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建和中学张新华校长(左二)、韩四亮书记(左一)督办校园环卫工作。
“偌大的一个校园,放眼望去,球场是光光的,走廊是亮亮的,兜了几个圈,也没看到一个烟头,一片纸屑”,一位洪山区初中领导在武汉市建和中学举办的全区中学德育节中如是说。
不仅仅是大型活动,当你随时来到建和中学,马路、体育馆、报告厅、跑道、花坛甚至卫生间,都是洁净的,很难看到一个杂物。该校地处洪山区房屋基建热地,属重灰带,每每大风吹过,常有塑料、纸片留落校内,况且,几百名师生、职工在这里工作、学习和生活,他们又是怎样做到的呢?
看塑料袋怎样解决乱扔问题 在建和中学,每名学生人手一个塑料袋,这是用来装个人垃圾的,学生把纸屑、废弃物装进袋子,放学后随手带进架空层大垃圾桶,已成为每名学生的德育“常态课”!在每周五学校政教处坚持开展的教室“八查”活动中,塑料袋位列其中。
小方巾的妙用
在705班的每个早自习前,总能出现一幕让人为之动容的场景:全班每位同学手持小方巾,热火朝天地抹呀擦呀,黑板边、空调上、讲台下、前后门内、窗台面……一处也不放过。“我们要求学生都带小方巾,既是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习惯,更能提升他们的卫生意识,他们把教室的边边角角都抹干净了,眼到之处都让人感到舒适和明亮,达到了环境育人的目的,有个别喜欢乱涂乱画的同学不敢了,乱丢乱扔的行为也看不到了,因为他们害怕指责,也害怕自责”。705班班主任陈辉老师认真地说。其实每天,在各个班,学生们都是见污必除、见灰就擦!
拖把这样使用
在703班教室后头有两个胶桶,一个装垃圾,另一个装了两把拖把。学生们每次拖地前,都用桶把拖把提到卫生间,洗好后装起来,再提到教室拖地。“我们之所以让拖把与桶‘秤不离砣’,是不让拖把的水滴至地面,免得水滴与地面灰尘搅在一起很难看,被踩过后一路黑印,造成二次污染,甚至是交叉污染!”该班班主任郑雅婷老师细细分析道。
奇特的校规:入校净泥
706班曾熙芮同学踩着满路泥泞从家到校,但她入校后踏过的地砖居然是干净的,这是为什么呢?然来,学校大门前并排铺着两条长长的红地毯,当人走过,鞋底的泥巴不翼而飞,一个个污染源销声匿迹,教学楼楼梯口前有三条红地毯,这个“超级擦鞋神器”会对来者的鞋底进行二次擦拭,所以,师生们亲切地把这些地毯称之为“净泥步道”。“入校净泥”已被写入学校德育常规管理“双九”工程,被印入各楼层走廊顶部的“双九灯笼”供师生们日日品读!
墙壁腰灰不见啦
“奇怪,你们学校灰尘这么重,走廊上的腰线怎么总是白的呢?”一次,901班一位家长不解地问班主任李惠鹏老师。然来,学校政教处通过5次试验、历时半个月,决定把全校走廊的腰线刷满白色的水泥地面漆,环卫工每日用半干不湿的抹布擦净即可,不光实惠、快捷、耐用,更是收效甚好!
看报纸怎样擦玻璃
“咦,这位同学怎么用报纸擦玻璃呀,也不担心被油墨弄黑?”一位过路的家长疑惑地问702班黄奕同学,“不用担心,这是我们班验证过的科研成果!”吴秋明同学连忙解释。这位家长细看后才明白:将报纸揉成一团,在湿的玻璃上擦拭,报纸上的印刷油墨可以让玻璃变得更光亮,无须担心油墨会附着在玻璃上。“我是将报纸卷成团,在水中浸湿,外面包一层干报纸便可擦玻璃了,报纸半干半湿,擦玻璃上的水印很管用,”黄奕同学补充道。就这样,“玻璃擦不干净”的难题被破解,并在各班推广。
花坛里藏不住垃圾
每天早晨7点起,是5名环卫工清捡垃圾的时间,他们以5栋建筑物的墙沿延伸线为界,把全校划分为5个区域,每人负责一块,清操场、扫马路,就连花坛里的一个烟头也绝不放过,满校的花坛,竟难藏一个小小的杂物!
漫天飞来的垃圾不见了
“我锁了楼顶进出的门,这上面怎么还会有垃圾呢?”保安袁友望师傅的话音落下不久,一个从地面飘起的塑料袋落至他跟前。学校的房子不高,最高不过5层,比起旁边的高楼,纯粹是一片洼地,从长江、南郊路和青菱路上的来风在此交汇,形成了一方开阔的风道,因青菱片区多地开工建设,每每大风吹过,校内垃圾随处可见,从地面、花坛到楼顶都有。“每天早晨,我们环卫工都要捡半个小时的垃圾,以5栋建筑物墙沿延伸线为界,我们划出5块区域,每人负责一块”。哦,原来如此!
用心的错时保洁
“我们每回做操后上楼,偶尔发现楼梯间有细小的尘土,但上完一节课后都不见了,地砖变得好干净,”803班曾巧对同学不解地说。“你们上课后,都被我们拖扫啦,”不远处一位正在抹栏杆的环卫师傅解释道。“我们对各楼梯间实行错时保洁,要求环卫工每日分四个时间段对楼梯间进行清扫,也就是8点、9点半、13点、14点各一次,每次大约20分钟,”学校环卫管理员冯文冬老师说。
班级垃圾不过夜
吴海涛老师是八年级年级组长兼803班班主任,每天放学后,他要求学生随身带走垃圾袋,清空班上的垃圾桶,做到垃圾“不过夜”,教室的空气也由此得以改善。在所有班级,每人一个塑料袋、每班一个垃圾桶已成标配。
“擦亮建和”我行动
每到周二的下午,总能看到一派热火朝天的场面,学生们提水桶、带抹布、扛拖把,把“德育九课”和“建和之窗”展示牌、大门和侧门电动门、8组雕塑、升旗台及各楼梯口栏杆、篮球架底座、梦想石等处擦得干干净净,这,便是学校开发的劳动课程“擦亮建和”行动。
洁净,是“保”出来的!
正如该校706班班主任孙宁老师在学校德育论坛中讲到的那样:“干净的教室能让人心情愉悦,它不是光靠打扫出来的,更是保持出来的”,“我常常教育学生,‘教室是我家’,我们每个人都要树立起主人翁的责任感,我是这样要求的,他们也是这样做的,大家都能感受到,教室清洁了,我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才会更加舒心”!其实,全校11个班级的学生都是这样做的。
志愿服务如风起
不仅仅是校内,学校还组织学生开展多项校外、社区和家庭环保活动。“我们让学生系绶带,到青菱街和青菱河边捡拾垃圾,学生们‘捡过一条街,拾清一段岸’,积极性高,动作迅速,环保意识明显增强,以前有位同学在教室扔过酸奶盒,但后来再未扔了,”团委书记孙洁老师自豪地说。在学校持续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影响下,一大批学生成为服务小明星:704班张高翔主动在社区铲除积雪,802班曾熙芮骑自行车到公园捡垃圾,804班张少川为全家炒菜,804班张煜婕在自家菜地收割白菜,801班李博雅在家经常拖地板、擦餐桌,802班潘铮常洗碗,802班曾熙芮在家扫地是常事,802班孙逸凡拖地动作十分娴熟,702班夏曲昂经常把家中地面打扫得一尘不染……
水杯的“威力”
一位转学过来的学生家长问班主任单文静老师,“你们学校真特别,要学生带水杯,我儿子读过4所学校了,还是头回听说,”单老师耐心跟这位家长交流,“自从你儿子带水杯后,就爱上喝热水了,饮料再没喝过了,以前乱扔饮料瓶的习惯改了,这样对身体也好,也为家里省了一笔喝饮料的钱,你不觉得这样很好吗?”“嗯,没想到水杯也能教育人,”家长连连点头。
奶盒哪儿去了?
一位家长问804班班主任胡薇老师,“你们学校开放了自动售奶机,不怕学生将奶盒到处乱扔吗?”胡老师不快不慢地笑着说,“我们学校早就考虑到了,政教处有限时售奶规定,学生只能在第2、6节课后可购奶,酸奶只能就地饮用,喝完后扔到指定的垃圾桶,”家长说,“难怪在你们学校里,看不到一个奶盒”!
忙碌的周末
每当周末,师生们沉浸在休假的喜悦中,而环卫工们却在打扫报告厅和体育馆,还打洋尘、擦玻璃、扫马路、冲污泥,为下一周的到来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学校提出的“工作前置”思想在“卫生清扫”中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唯有追求高标准,方可造就高水准。建和中学建校不到两年,各项工作高位运行、快速推进、成效显著:梦想文化渐成体系,行政管理收紧变强,规章制度自成一体,师资队伍壮大精良,学生素养提高增厚,学生成绩稳步提升……这一切,源于学校办学理念先进——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臻于卓越。
在千千万万的人眼里,“清扫”是一件小事,建和中学全体师生在校长张新华、书记韩四亮的带领下,矢志把每一件小事办实、办好、办成一流! 撰稿、摄影:袁翱翔 平台发布:李惠鹏 责任部门:政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