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愤怒的代际遗传。经常感到愤怒和打骂孩子的父亲,内心在童年也内化了一个经常打骂他的父母影像。(男性一般对待暴力的心理反应是叛逆和敌意。)
上图:羞辱的代际遗传。经常感到失望和羞辱孩子的母亲,内心在童年也内化了一个经常羞辱指责她的父母影像。(女性一般对待羞辱的的心理反应是顺从和低自尊。)
所以,很多打骂孩子的父母也只是无意识的再运作这种无效的模式,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也曾经这样被自己的父母对待过。这类似一种文化,比如,你到美国旅游,你会惊讶的发现,自己不敢当众打自己的孩子。因为,美国的文化是不接受打骂孩子的,所以,它的文化到处提供线索来尊重孩子。而打骂孩子的父母的家庭,到处提供线索来激起打骂行为的记忆。
通过育儿心理知识的传播,我们希望孩子可以内化一个温柔的,有话可以好好说的父母影像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中。这样,孩子就会在社会生活中,总是可以调用这种平静的,讲道理的文明的方式来和陌生人交往,把表达情绪,尤其是愤怒的方式,从暴力的行动转变为言语的沟通。
事实上,母亲本来就该是温柔的。很多的艺术家心中都在天赋之中记忆着这种温柔的母亲。而不温柔的母亲,显然是不自然地,也是不符合天性的。而且,下文要介绍的三重脑理论中,古哺乳动物脑也就是情绪脑,恰恰是我们从哺乳动物阶段进化来的,而现在的哺乳动物中,除了人类会指责,羞辱,打骂自己的幼崽,其他哺乳动物只会无限保护和支持自己的幼崽。
而且,很多父母认可打骂的育儿方式,认为这样的方式效果好,孩子恼人的行为一两次打骂就记住了。其实,这是幻想,古往今来,无数的记录都证明这是无效的育儿方式。现代心理学证明,这样打骂,羞辱,威胁的方式,会造成孩子内在的心理功能障碍。
举例:
妈妈A:我儿子三岁了,之前他爷爷奶奶带的多,隔代亲,养成了要追着喂的习惯。这次好了,等他爷爷奶奶回老家了,我几次打骂,他就服帖了。小孩子其实就是贱,他一看没人给他撑腰了,就学聪明了。小孩子啊,精得很,你要是惯得多了,他就骑你头上了。
(这个孩子以后有可能会,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外在阳光善良,内心阴暗虚伪。因为,他无法愤怒,他愤怒了,妈妈比他还愤怒。他的攻击性不能朝外,就会变得扭曲或者朝向自己。)
妈妈B:我女儿七岁了,弹钢琴就好像要她命似得,你不盯着她就不弹,那几个手指就好像是我的,懒的抽筋。上周,我专门在路上捡了根树枝,狠狠的抽了几下后,她就学乖了。这周,我只要一个眼神,她就乖乖的弹起来了。小孩子啊,就是不打不成器。
(这个女孩以后可能会在考到钢琴十级后,就再也不弹琴了。或者,成年后,每当听到琴声就会有种想要呕吐的感觉,尽管,别人都很羡慕她有着如此优美的技能。因为,她的自主性(我是我自己的主人)被破坏了,她无法从情感上接受钢琴是我要的,她只会感到钢琴是妈妈需要的。她钢琴弹得越好,等于她的妈妈的生命力越延伸,而她的生命力越被剥夺和压榨。她会分不清这到底是谁的人生,我的?妈妈的?)
妈妈C:我儿子十二岁了,上周我无意看到他手机里下载了些黄色视频,当时,我就吓坏了,感觉太羞耻了,等他爸回来,没收了他的手机。约法三章,下不为例。没想到这周又被我发现他偷偷在Ipad上看,他爸回来,把ipad砸了,把他也狠狠的打了一顿,我看他好像是明白道理了。估计这次能记住了。
(这个男孩可能会把自己的性欲分裂出去,并投射到别人身上,他要么会惊讶的发现原来别人都有性生活的事实。因为,他的父母给了他一个迷信,就是性生活不是你该明白的。要么他会惊讶的发现自己的性欲以某种变态的形式在流露。)
总结就是,很多父母,认为打骂过后,孩子就 “变聪明了,学乖了,明白道理了”,其实,这是父母们的幻想,真实情况往往是,打骂过后,尤其是当打骂形成模式,变成习惯之后,孩子就 “变笨了,学的虚伪了,迷信道理了。”
其实,通过打骂孩子来教育等于你非要把小树掰弯了再掰直。
本来,每个孩子就好一粒种子,享受一定的环境,比如,营养的土壤,温暖的阳光,充沛的雨水,然后,他就发芽,生长,直到一颗参天的大树。
但是,假如这个环境出现了问题,那么,种子内在的预设就会出现障碍,导致无法发育完全,或者成熟。而按照预设,幼儿的情绪脑,也就是下图的古哺乳类脑,是需要时间和父母的情感回应来发育完全的。
而打骂孩子,对于孩子的心理发展而言就是这样一种糟糕的环境,会造成孩子的情绪脑发育出现问题,无法处理和加工内在的情绪信号,那么,在情绪脑“紊乱”的同时,你还想要孩子们的理性脑(上图中的,新哺乳类脑)功能正常,那就有些不讲道理了。
本来,孩子天生的就是情绪的需要。回到前三个案例中:
妈妈A:我儿子三岁了,之前他爷爷奶奶带的多,隔代亲,养成了要追着喂的习惯。这次好了,等他爷爷奶奶回老家了,我几次打骂,他就服帖了。小孩子其实就是贱,他一看没人给他撑腰了,就学聪明了。小孩子啊,精得很,你要是惯得多了,他就骑你头上了。
妈妈其实可以问孩子:“今天,妈妈发现你好像不能主动吃饭,甚至,有些不开心的样子。发生什么了,你能告诉妈妈吗?会不会是因为爷爷奶奶回老家了,你感到有些伤心。或者,你感到妈妈做的饭菜不合你的胃口?”
孩子可能会大叫然后把饭菜都打到。
妈妈A可以继续:“我知道你有些愤怒,感觉妈妈干涉你了。不要紧,你可以把你的感觉说出来,而不需要用行为表达出来。你要是一下子说不出来,不要紧,妈妈可以陪你一起说。但是,妈妈不会再允许你把饭菜打到了。”
如果,孩子继续打闹。妈妈就需要把孩子的手抓住,然后,平静的告诉他,你这样做,吓不倒妈妈,也无法达到你的目标。妈妈会这样等待,一直到你情绪平静下来为止。然后,妈妈会继续和你平等的对话。
一般这样坚持个十几分钟,再多练习几次,孩子就学会需要把情绪说出来,而不是用动作演出来了。如果,这时候你再配合奖励的方式,比如,给他一个瓶子,放一块钱进去,告诉他,你今天表现真棒,妈妈奖励你一块钱,等到了十个,我会满足你一个愿望。效果更佳。
这样做的目的是促使孩子回到自己的内心世界,开始思考原来我的每一个动作都是有原因的,我的每一个情绪背后也是有想法的,这样,孩子才能变得聪明自主起来。
第二个案例:
妈妈B:我女儿七岁了,弹钢琴就好像要她命似得,你不盯着她就不弹,那几个手指就好像是我的,懒的抽筋。上周,我专门在路上捡了根树枝,狠狠的抽了几下后,她就学乖了。这周,我只要一个眼神,她就乖乖的弹起来了。小孩子啊,就是不打不成器。
妈妈其实可以问:妈妈感觉你今天好像不愿意练琴,有些生气的样子,好像还抵触,你能告诉妈妈,你内心是什么感觉和想法吗?妈妈希望练琴变成吃饭一样,是你自己要吃,而且,也会吃到你身上。
孩子可能沉默。
妈妈B:好的,妈妈感觉你好像不愿意和我讨论。没事的,我们有时间,我会等你愿意和我讨论了再继续。
孩子可能大叫,我不要练琴,都是你逼我的。
妈妈B:我相信你,如果你真的不喜欢弹钢琴,我们需要讨论下,看看我们能做些什么。你坐在这里,准备要练琴,完全没有对我说谎。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你不专心练琴,就是在欺骗我,也是在欺骗你自己。我们可以讨论问题,即使我们意见不一致。我可以请家教给你教钢琴,你也可以不练。但是,很多时候,你不得不做你不喜欢的事情,那些对你有好处的事情。我不是说对你有害的事情,而是对你有益的事情。
孩子可能一时半会听不懂,但是,至少你的语气传递了尊重和权威,也就是说,我尊重的你的内心,但是,因为你还不懂得把握人生,你需要暂时信任我对你做的选择,你需要我这个权威的帮助。
妈妈C:我儿子十二岁了,上周我无意看到他手机里下载了些黄色视频,当时,我就吓坏了,感觉太羞耻了,等他爸回来,没收了他的手机。约法三章,下不为例。没想到这周又被我发现他偷偷在Ipad上看,他爸回来,把ipad砸了,把他也狠狠的打了一顿,我看他好像是明白道理了。估计这次能记住了。
妈妈C可以说:儿子,妈妈发现你在看黄色视频,妈妈蛮好奇的,不知道你是什么感觉?估计是惊讶和激动吧。我想你可能对自己的身体和情绪的变化也感觉很好奇吧。这样,假如你愿意和妈妈讨论,我们可以讨论讨论。你要是感觉有些害羞,那么,等你父亲回来,你可以找他讨论。但是,妈妈建议你不要通过黄色视频来了解你的性,就好像你不能通过奥斯卡影片来认识人生一样,影片和现实还是有些不同的。
这样做的目的是,我们成年人可以教会孩子去反思似的观察自己的内心世界,去看到自己的情欲变化和思想变化,这样,孩子会学会如何整合自己的内心世界,而不是把某些负面的情绪和幻想给隔离出去,仿佛自己内心没有一样,比如,攻击性,性欲,抑郁,羞耻,全能幻想等。
上图是荣格的作品,他的意思是,我们要关注的是一棵树的中心,因为,树冠可以到多高,树根就需要扎多深。换成心理的语言就是,你有多崇高,你也就有多邪恶,但是,你始终可以选择。
而我们要教给孩子的,就是一种面对内心无限黑暗而又无限光明的事实,我们始终可以选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