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工作调整。我的任务一下子重了好多,而且有些业务还不太熟悉,思想上有了不小的压力。大脑精力有限,分给工作上的思考多了,写文章时笔力便难免有些涩滞。晚上躺在床上,满满的焦虑。工作上的事情亟待解决,写作时总是心不在焉,读书时思绪神游,最近的效率极为低下。
深入剖析自我,觉得要想改变现状,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培养思维习惯
只有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才能高效学习与成长,减少大量被浪费的资源,比如时间、金钱、精力、感情等。工作调整带来的影响,一方面是自己原有的节奏被打破,另一方面是不熟悉业务,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焦虑情绪。
一要迅速调整自己的状态。大脑都有滞后性,原有习惯被打破,突然会有种“无所适从”的感觉,这个时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迅速制定新的工作计划,让大脑从“无序”变为“有序”。一旦大脑接受了新的“指令”,思维和习惯便会慢慢形成。
二要抓紧学习新的业务知识。大脑之所以焦虑,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对未知的恐惧。因为不熟知,所以有畏难情绪。如果想克服这种焦虑,必须让自己熟知工作流程和业务知识,这有利于大脑构建新的认知,以便迅速投入到新工作中去。
三是适当给自己“留白”的时间。此时,计划表不适合安排得满满当当,适当给自己一些“机动”时间,让自己随时有个缓冲时间,有利于自己角色转变,以更高的效率去完成工作。
学会深度思考
不管是工作还是写作,必须要学会深度思考。在碎片化时代,大家的阅读、思考都是比较浅的、碎片化的,深度思考能力变成了稀缺资源,要想脱颖而出,必须具备此项能力。
首先,知晓何为深度思考。思考就是建立连接,建立过去与现在的连接,现在与未来的连接,不同事情之间的连接,问题与解决方案的连接,已知与未知的连接等等;深度思考就是建立更全面、更复杂的连接。我们的深度思考,就是先做到纵向比较的深度思考,获得新的想法和认知,然后从横向方面思考,建立全面的认知。
其次,保证思考的时间和频次。思考,必须投入时间和精力。在思考的事物上投入足够多的有效思考时长,才能有所收获。最好是反复不断思考,随时随地思考,比如,利用洗澡的时间、做饭的时间、上下班的路上等等。思考的时间多了,大脑便会自动建立连接。你想得多、想得全、想得复杂,自然做事情会更加得心应手。
最后,捕捉大脑的灵光闪现。如果一件事你冥思苦想,还是没什么收获,那么不妨暂时放在一边。你要相信大脑拥有比手机更强大的后台程序,即使你表面上不再思考,其实它在后台也在不断思考。说不定,什么时刻,大脑灵光一闪、创意迸发,你的问题就解决了。所以你必须随时准备捕捉这个时刻。
快速进入专注状态
最近,文章质量不高,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不能迅速进入专注的状态。晚上写文章时,脑袋里可能还在想着白天分派下去的任务;静心读书时,大脑却在回顾总结一天工作的得失。写文章时不够专注,灵感自然不会来敲门,句子难免有些生搬硬套,逃不出“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怪圈。
第一,要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专注力。专注力和人的肌肉一样,是可以锻炼的。我们可以利用碎片时间培养抗干扰能力,比如利用排队、等人等时间,集中精神看一会书或者进行一段不被打扰的思考,长此以往,随时投入专注的能力就会慢慢增强。
在焦虑不安无法集中精力的情况下,可以用呼吸法来帮助内心平静。呼吸法每次耗时15秒,分4个阶段即:吸气4秒——屏气3秒——呼气6秒——休息、调整一会儿2至10秒,重复几次,直至自己的内心平静。早上起床和晚上睡前各做 5 分钟,长期以往有助于改善焦虑状态。
第二,制定具体的小目标。在每次投入写作前,可以给自己设定一个小目标,比如,这段时间,我想写作多长时间,写多少内容。明确了目标,你就能时时对照目标,看自己进行到哪个程度。专注的人,除了眼前的事,还会想着下一步、下两步,而不专注的人,往往连现在走到哪一步了,都糊里糊涂。
第三,适当放空自我。专注力是稀缺资源,如果你有时无法保持专注,也不用自责。专注力同精力一样,是有限的,长期保持专注非常不容易。所以,当你感觉到疲劳,根本无法专注时,不妨给自己放个假。放空自己后再投入到工作中去,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只要一个人能在专注的时候全力以赴,等专注力归零的时候就放开来玩,那么一定就能有一个闪亮的未来。
持续努力很不容易,在持续用力的基础上保证效率更是难上加难。但是我们要保持“随时发现问题,随时反思”的能力,稍事休整,我们会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努力中去。
努力是个持续性状态,谁都有那么几天不在状态,只要我们能保证在努力这条大道上持续用力,就不怕到不了我们想要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