不再打雷。“坯”的意思是细土的意思,秋分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洞穴,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秋分三候是说降水减少,有水的河湖沼塘水量变少,进入枯水期。物候表明,秋分过后,天气日渐寒凉,阳气日少,阴气日盛。这是一种对人们的提醒:在身体上,要注意保暖;在情绪上,则要保持明朗乐观。
古人每逢秋至,多以诗文记录表达思想情感的变化起伏。秋分这个节气,也多次出现在古人的诗词中。
比如这首《和侃法师三绝诗二》,“客游经岁月,羁旅故情多。近学衡阳雁,秋分俱渡河。”
诗人是南北朝时期由南入北的诗人庾信。庾信本是南方梁朝的官员,奉命出使北方的西魏,其时北方文化落后于南方,北方倾慕南方文化,出使北朝的南朝官员多有被强行扣留入仕北朝的。诗人不幸也成为被扣留的官员之一。虽然庾信本人在北朝很受器重礼遇,仕途也颇为顺利畅达,但思乡之苦与仕敌之痛无时不在折磨着诗人的心灵,在庾信的诗文中,这种复杂的痛苦多次被表现出来。这一首与朋友的和诗也流淌出这种情感。前两句言客游非止一年一岁,既已是经年累月客居他国异乡,则羁旅恋乡之情怀,该当是何等地重叠堆积,诗虽只用一寻常的“多”字,然其中愁肠百结的种种滋味,仕进不愿,退又不能,一切的无可奈何俱暗含在这个“多”字里了。后两句以衡阳雁渡黄河南归作比,暗叹人不如雁,曲诉思乡之情。隋文帝开皇元年,诗人还是终老在北方。若有魂魄,当化做衡阳雁回返故土了吧,但愿。
唐朝贾岛有首《夜喜贺兰三见访》,也提到秋分夜的情境。“漏钟仍夜浅,时节欲秋分。泉聒栖松鹤,风除翳月云。踏苔行引兴,枕石卧论文。即此寻常静,来多只是君。”
隐居山野的诗人所见到的秋分风景自与常人不同,风吹云散,皓月当空,松林白鹤,泉水淙淙,整个世界恬淡安静。在这样的世界里生活,踏苔也好,枕石也好,随兴,自在。可惜,能理解并且心悦这种宁静得甚至枯寂的生活的人少之又少,贺兰三自是诗人的同道中人,因此诗人见到老友,格外欢喜。
南宋诗人陆游因坚持主张抗金,在仕途上一直受到宁愿投降的当权政治势力的打击和排斥,他有一首《秋分后顿凄冷有感》,“今年秋气早,木落不待黄,蟋蟀当在宇,遽已近我床。况我老当逝,且复小彷徉。岂无一樽酒,亦有书在傍。饮酒读古书,慨然想黄唐。耄矣狂未除,谁能药膏肓。”感慨节气变化之余,别有寄托。
每逢佳节倍思亲,清人紫静仪的《秋分日忆用济》就是一首思念之诗。“遇节思吾子,吟诗对夕曛。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逆旅空弹铗,生涯只卖文。归帆宜早挂,莫待雪纷纷。”深情款款中,亦有对志向的坚执。
宋人陈允平也有秋分怀人之作,“洛阳才解佩,过眼忽秋分。四海一明月,千山共白云。雁烟迷晓树,虫露湿香芹。满纸相思字,临风欲寄君。”(《怀潘鄮屋》)同样一种相思,而境界阔大,情韵悠长。
秋分节气,正是蟹肥菊黄,桂花飘香的好时候。生为北方人,见过菊花黄,尝过螃蟹鲜,唯独未遇桂花香。今天读宋人杨公远的诗句,“屋头明月上,此夕又秋分。千里人俱共,三杯酒自醺。河清疑有水,夜永喜无云。桂树婆娑影,天香满世间。”(《三用韵十首》)依稀见到桂影,嗅到桂香。
一般的秋分节气,倘若在异乡客居人的眼中必是不同。明人孙作有《客中秋夜》,“故园应露白,凉夜又秋分。月皎空山静,天清一雁闻。感时愁独在,排闷酒初醺。豆子南山熟,何年得自耘。”在在处处,惦念故园。
民谚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好穿棉”。北方秋来早,等到秋分节气,早晚都已经很凉了。不大喜欢秋天来得那么早,连带着,对秋分节气的情感也有点淡漠。这实在有点冤枉秋分,有四季轮回,才有万物生长,与带“秋”字的节气何干?倒是古人痛快,当此节气,一面叹时光之浪迹,一面诚实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莫怕秋来早,秋光自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