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价值
好性格三分靠天生七分靠养成。读懂孩子的性格色彩,不与孩子较劲也不迁就孩子,不打不骂孩子,不娇不惯养孩子。
金句精选
1.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孩子的性格不好情商就不够;
2.一种健全的性格比一百种智慧都更具有力量。
正文
第一章 破译孩子性格背后的心灵密码
一.表现型孩子的性格以及教养方法
(一)表现型孩子的性格心理ABC
1.善良:自带温暖他人的力量
善良是每一位孩子应该具备的美好品质。很多表现型的孩子身上都有这一特性。因为他们本身就像一团火热情的照亮温暖着周围的人。
2.自信:自告奋勇的参加活动
孩子的自信更多来自周围人的尊重和信任,尤其是孩子最亲近最信任的父母,做一个完全信任孩子无条件爱孩子的父母吧,你会发现在爱和信任中成长的孩子永远都是那么开朗,那么自信。
3.热情:什么都想参与和帮忙
从两三岁开始,孩子的自我意识就逐渐发展起来,尤其外向型的孩子自我意识,自我表现的欲望更加强烈。在这一阶段不要轻易伤害孩子的热情,即便他们的能力有限,也尽力为他们提供施展的舞台,这才是明智的父母,应该尽的责任。大不了多花一点精力收拾惨局而已,和孩子的健康成长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呢?
4.主动:敢于争取表现自己的机会
孩子从两岁开始,自我意识开始萌芽,也会有初步的荣辱感和自尊心。当孩子勇敢的提出意见时,父母一定要采取尊重的态度。要知道再三否定和推翻对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会造成致命的伤害。今后他就再也不敢也不愿意主动为自己争取权益了。
5.责任心:对分配的任务很认真的完成
孩子从两三岁就开始渴望参与到家庭活动中来,尤其是表现型的孩子更加积极主动,作为家长应该抓住这个教育的好时机,不仅要教育他们热爱劳动更要培养他们的责任心。
让孩子参与家庭管理家务分工,会让孩子产生一种小主人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孩子在家庭管理分担家务的过程中不仅能深刻的认识到自己作为家庭一份子的重要性,还可以切身体会到爸爸妈妈为家庭所做的的心血和辛苦。从而为良好亲子关系建立打下坚实的基础。
6.顽强不屈:遇到挫折不哭鼻子
孩子坚定不移的品质是难能可贵的,但有的时候却会被爱子心切的父母所吞没,我们的父母总是担心孩子吃苦,受难,所以每当孩子遇到困难或者险境时,恨不得把所有的困难和辛苦都一力承担。殊不知正如温室里的树苗永远长不成参天大树一样,没有经过风雨洗礼的孩子,也是无法成为栋梁之材的。因此,不要给孩子过度的保护,更不要因为心疼孩子遭挫折,受辛苦而越俎代庖。自作主张为孩子解决难。孩子真正需要的是鼓励和信任。家长在他们需要的时候,助一臂之力就足够了。
7.乐观:在他心里没什么大不了的事儿
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着它笑,它也对着你笑,你对着它哭,它也对着你哭,而生活不可能总一帆风顺,总会有挫折和磨难,而乐观正是对付这一切不如意的最好的武器。与其说乐观是一种性格,不如说是一种品质,而所有的品质都是三分靠天生,七分靠盘培养。只要家长在生活中有意识的培养,孩子就能更加快乐的面对生活。
8.懂分享:从小就有分享意识
(二)父母教养方法
1.若是性格优势就给予鼓励
2.循序渐进,逐步增加学习难度
3.肯定孩子,有针对性的进行表扬
赞美和表扬在儿童教育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不但可以给孩子带来精神上的喜悦,还能激发孩子的表现欲和积极性,作为父母,要看到孩子,每个值得赞扬肯定的地方,并且及时的给予肯定,可以是一个大大的拥抱,也可以说句赞美的话,甚至一个肯定的眼神都可以让孩子感受到你对她的欣赏和鼓励。
表扬和赞美不是无敌放失,整日将宝宝真棒,宝宝真了不起,这样的一句挂在嘴边,没有针对性内容的夸奖只会让孩子一时兴奋,却不知道自己究竟好在哪里,自然也就起不到强化好行为的作用。所以,表扬一定要言之有物,要让孩子明白自己是因为什么才受到表扬和赞美,只有这样,他才会明白今后怎样才能做得更好。
4.奖罚分明,让孩子明白对错
无论奖励还是惩罚,都要适度,不一味的追捧孩子也不盲目的责罚孩子。奖励是为了强化孩子好的一面,惩罚则是为了帮助孩子改正不好的一面。相对而言,正面强化的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因此家长要尽可能地以鼓励为主,惩罚为辅。
5.让孩子自己决定和谁做朋友
即便你对孩子结交的某些朋友不满意,也要多听听孩子的话。他们会告诉你每个孩子都有美好的一面。即使有些有某些不良行为的孩子,身上也有一些美好的品质。而且研究表明,多与各种发展水平和类型的朋友相处,孩子会更有包容性和理解力,长大后做事也更有决断,具有更强的领导能力。
二.思考型孩子的性格以及教养方法
(一)思考型孩子的性格心理ABC
1.敏感:内心细腻,注重细节
2.睿智:爱思考,谨慎又腼腆
3.专注:注意力集中,喜欢研究
4.服从:乖巧听话,不善拒绝
5.乐于合作:懂得配合,有团队意识
(二)父母教养方法
1.不吓唬,不威胁,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2.肯定孩子的进步,增强其自信心
3.发掘孩子的闪光点,变自卑为自信
4.人前不教子,保护孩子的名誉和自尊
孩子虽小,却也有中年人前教子会令他们感觉丢脸伤心。要么自卑,而抬不起头,要么因为愤恨而产生逆反心理。总之两种后果都会对孩子造成极大的伤害,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对于敏感内向的思考型孩子来说,当众被教训指责对让他们难以承受的。
5.教孩子适时说不
教会孩子自信,勇敢,尤其是面对不公平待遇时一定要大声的说不。
学会说不是一种自信的体现,更是自我意识的觉醒。一个从来不会说不的孩子不仅没有反抗意识,连自我意识都会被深深的埋藏。
家长在面对这样的孩子时,不要权威来压迫他们,要尽量营造一个舒缓的环境,用温和的态度,让孩子们说出心中的想法。教育孩子要坚持自我,对他们不想做或者不愿做的事情,要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心声。要知道有时偏偏是态度过于强硬的家长会培养出过于温顺,不懂说“不”的孩子。
三.指导型型孩子的性格以及教养方法
(一)指导型孩子的性格心理ABC
1.调皮:活泼好动,爱搞破坏
2.叛逆:对着干,你说东他偏说西
3.争先:自信勇敢,锐意进取
(二)父母教养方法
四.亲切型孩子的性格以及教养方法
(一)亲切型孩子的性格心理ABC
亲切型孩子的性格(绿色性格)--随和善良而乖巧。很少和人争吵,愿意听从他人的意见行事。但是正因为喜欢听从别人的意见,在遇到了喜欢惹事生非的小伙伴时,常常会让自己陷入麻烦。
1.自卑:内向羞涩,不爱表现。原因无外乎两点方面一是内因:亲切型孩子的性格内向,羞涩,他们不愿意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二是外因:家庭教育的过度,保护和过于严苛都容易造成孩子的自卑心理。这一类孩子的心理比较脆弱,经不住打击和失败,因此他们宁愿用沉默来守护自己的尊严。他们不信任自己。也不认为自己有能力完成一件事情。教育这类孩子温和的鼓励和耐心的陪伴比什么都重要。
2.胆怯:胆小脆弱,缺乏勇气。长期在大人的溺爱里长大的孩子会更加的胆小。因为还害怕孩子遇到危险。大人总是在各个方面限制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就变得胆小,缺乏勇气。另外,经常受到大人恐吓的孩子,也容易变得胆小。所以不要一味的责备孩子胆小,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应该从大人做起。
3.自我:有主见,有个性,不反抗。过多的要求和过于严厉的态度都会令原本胆小的亲切型孩子更加没有自信。因此,对于亲切性孩子爸爸妈妈不妨多一些宽容,容许他们在自己的世界里多待一会儿。
4.拖拉:慢性子,遇事不慌忙。父母就要多给孩子一些时间,多一点耐心。
5.孤僻:腼腆胆小,不喜欢被打扰。作为父母,要有意识的引导孩子,只要多一点主动,多一点大方。
6.软弱:温柔和善,不敢说“不”。软弱的孩子了,父母的类型不外乎两种,一种是自身软弱型。第二种父母恰恰相反属于专制霸道型,事事包办不让孩子参与锻炼,这样孩子就会养成不主动不积极的性格。
7.沉默:什么事都藏在心里。如何才能让孩子开口呢?首先作为父母,最重要的是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和归属感赢得孩子的信任。其次,父母要主动关心孩子,一旦察觉孩子的情绪变化,即便孩子不开口也要主动询问。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心,并且让他明白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你都会支持,并帮助他那么孩子。最终会愿意把心事说出来的。最后问题的关键还是要培养孩子自信坚强的品格。平时锻炼他处理问题的能力,要知道孩子总有一天要自己面对人生道路上的一切问题,也都要自己去解决。
(二)父母教养方法
1.陪伴和鼓励,帮孩子克服恐惧
当孩子胆小,害怕时不要指责他们,因为恐惧是一场是一种正常的心理。任何恐惧的产生都是对外界环境,所产生的回应。消除孩子恐惧的最好办法是让孩子有足够的归属感和安全感。在孩子害怕的时候有父母的爱围绕在身边,不仅可以让孩子安心,还能给予她们给予他们精神上的鼓励。对于3到7岁的孩子来说,父母是最值得信赖和依靠的人。因此当它们感到害怕时,请张开臂膀保护他们是唯一正确的做法。
2.别让虚假的怪物吓破孩子的胆
对于黑暗的恐惧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但对3到6岁的孩子来说,这种恐惧会来得更加强烈,这是因为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想象力逐渐丰富。但是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却尚未成熟,所以他们总认为看不见的黑暗中隐藏着某种怪物和妖魔。意识到孩子还是正常生理现象之后,父母就不应该强迫孩子独自面对黑暗。要知道强制不会让孩子变得大胆。父母表现出来的愤怒和失望,反而会让孩子失去安全感。让孩子感觉到无论是在黑暗还是光明的环境中,一切都如往常一样,平静正常,慢慢的孩子就会习惯黑暗,接受黑暗。
3.创造机会,帮孩子克服害羞交朋友
学会与人交往,结交朋友,不宜太晚,孩子一两岁的时候父母就应该经常带孩子到新的环境,新的人群中去。陪伴在孩子身边,让孩子有足够的安全感。同时鼓励孩子多与不同的人接触,多参加群体活动,以锻炼孩子的的胆量和与人相处的能力。事实证明,越早与人接触,接触的人群越多,孩子的性格越开朗,适应环境的能力和长大后的社会交往能力就会越强。
4.信任孩子,是对孩子最好的鼓励
“你能行”虽然只是今天简简单单的三个字,却包含了妈妈对孩子全部的信任和积极的鼓励,会让孩子在潜意识中产生我一定可以的信念。这句饱含信心,鼓励的积极话语,会让孩子的心如同向日葵一样保持饱满,积极向上的状态,即便孩子一开始做的并不是很好,但经过一次次的努力和尝试之后,孩子一定会做到,越来越好。反之,如果孩子从父母那里接受的都是你不行,你能力太差,你不如别人的这样的评价,那么孩子的心里就会充满悲观和自卑的情绪,无论做什么都不会成功。所以对于内向胆怯的孩子,父母一定要多鼓励,一定要无条件的信任他们,从而使他们树立自信,多一些积极的赞美和暗示,孩子就会对未来充满希冀和信心,从而努力的向成功迈进。
5.别催,多给孩子一些时间
作为父母,我们要多一些耐心,相信他们一旦敞开心扉,就会充满善意和热情。以最大的热忱对待他人。并且相信他们的与人相处之道一定会给他们带来友谊和真诚。
6.鼓励孩子多开口,培养良好的表达能力
7.欣赏孩子,发觉孩子的潜能
信任是欣赏的最高境界,信任是发自内心的相信孩子。有时候要想让孩子做好一件事其实很简单,就是相信他们能做好,欣赏他们的每一次尝试和每一点努力。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潜力,只有信任才能将这种潜力最大的发挥出来。
8.学着坐第一排,鼓励孩子的竞争意识
坐第一排数表现出来的其实是一种人生态度,它可以激励孩子积极向上,勇敢的追求。人生在世无论做什么都必须有拼搏奋斗的勇气和勇夺第一的信念,胆小的孩子更需要这样的历练和鼓励。需要有竞争的意识和信心。所以当孩子们不自信,不勇敢的时候,请记得跟他们说,要坐第一排,因为坐第一排需要敢于挑战自我,勇敢争夺机会,敢于表现自己的精神和勇气。
第二章 帮孩子塑造迷人好性格
一.懂得感恩
(一)将感恩教育融入点滴生活之中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好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给孩子起着示范表率的作用。正所谓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因此,父母应该以身作则,从小教育孩子要尊重老人孝敬长辈。家庭是一个大课堂,爸爸妈妈怎样对待自己的父母孩子都会都会一一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将来也会这样对待自己的父母。所以要想将孩子培养成一个有孝心,有爱心的人,爸爸妈妈就应该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入手,孝敬双方的父母,让孩子在模仿的过程中学会孝顺。
和任何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一样,感恩习惯的养成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潜移默化渗透到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做一个有心的父母,让孩子学会感恩,学会关心,爱护他人。
(二)将他人的善意和帮助放在心里
适当的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是培养孩子孝心最简单,有效的途径。不要让孩子认为做家务就是父母的责任,告诉孩子他也是家庭中的一份子,应该主动帮家长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事。这样孩子在家做家务的过程中不但能体会父母的辛劳,从而更加关爱体贴父母,同时还能体会到劳动的乐趣与自豪。
(三)让孩子在关爱家人中体会感恩
二.放手去爱
(一)让孩子试着自己解决遇到的难题
孩子在一生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培养孩子独立面对困难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很重要。因为总有一天,他们会离我们而去,独自面对生活和工作中各种各样的问题。
恰到好处的鼓励和适时的指导是必须的,爸爸妈妈的鼓励会给孩子信心与勇气,而恰当的指导与帮助,可以让孩子少走弯路,从而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效率和能力。我们鼓励孩子遇到难题,自己解决,只是为了给他们心理上的断奶,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精神和独自面对困难的勇气。
(二)不剥夺孩子的尝试机会
人的一生中会面临无数个第一次。孩子总要学着独自去面对父母,不可能一辈子跟着孩子,晚放手不如早放手,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快更好的适应环境,适应社会。父母们在孩子们走出人生的第一步是心都是悬着的,但是人的一生中每个第一次都应该让孩子们尝试,父母只能承担指导者的角色在一旁默默的守候,静静的等待。我们只有学会放手,孩子才能真正的独立,真正的长大。
(三)大人不要随意插手孩子之间的矛盾
孩子们之间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很多时候孩子之间的纠纷只是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儿,父母不妨把决定权交给孩子,让他们学会处理的方法。孩子们的群体也是一个小社会,放手让孩子去解决问题,实际上也是在锻炼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正是在不断的争吵与和好的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观察分析以及处理问题的方法。所以孩子们之间的小矛盾做家长的不要急于插手。可以教孩子一些人际交往的基本技能,如谦让宽容,勇敢承担责任,尽礼帮助他人。
三.优秀社交力和好人缘
(一)分享让孩子更快乐
谦让是一种大度、美德,但并不是无原则的忍让和退缩。失去自我和个性的忍让是懦弱不是宽容。
所有的分享都需要在孩子自愿的基础上进行。只有发自真心的分享才能让孩子收获友谊快乐加倍。如果孩子年龄小,无法理解分享的意义和快乐,爸爸妈妈也不要着急。不能强行把孩子的东西分给小朋友,而是要多给孩子一点时间。让他们切身感受分享的快乐和意义,当孩子大方地将自己的东西与他人分享时,爸爸妈妈不要忘记给孩子一个大大的赞。表扬和赞美去强化孩子分享行为和习惯养成的最好的外部刺激。受到表扬和赞美的孩子会进一步优化自身的分享意识的和行为,并且逐步将分享内化为自觉自重的优秀品质。
(二)学会换位思考,孩子才更有同理心
换位思考,替他人着想,是一种优秀的品质,它可以帮助孩子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患习惯,学会理解他人宽以待人和朋友保持亲密的友谊,为孩子长大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基础。
(三)学会道歉很重要
不要强迫孩子说对不起,因为它们有着和大人一样强的自尊心。即便他真的觉得很抱歉,有时也不愿意开口说那三个字,因为在他们看来说了对不起就等于承认了自己做了错事的坏孩子。所以要让孩子明白,知错就改是一种好的品德,勇于承认错误更是勇敢者的行为。总之,让孩子学会道歉,要建立在大人对他们的关心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之上,不要发怒,更不要强迫,用耐心去等待他,用爱心去呼唤他,让他真正从内心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自愿真诚的说出内三个字对不起。
第三章 带孩子远离坏性格
(一)分散注意力或者冷处理孩子的任性妄为
他孩子哭闹任性的时候,家长可以尝试用其他事物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因为孩子年龄越小,专注于一件事物的时间就越短,家长可以用更有趣的事物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如果这招不凑效。再试着冷处理,可以保持一段时间的沉默,让孩子自己慢慢平静。如果孩子继续胡闹,家长也可以暂时离开。通常情况下,当孩子意识到自己的无理取闹,并不能换来大人的妥协时。他们就会平静下来,而这时大人再跟他们讲道理,孩子就会比较容易接受了。
(二)家长及时疏导孩子的嫉妒情绪
嫉妒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心理现象,虽然嫉妒是每个人都会产生的心理,但是如果在孩子小时候。家长不注意疏导,这种情绪任由嫉妒的独苗越长越高,孩子长大后就会对比自己强的人心怀不满,甚至产生破坏报复的心理。如何建立正确的竞争观,让孩子远离嫉妒之心。
首先,当孩子因为嫉妒而难受生气甚至发怒时,父母不要指责斥骂孩子,而是先告诉孩子自己能够体会并理解这种心情,因为嫉妒也是人类的情感之一,但是我们不能任由它发展,而是要学会转移和控制。
其次,教育孩子要承认差异,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不要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较,要学会欣赏他人的成功,也要学会发挥自己的优势,这样才能让嫉妒无处生根。
总之,虽然嫉妒是每一个孩子心理发展的自然现象,但是作为父母当发现孩子有嫉妒心之时,一定要及时疏导,让孩子的情绪得到健康的发泄,并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坦然的欣赏他人的闪光点。
(四)营造环境而非控制孩子
首先要给孩子一个平等,温和的家庭氛围,杜绝暴力和冷暴力。要让孩子感受到来自大人的温暖,但同时也不能过分的溺爱,那样会养成他们唯我独尊,任性妄为的坏毛病。
其次教育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比如在愤怒的时候静数30秒,让情绪平稳下来。
最后要记住当孩子试图用哭闹达成某个目的,家长千万不能妥协。要知道一旦一种习惯养成,孩子长大后也会采取这样极端的方式来达到目的。
第四章 安抚孩子的反常情绪
(一)蹲下来与叛逆的孩子平等对话
无论多大年纪的孩子,都希望家长能以平等的身份和他们说话,蹲下来用温和的语气与孩子说话,孩子就会听话的多。如果总是粗暴的命令,那么孩子长大后不是越来越叛逆,就是会变得懦弱无主见。
蹲下来以孩子的高度和角度来看待问题,你就会明白孩子的感受与想法,你就会明白,孩子为什么会抗拒你的命令和要求。蹲下来,才能更好的了解孩子的需求,才能真正与孩子做朋友。而不仅仅是口头上的与孩子交朋友,没有孩子喜欢与高高在上的交流,与孩子在同一高度对视才能更有效的与孩子沟通。只有通过心与心的交流与沟通,孩子才会愿意听父母的话,才会愿意遵从父母的命令。
所以当孩子叛逆不听话的时候,不妨蹲下来,换个角度看问题,一定会有新的发现和收获。
(三)最好的管就是不管
最好的管就是不管,给孩子适当的自由,适度的空间,不要全包全揽。过度的管制只会让孩子厌烦,苦闷,最后慢慢变得不听话,叛逆,没有自信,情况只会越来越糟糕。
(四)要适可而止,别跟孩子较劲
作为父母,我们总是批评孩子不听话,可是我们却忘记了孩子也是人,也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我们总是简单的命令孩子听话,如果孩子不听,我们就会情不自禁的跟孩子较劲。较劲的结果无非两种一种是孩子屈服于大人权威,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很可能失去自我;一种是坚决不听,最后弄得人仰马翻。其实与孩子的较劲要适可而止,对于孩子的坚持,我们可以不强制性的命令,而用另一种更温和的方法:商议。其实孩子比我们想象中要讲理得多,有时候我们只要换种态度,换个方式,孩子就能够接受和认可。关键在于大人要控制自己的情绪,用温和的方式让孩子接受。
读后感
性格不分好坏,了解孩子的性格特征,顺势而为,才能让每个性格的孩子充分发挥其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