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有的作品都是对阿瑟·克拉克最拙劣的模仿。”
刘慈欣(《三体》作者)
阿瑟·克拉克的地球末日三部曲收录了《最后一个地球人》、《遥远的地球之歌》和《地光》,您要去网上搜会发现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是《地球战场》,那是由于熊猫出版社以前的习惯,把《地光》的名字改为了《地球战场》,之后在众多读者的“表扬”下,他们给改了回来,还加上了本短片集《神的九十亿个名字》出了部阿瑟·克拉克的精选集,熊猫眼圈都黑成那样了,我们就不打他了吧。
作为和阿西莫夫,海因莱因并列科幻3巨头的英国作家克拉克(1917年-2008年)科幻底子过硬,他的作品不但硬科幻,而且经常附上相关的科学资料。在他的科幻小说中,主旨是对于人类未来技术及社会可能性的探讨和预测,而且这方面他做的十分出色。
他预言过太空技术、人体冷冻、大脑记忆备份;也对全球通讯卫星提出十分精妙科学的构想,在这个构想的基础上,我们有了今天的电话通讯、卫星电视和天气预报,因此,全球卫星的轨道更因此被称为“克拉克轨道”。
这部《地球末日三部曲》成文时间不同,内容也没有相互关系,之所以集结成了三部曲,是由于这三个作品分别是对地球(人类)未来的三种构想:
▧ 《最后一个地球人》是苟且。 重在想象力,一波三折的剧情十分扣人心弦。
▧ 《遥远的地球之歌》是诗意和远方。 叹在架构和人性,为了延续人类的播种行动和波澜壮阔。
▧ 《地光》是现实。 赞在场面描写,最后的战争场面恐怖,之后的格局真实。
作为腐国的硬科幻巨匠,克拉克除了是同性恋,也是一个大嘴巴,而且偶尔还会出来“指点”一下别的作品。
“请别误会:我很喜欢《星际迷航》,喜欢卢卡斯和斯皮尔伯格的那些气势恢宏的作品,其他不怎么有名的我也喜欢。但严格来说,这些作品都属于奇幻,不算科幻。现在我们差不多可以肯定一件事,那就是在真实的宇宙中,我们永远都无法超越光速。即便是相距最近的恒星系,中间也得隔上几十个乃至上百个光年。没有什么曲速引擎能让你在今天这集飞到这个星系、下礼拜的那集又飞到另一个星系。造物主的项目计划不是这么制定的。”
<br />
①《最后一个地球人》
▧ 第一部:“大地与超主”
一个外星文明忽然来到了地球上,飞船在各大城市上浮现(《独立日》的既视感),为当时纷争不断的地球带来了和平,并提供了各种炫酷先进的科技,使得人们的生活质量大幅提高。但在经历过各种痛苦的这一代人,一部分人还是不能完全相信未曾露面的“超主”的动机,成立反抗组织,并想尽一切方法,一探究竟。最终未果,超主不但没有惩罚,反而承诺,出于人类的接受能力的推算,50年之后,将会现身。
▧ 第二部:“黄金时代”
镜头一转到了50年后,“超主”现身,无论这几十年人类怎么想象,是好几个眼睛黏糊糊的还是环状刺嘴的硬壳怪物,人类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但是出了超主真身这一类型:羽毛的翅膀、小小的犄角、带刺的尾巴。传说中最恐怖的东西活了起来,恶魔早在几十年前便置身于地球之上,并别地球人以“超主”辨识。
然而,这50年没有白费,在这50年间,超主提供给人类的各种科技已经极大的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生产大部分自动化——机器人工厂为消费者提供源源不断的产品,生活必需品完全免费。人们要么就是为了奢求某种高档享乐而工作,要么就什么也不做。犯罪既无必要也不可能。另外,人们的习俗模式也由于人类的两项发明,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一个是绝对可靠的口服避孕药,第二个是发明和指纹识别一样可信的血液生父鉴定方法。以往的家庭习俗完全瓦解(那位同学,请不要大喊性自由好么!)
人们不会知道自己有多么幸运。
人类花了一辈子的时间得到了那么多幸福,别的种族甚至从未听说过。这是一个黄金时代。不过,金色也是日落的颜色,秋天的颜色,只有“超主”的耳朵能捕捉到冬天风暴的第一声呼号,只有他们知道,这个黄金时代会以怎样无情的速度冲向终点。
▧ 第三部:“最后一代”
人类逐渐适应了这种生活,享乐和社交等等以往有钱有闲才能享受的活动都高度发展,虚拟的电影和感官刺激越来越接近真实,通过刺激所有的感知,加上动用催眠术,一个人可以成为另外任何一个人,至少短时间可以,他可以参加任何想象中的历险。
当然还有有一拨人,为了反抗这些娱乐至死精神的蔓延,在一个小岛上建了个名为“新雅典”的城市,作为一种实验,它希望成为那个旧雅典,不过是以机器取代了奴隶,以科学取代了迷信的旧雅典。甚至“超主”对它也发生了兴趣,并要派使团来做考察。然而,在这个运动还没什么结果的时候,最后的一刻还是来临了。
变化最开始发生在孩子身上,也只发生在孩子身上。
孩子们都开始做奇怪的梦,人变得奇奇怪怪,不玩不理人。对于这点,大家去寻求“超主”的帮助,然而却得到了以下的回答:
我们称这种现象为全面突破。从来到地球这一天起,我们就一直等待这件事发生。孩子的头脑成了一条通道。做个比喻,如果每个人的头脑是一座大海环绕的小岛,每座岛看起来都是孤立的,而实际上它们的基地息息相连。如果海洋消失,岛屿也会消失,他们全都成为一整块大陆的一部分,不过,他们的个性也从此消亡。宇宙中有很多族类,有些族类在你们甚至我们出现之前早已发现了这种能力。他们一直等着你们加入进去,现在时间已到。”
<br />
②《遥远的地球之歌》
萨拉萨星,是地球的种子殖民星之一。为什么要殖民呢,往往来讲,有危机才有动力。自从1956年发现中微子之后,这种微小但不带电,是中子但没有质量的小家伙除了让科学家欢欣鼓舞地配平了方程式外,世界上大多数人对这个发现毫不知情也漠不关心。然而不知不觉之间,朝向末日的倒计时已经缓缓启动了。
托中微子的福,到了20世界末,科学家们发现我们银河系的那颗温暖的大火球,太阳的内部出了问题。联合国向各国政府提交了《有关太阳反应的若干备忘录》,随着消息的走漏和猜测,各国政府终于公布了“地球将要毁灭”的真相。群众的反应并非如预期一样恐慌,他们先是震惊无语,续而耸一耸肩,继续日常生活。
没几个政府会展望下次选举之后的未来,退一步说,就算人类要面临死刑,执行的日子也还遥遥无期。太阳在未来一千年内都不会爆炸,谁又会为自己的第四十代子孙伤心落泪呢?
在萨拉萨星与麦哲伦号接触展开,令2715年从地球出发,3109年抵达萨拉萨星的地球第一批播种飞船中人们后代意想不到的是,这艘飞船来自地球,并不是来自其他殖民星。区别是3600年开始的这一波大移民,由于量子引擎的发明,速度从第一代的1%光速,提高到了5%光速。但是随着速度的提高,对于高速航行时宇宙中物质的撞击就要更加注意了。所以在麦哲伦号的前面,有一个冰盾。而这次麦哲伦号到达萨拉萨星,也是来祈求10万吨的水,制作新的冰盾,好继续航行的。
在制作冰盾的这2年中,苏醒的100多船员与萨拉萨星的居民各自发生着自己的故事,一方面双方互通这几百年来的新技术,另一方面不甘寂寞的小人们也开始谈起恋爱来。文中对于萨拉萨星的描写优美而又严谨,甚至还增加了一点反叛和物种冲突的小故事。
随着冰盾的即将完成,麦哲伦号上的船员们也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既然萨拉萨星十分完美,而我们的技术也可以对他进行改造并住下所有人,为什么还要继续航行。最终经过大家的辩论和道德层面的考虑,麦哲伦号提前升空,在量子发动机的哆哆亮光下,继续他的旅程。
<br />
③《地光》
故事的开始是在月球,萨德勒是一名反间谍人员,他被派往月球并伪装成一名会计,实际上是要去抓一直泄露信息给大联盟的敌方间谍。当时的背景,地球和月球与太阳系的其他行星组成的大联盟处于战争的对峙两方。虽然主线是间谍,但实际上这本书的亮点是最后在月球上那场战争,不但对于战后的局势和格局的简短交代也十分合理,而且战争场面分分钟让整个人都燃了起来: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为了对付这种武器,一个最简便的方法应运而生。既然电磁场可以产生粒子,那它也就能消散它们,将它们从毁灭性的射线转化为无害的、分散的粒子喷雾。更有效,但也更难实现的办法是以纯粹的辐射作为武器。尽管如此,地球和大联邦竟然都成功地实现了。剩下的问题就是看谁将自身的优势发挥得更好了——大联邦的科技更先进,而地球的生产能力则更优越。
爆炸,其实发生在数十公里以外。在地平线以上的高处,有一个紫色的火团——它是一个完整的球体,一边迅速变暗,一边扩张变大。数秒钟的工夫,它就消退成了一团闪光的雾气,从月面上坠落下去,如同绚丽的落日余晖。
现在,奇怪的事情又发生了。作战的光束不再隐形,那是因为要塞上空不再是真空状态了。在它的周围,熔沸的岩石释放出大量的气体,穿过气体的一道道光束清晰可辨,犹如地球上雾气氤氲的探照灯光。与此同时,惠勒开始注意到,在他的周围不断有雹子般的微小颗粒洒下来。
在十公里以上的空中,波江号的保护屏似乎爆炸了,它毫无屏障地悬浮着,在黑暗的空中变成了一枚几乎隐形的钝头鱼雷。接着,一刹那间,它的吸光油漆和下面的装甲被要塞的光束撕开了。庞大的船体变成了樱桃红色,随后是白色。它向前倾倒,船首指向月面,开始做最后俯冲。起初在惠勒看来,它似乎是对准他自己来的,接着他看到它是冲向要塞去的。它执行的,是船长的最后一道命令。
“很遗憾我没有。”萨德勒回答道,不过实情并非如此。对于要塞的各种武器,他虽然所知不多,但对这一件的原理还是完全理解的。他懂得,熔融态的金属,一旦由历史上最强大的人工电磁场抛出去,以每秒数百公里的速度飞向空中,自然会看起来像一道光束。他还知道这是一种近程武器,它的设计初衷是用来撕裂磁场,使普通的弹道武器偏离轨道。它只有在最理想的条件下才能使用,而且产生磁场的能量来自巨大的电容器,这些电容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重新充满。
“为了星际的和平,”莫尔顿教授说,“愿人间再也没有人扮演我们曾经的角色。”背景是二百年前、四十万公里以外的壁画风景,人物是一名间谍和一名反间谍——他们举酒共饮。两人心里充满了回忆,不过这回忆里已经没有了苦涩。再也没什么可说的了,对他们来说,故事都已经结束了。
<br />
Ⓡ 读饭曰 :
其实作为地球来讲,才懒得管人类死活呢。
地球与人类的关系,是个充分但不必要条件。人死光了,只要地球还在,还会有生命;地球挂掉了,人才是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阿瑟·克拉克的《地球末日三部曲》最大的触动在于通过对地球未来的三种设想,让人能够静下心来思考几个问题:
- 当地球要挂掉的时候,人类怎么办?
- 当人们获得(无论是自己发展或者获得)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改造周遭环境的力量时,我们将会走向哪里?
- 在这些发展过程中,人性和社会的变化会是什么方向?
<br />
Ⓐ 作者简介 :
亚瑟·查尔斯·克拉克,(Arthur Charles Clarke,1917年12月16日-2008年3月19日),英国作家、发明家,尤其以撰写科幻小说闻名。他与艾萨克·阿西莫夫、罗伯特·海因莱因并称为二十世纪三大科幻小说家。
阿瑟·克拉克1934年加入英国星际协会。1941年进入英国皇家空军服役,担任雷达技师,参与预警雷达防御系统的研制,它为英国皇家空军在不列颠之战中获胜做出了贡献。战时克拉克主要执行地面控制进场雷达工作。
克拉克在皇家空军的无线电学校No 9担任下士指导员,在1943年5月27日被任命为空军少尉(技术部门),1943年11月27日提拔为空军中尉,以空军上尉军衔退役。在克拉克服役的最后一年——1945年,他在《世界无线电》杂志第10期上发表了一篇具有历史意义的关于卫星通信的科学设想论文《地球外的中继——卫星能给出全球范围的无线电覆盖吗?》,详细论述了卫星通信的可行性,为今后全球卫星通信奠定了理论基础。
1946年退伍,进入伦敦的国王学院,并以优异成绩毕业,取得数学和物理学士学位。1947年,担任英国星际协会主席至1950年。1948年获物理学学士,曾任英国星际学会主席。1949年担任《科学文摘》(Science Abstracts)的助理编辑至1951年。自1950年起克拉克开始创作科幻作品。他以“太阳风”为题材的科幻作品《太阳帆船》曾引起美国国家宇航局的注意,并因此而关注这一领域的研究。60年代以后,这位科幻大师一直居住在岛国斯里兰卡,1952年克拉克成为全职作家,投入科幻创作。
克拉克的作品以详实精准的科技描述和哲学的思考方式,探求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在作品中,他探索了人类与人类技术所能达到的极限,他针对太空技术做出的许多预测都一一成为现实,因此也被称为我们时代最伟大的太空预言家。
他曾经预言过人体冷冻、大脑记忆备份、地震预防预测等尖端技术,设想过联合国的发展、娱乐产业和体育产业无限扩大的社会前景,更提出了全球通讯卫星的构想,在这个构想的基础上,我们才有了今天的电话通讯、卫星电视和天气预报,全球卫星的轨道更因此被称为“克拉克轨道”。
在1952年英国数学家阿兰·图灵(Alan Turing)被判严重猥亵罪,被强制注射雌激素,并于1954年自杀身亡后,克拉克于1956年移居斯里兰卡,除了能裸体潜水之外,躲避对同性恋的迫害才是真正原因。
1973年克拉克出版了《与拉玛相会》,并在次年一举获得星云、雨果、约翰坎贝尔奖。由于他的杰出贡献1986年克拉克被美国科幻与幻想作家协会(SFWA)授予终生成就奖——大师奖(Grand Master A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