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林九
采访 | 林九 燕子 陈美红
摄影 | 杨匆 Ivan
编辑 | 晗格格
要抵达溪木素年书店,必须通过长长的地铁,抑或蜿蜒的公交。
到访前,我听过一些与溪木素年有关的故事。这是一家远离深圳中心地带、蜗居山脚的书店。众多都市文艺青年的梦想,被这一个长发飘飘的女生实现了,故事中饱含着浪漫与文艺。因此,老板娘罗兰有些神秘。
距离书店尚有五百米时,我早早举起相机,准备记录这个梦幻的下午。
此时,一辆大货车驰过,黄色尘雾扑面而来。门口几株濒临凋谢的盆栽晃入镜头,原本期待的心情似乎恢复了常态。
溪木素年虽在偏静一隅,却无法脱离尘世。「书店首先是一个空间,没有那么多浪漫的故事,大部分是日常生活。」这一句话缓缓诉出时,罗兰显得清晰真实。文艺或神秘,不过是外界赋予的标签。
偶 然
这是溪木素年的第四年,它还活着。从某种意义上说,罗兰是一名合格的创业者。
回到溪木素年的起点——2014年年末。她轻描淡写:「开书店是一个偶然。」
偶然是一刹那的诞生,是感性所致。同时,偶然的背后,也有着一定的必然性。罗兰原是一名UI设计师,多年前,她和客居深圳的打工众生没有什么区别。8年的设计师生活,让罗兰接触了网页、UI、品牌等多设计领域,她意识到职业生涯已触顶。「用成长的眼光看,每一个人都会希望自己保持进步的状态,可以接触更多新的世界。」
因此,书店的诞生虽是偶然,辞职创业是成长的必然。
比起一般创业者的谨慎与周全,罗兰似乎更率性。在租店面这件事上,她的个性展露无遗。她在58同城上找了两处租房,分别实地考察了一下。一家在科技园,一家在蛇口港地铁站附近。不过三两天,她做了决定,「我选了这里,因为它租金便宜,地方又足够大。」罗兰说道,她似乎全然不顾店址周围的乏力的商业氛围。
后来,书店偶然迎来一位做投资的顾客,罗兰和他聊起创业这一话题。对方分析道,应该先存够钱,买下这间房子再开店。即使店子不盈利,房子还是会升值。罗兰笑了,一股子热情迸发了,那就去做。「一定要在三十岁之前做这件事。倘若等到十年后,我四十岁的时候来经营书店,溪木素年肯定不是如今的调性。或许世上本来不存在十全十美,也不会存在彻头彻尾的绝望。」
她知道,自己需要为这「偶然」负责。2015年开始,罗兰一边工作一边打理自己的书店。书店每月的固定成本在7千左右,她拿着自己的工资喂养着梦想。
开店之初,一个朋友送来一棵发财树,并热心地题字「生意兴隆」。然而,直到那棵树凋零,书店的生意仍旧不见起色。前五个月,溪木素年都面临着无人问津的尴尬境地。罗兰平时要上班,只得周末过来打理。因此,溪木素年大多时候阒无一人,独自熬过漫长的白天和夜晚。
深圳的夏季来临,火辣的阳光和突然而至的暴雨不断地考验着这家小店。屋顶漏雨、空调漫水,罗兰逐渐学会了干更多的力气活。她一度扛着书本跑到蛇口码头摆地摊,总得想点法子让书店活下去。
进入下半年,罗兰在豆瓣上发起了「一日店长」的活动。邀请陌生人来溪木素年当一天的店长,负责日常的书籍整理,清洁打扫,或者干脆就在店里读读书,有客人来便招呼一下。这一活动引起了豆瓣上千人的关注,罗兰至今认为这个效应纯属偶然,「一天上午,我推开店门,桌子周围坐满了人,都是来报名做店长的。我懵了,就这么火啦?」
一屋子的店长,都是深圳的年轻人。溪木素年快速地积累了一批支持者,散发着浓浓的青春气息。
一百五十平米的可能性
2016年,罗兰辞去设计师工作,全职经营书店。
「做书店也有一定的商业规律,如果仅仅想着让顾客过来买书,书店必然活不下去。」罗兰说道。她开始探索书店的可能性。
相比身居城市中心地带的独立书店,溪木素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一百五十平米的大空间,挤一挤,可装下上百人。同时,书店周边业态相对简单,远离繁华喧闹。因此,罗兰找到了一条业务线:线下活动。
「我的性格相对内向,但喜欢到华侨城文化创意园四处玩。插画、设计、手作、音乐……我都会看一下玩一下。顺便和朋友拉拢两个有意思的人过来,做活动嘉宾。」
「手作创意派对」是罗兰印象特别深的一次活动,她邀请了插画师、手工艺师,各自摆上摊位,还有现场音乐表演。一开始,她在豆瓣上推广,派对嘉宾、合作方们也帮忙一起宣传。罗兰的预想是可以在周六和周日的下午各办一场,达到100人次。
单单前期准备就花了两个月的时间。书店之前是一家披萨店,有一条下水道横跨了整个房间,暴露在地面。因此,罗兰喊上装修师傅用水泥铺平。考虑到手工需要充足的光线,她特地重新优化了室内的灯光设置。「那会儿蛇口附近刚好有个建筑双年展,撤展的时候,我和两个朋友去搜刮了一遍。把那些弃置的灯泡带回来,省了一小笔成本。」罗兰笑说道,「本来想再刷一下墙面,但是没有多余的钱了,只能作罢。」
活动开始的前一周,报名人数远远没有达到目标。罗兰只邀请到十几人,合作方也不过五六个人过来。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有的摊主是从香港过来的,不可能因为报名人数有限,就不干了。」罗兰及时与朋友、摊主商量,沟通想法。他们发现,票价100多块是不合理的。仅仅材料来说就难以统一价格,布料和皮革、颜料和纸张,每个摊主的产品和体验不一样,如果要顾客统一购买票券,那不就等于强制消费么?
罗兰决定调整策略,先体验,后付费。特地用赠票的方式多邀请了20个人。两场活动下来,顺利完成了100人的目标。
「活动的氛围很好,过来玩的小伙伴们反响不错。一切正常。」背后,罗兰的确经历了一场长达两个月的「浩劫」。她深知做活动的不易,也逐渐在各方协调斡旋之中快速成长。
如今,溪木素年的活动基本每周举行一次,观影会、脱口秀、人文讲座、插花体验课……内容愈发丰富,形式不拘。书店成为一个独立的活动空间,发挥着无限的可能性。
2017年5月,罗兰迎来了一个合作伙伴:二手书创业者杨匆。「溪木素年的书不多,之前我在当当网买原价书,放在店里卖。」罗兰笑了。
如今,仅仅店面都摆放了上万本书,大多都是新书或九成品。有了杨匆的加入,溪木素年越来越像一家书店。
中央的孤独
罗兰结婚已有几年,问及先生如何看待她的事业。「他不干涉我,我的家人也不会干涉。创业是没问题的,只要你自己能把事儿扛起来,不要因为个人创业波及到家庭生活。」
是的,罗兰要一个人扛起来。
她曾有过一段特别抑郁的时期,「入不敷出」让她产生了难以言说的焦虑。同时,关注书店的人越来越多,它的生长速度似乎超越了罗兰的想象。曾经是一个「偶然」,如今,仿佛是被推着往前走,她必须独自面对未知的一切。
杨匆眼里,罗兰是个安静又执拗的女生,「有点傻,拿着自己的工资养书店,前两年都处于亏损状态。」但他不得不承认,这个傻劲儿的女生有想法,韧性十足。
平日里,罗兰和杨匆很少碰上面,两人的分工也相当明确。杨匆住在蛇口附近,负责书店的日常打理。
罗兰则远住西丽,一般情况下只有周末才会过来举办线下活动。每天要联系周末的嘉宾、推广活动,或许活动不过两个小时,准备的时间却远远超过这个时长。
「我要考虑哪种类型、价位的活动适合受众;如果大型一点的活动就会牵扯到合作方,我能给他们提供什么?需要帮手的时候,我应该怎样向外界求助?」她说,打工的时候,还有工作和生活之分。现在,工作和生活已经融为一体。
另一方面,罗兰还在设计开发溪木素年的周边产品,比如手账本、帆布袋、马克杯。
单单一个帆布袋,从草图到成品的工序就十分复杂。她一边负责设计,做好草图,扫描到电脑里再做修正。一边要对接供应商,跟对方商量确定产品材质、尺码等细节。「我会先看样品,确定对方的工艺水准,如果可以的话,就开始生产。有的时候产品量比较大,那得先打样,确定效果了再批量生产。」说到这些,罗兰语速有点快,每一个细节都需亲自把握。一旦样品不行,得重新沟通,而样品费用照付。因此,为了控制成本,她格外细致小心。
第一次做马克杯,罗兰积累了不少经验。「马克杯上的图案是按颜色数量算钱,所以我设计图案时,会争取用最少的颜色呈现最好的效果。」但是,电脑上的颜色和实品颜色有明显的色差,样品一过来,罗兰心里了然,几百块又付诸东流。「最后,我选择做黑白灰三种颜色,偏差比较小。」说完,她淡淡一笑。这便是创业,在试错中成长,幸好她有试错的机会和勇气。
开书店是大多数人文艺青年的梦想,对于罗兰而言,她感性入局,如今已学会理性谋生。
她喜欢一首歌,将歌词写进了自己的书店日志里:「也许我们就这样消失在那平庸之海,不管变成钻石或者成为尘埃。」时间如水,人群如流。至少此刻,她站在梦想的中央,清醒而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