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博文,曾在网上广为流传,文章里对来自不同阶层、社会背景的孩子的发展状况做了分析。因为某些原因,我今天才翻开,并且没能坚持看完。的确,那些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他们的工作前景几乎可以根据家庭背景进行划分。我也确实同意作者关于家庭环境、成长环境对个体的塑造。孩子刚生下来的时候,是不知道要如何与这个世界打交道,也不懂太多的技巧,父母是他们人生中最初、也几乎是最重要的老师。更为重要的是,最有效的教育往往是家长们的言与行。
但我也确实有几点不同的意见:
寒门再难出贵子,何谓贵子?所谓贵子就是物质条件丰裕?生活悠闲安适?占据了相对较好的社会资源呢?
其次,我也不同意原始家庭的经济状况可以直接决定这个家庭的孩子未来发展的言论。贫穷并不会摧毁一个人,而是对贫穷的观念。假如因为经济上的贫穷,就反复向一个尚未涉世的孩子灌输,“你很穷所以你很弱”,“贫穷所以低下”,那才是真正的贫穷。什么是好的?为什么治国会认为中华香烟是好的?为什么贵的、自己买不起的,会被认为是好的呢?周围的环境一直在强调,钱是好的,有钱、值钱的东西是好的,才会让一个孩子形成这种狭隘的观念。你也可以说,这是一种“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的阿Q精神。我并不这样认为。在看到作者分析一个贫穷的家庭是如何让孩子变得贫穷时,我脑海里浮现的是古时候的一幅场景。清贫却不轻贱,即使物质上的贫乏,他们仍然有正确的观念,不会将“买得起昂贵的物件”“住得起豪宅”视为成功,也固然不会认为这一生都只是在摆脱贫穷。
值得我们深思的是,为何贫穷会被如此歧视。为何贫穷被视为七宗罪似的。贫穷没有过错,真正有过错的是贫穷让你低下了头颅。我想,对一个孩子的自尊、自信的培养从来都没有要求要建立在丰厚的物质条件的基础之上。
每位父母都希望能够为孩子提供好的教育条件、生活条件,这本无可厚非。但是若要将这种条件变相的看作是森严的等级,对于孩子、甚至整个家庭而言,绝对毫无益处。真正重要的教育是家长的言传身教,家长们自己是否会因为经济条件的拮据而看低自己?要让孩子看到真正重要的东西,并不是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的财物,而是能够让自己和周围的人都获益的、都高兴的东西。
我并不清楚是什么样的原因,让金钱在每个人心中烙下深刻的痕迹。追究其始源,探查谁的责任,并不是一件有益于大家的事情。只是每个人都应当照照自己的内心,有没有用金钱来衡量的森严等级;每个人都去体察,自己的内心深处真正在意的是什么;每个人都愿意去出发,在自我成长这条路上走得更远,这样大概能够慢慢地解除这金钱的诅咒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