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性家庭教育来自于权威型家长。权威型家长,他们不但对孩子能有合理的要求,对孩子的行为也总是做出适当的限制,会为孩子设立一定的行为目标,并坚持要求孩子服从并达到这些目标;同时积极的关切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反应,以便及时调整。简而言之,这类家长对孩子是“理性、严格、民主、耐心和关爱”。
同时,“权威型”被公认为最理想和恰当的教养方式,然而想要实现“权威型”家庭教育并不容易。
我们先来了解下,究竟都有哪些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呢?
通过孩子的行为要求以及与孩子的交流沟通的多少,可以把教育方式分为三种,即:
1.专断型,父母说了算,孩子没有发言权,父母和孩子之间没有太多的交流,父母发布指令,并盯着孩子,对孩子进行强权限制,处处管着孩子。
2.放任型,父母完全不管孩子,无论孩子做的好事、坏事,不表扬不批评不关注。以孩子为主导,随孩子去发展,甚至可能会忽视孩子的成长。
3.权威型,界于“专断型”和“放任型”之间,通过说理和塑造价值观而教育孩子,父母经常与孩子沟通,即“恰当要求、恰当反应”。
“权威型”家庭教育,在家庭教育的成果上是最好的,即教育回报高,亲子关系亲密,孩子的心理健康程度上也更好。
中国大部分家长都想选择“权威型”教养方式,但实际上,很多中国家庭所采用的是“专断型”教育,这也来自于我们的家规,口口相传的文化传承——子从父命,更有甚者特别关注孩子的成长,以至于形成密集型教育,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压力,也被称作“直升飞机式父母”。与此同时,还有一些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并不关心,放任忽视让孩子的成长,让接受社会的各种洗礼。
我这么说,并不代表我认为只有“权威型”父母才是称职的父母,其他父母做的都不好。
实际上,具体怎样的家庭教育模式,跟家庭的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关系。重点在于家庭是以生存为重点,还是以发展为重点。当然,生存永远是一个家庭繁衍生息的永恒话题。
其判断的依据有以下五方面:
一,家庭的经济情况
家庭经济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家庭经济收入低,家庭教育就会趋向于严格,这类似以前农村的段子“你是全村儿人的希望”,那么孩子的教育学习就被看的非常之中了。小到吃饭必须端着碗,大到职业生涯路线都被“安排”了。
而家庭经济收入高的家庭,则家庭教育就倾向于放任型。
举个例子,同样有高考的日本和中国,日本的家长34%认为勤奋是很重要的,而中国的家长90%认为勤奋是很重要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呢?因为日本的整体经济水平会比中国好,在日本,家长也会很愿意孩子能够上好大学,但是上不了,子承父业也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所以这种情况就更倾向于放任型。
二,地位和社会关系
如果家里有很多社会名流,财力富足,那么人际关系网足够帮助一个家庭延续下去,那么家庭教育就会更趋向于“权威型”,也更多是“放任型”,例如欧洲贵族,会带孩子学跳舞骑马,因为只要维系好自己的关系,能够继续延续自己的地位,就会过的很好。
想要一个底层阶层的孩子跃迁到上一级别,专断型教育会比放任型教育好很多。
三,环境的安全与否
如果所处的环境和谐安定,那么在于孩子的教育上就更加开放,更加看重孩子自己的发展。而如果所处的环境紧张,那么对于孩子也就更在意,在意孩子的安危,在意孩子未来出人头地,摆脱这种不安的环境。
四,父母是否与孩子长期生活在一起
如果父母经常与孩子生活在一起,也就是长辈说的算。例如美国农场上的家庭,孩子会继续在农场工作,所以就容易出现专断型父母。
但是现在很多孩子18岁后就会离开家,很多家庭都成为了空巢家庭,所以,再过于严格的要求孩子,孩子可能就飞的更远,教育方式就会更偏向于权威型和放任型。
五,孩子本身的能力水平
在做特殊教育工作过程中,遇见了很多发育迟缓的孩子,他们的基础认知能力很差,有的4-5岁仍不会说话,也有的智力存在障碍,也有的社交能力非常差,对别人没有关注,更有的情绪控制能力差,问题行为多。
对于孩子能力不好,家长就要严格要求,更要进行密集型的高强度训练,在孩子达到同龄孩子能力水平之前,都要专断型的训练。
对于能力强的孩子,更多的需要开放启发式,创造性的教育方式让孩子更多的提升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权威型的教育对孩子的帮助会更大。
怎样成为权威型父母:
1.父母有非常好的素质。包括知识储备,个人品格,日常习惯等。
2.父母自己懂教育,能够以身作则,客观理性,正确引导,温柔而坚定。如果不去传递正确理念和孩子积极沟通,则变成了放任型父母。
3.父母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对孩子的要求及时地做出反馈。如果不能控制情绪,则会变成专断型父母。
4.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目标和要求,并且协助孩子达成目标,同时对孩子的反馈保持一致,最好不要一会儿唱黑脸,一会儿唱白脸。
所以,想要进行积极的家庭教育,
做一个“理性、严格、民主、耐心和关爱”的权威型父母,我们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