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改变读书态度开始,提升读书速度
在现在这个整体快节奏的情况下,掌握快速阅读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今天的卡片,可以帮我们改变三个阅读心态的问题。
为什么要先从改变心态开始呢?因为提升阅读速度和效率,技巧只是一个方面,心态的调整也是重要的环节。
对于阅读心态的调节,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做出改变:
1、丢掉对书本的敬畏感;六经注我,而不是我六经。
2、部分书只需要速读。
3、即便是要精读一本书,也要先速读一遍。
丢掉对书本的敬畏感
读书很重要和读书有千好万好这件事,会引起我们对读书这个活动的重视,但这也容易让你对书本产生敬畏感——让你觉得,我应该逐字逐句的把书读完,让你觉得凡是书里的内容都价值的,哪怕有很多我看不懂,那也是因为我水平不够,和作者没啥关系。
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因为每一本书都是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写出来,且作者的水平参差不齐,这就导致很多书籍会受背景的限制,甚至很多书籍就完全没有可读的价值。
如果觉得一本书死活看不进去,死活看不懂,那不一定是你的问题。可能是社会毕竟的原因,肯定是作者表达的原因,可能是作者就只是在拼凑字数。
所以呢?书本对自己是否重要,不需要我们怀着特敬仰的心态去读它,反而应该试着从朋友的角度去了解他,了解他的好和不好。觉得好的地方,就收下,装到自己的身体里,把他变成自己成长的养料;觉得不好的,就果断扔掉。
有的书只需要速读
很多人都在抱怨自己读书慢,通常看上二三十页要一天的时间,这看起来是很大的一个问题。但事实是,慢不是问题,有的书就是要慢,有的部分也需要你慢下来;另外,慢说明你在线性阅读,这其中可能伴随着思考,可能伴随着顿悟,可能伴随着琢磨,可能伴随着联想,慢慢地读没啥问题,但是快不了就是个问题。
因为有的书就是需要快快看完。
比如,对于一些可能名气大,但营养有限或现实意义不大的书,你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可以去看看它,但没必要花太多时间投入,很多书是需要绕过去的。
比如我前段时间读的一本书,是古典的《拆掉思维里的墙》,我就感觉他配不上自己的名气(也可能是我没有get到其中的点)。
精读前的一个环节——速读
当你遇到一本好书后,你决定要细细读了,然后就一页一页的开始吗?
不……在这之前你还是需要先快速浏览一遍。在古典的《跃迁》中,将从第一页直接开始读的方法称为最蠢的读书方法,何帆老师也估计我们要有选择的快速读书。
但是,这里的速读,它的原理不是说单位时间内你能看更多的字,而是单位时间内看的字更少,但是抓要点地去看。
所以,一本书可以很快的读完,只是需要你改变读书方式,比如以前你的阅读是撒网捕鱼,你可能想的是怎么把网做得越来越大,怎么一网撒下去能捞到更多的鱼,但现在你知道了快速阅读的方法,那就是用鱼枪捕鱼,一次就只瞄一条,但是瞄的那条一定是最大的。
在摆脱了心态的限制之后,我们就需要把精力用在长技了,先从简单的快速阅读开始。
2、简单的快速阅读方法?
今天的卡片,我们会主要说一下快速浏览的必要性和快速阅读的简单方法。
有人说先预览一遍可以帮你建立一个地图,可以降低理解本书的难度。不错,这是一个点,但是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点是,快速浏览一遍可以激发出你的问题和好奇心。
这一点更重要,就像前面说的,为啥会在读书的时候想睡觉呢?为啥会读不进去呢?因为还没有搞清自己为啥读,也不知道前方有啥,当然就容易走神了。
当遇到这样的情形的时候,你就可以通过一个快速浏览的过程来激发出自己的问题和好奇心。当你带着问题和好奇心去书里找答案的时候,那当然就是不同的效率了。
比如给你一本新华字典,你读完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是让你查一个字呢?你总是可以很快就找到。
很多人都觉得一本书最大的价值是给出了答案,其实不是。一本书最大的价值往往就是提出了一个好问题,这比你通过这本书学习到一些知识更重要。
有了一个问好的题,那这本书里的内容就成了帮助你解决这个问题的一部分资料,你既可以通过阅读本书来解决遇到的这些问题,还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去搜集更加全面的答案,这样做即能够让你读懂你要读的书,也拓展了你的知识面,这也是我们现代人阅读的最好方式。
那如何正确的阅读呢?
作者在课程中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阅读三步法:评测、速读和精读
很多人刚拿到一本新书就准备一遍把它读完,然后马不停蹄的从头开始读。
其实最有效的方式是把书读三遍。用一句话总结就是:读书读三遍,从大往小看。
第一遍判断书本的价值
看主题,看口碑,确定自己是不是要花时间在上面。这是从一本书的价值角度来看,视野要放大,离书的距离要远一些。
第二遍读出书本框架
用快进的方式整体浏览一遍,看看作者是如何设置这本书的结构的,脉络是什么,哪里是铺垫,哪里是重点。这是从内部的整体结构来看,走的就离书近了一些。
第三遍重点击破
挑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反复看,仔细琢磨,最后输出成自己的东西,这就是进入书中,从小处着手来阅读。
听起来是要读三遍,好像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但其实这样会大大提高你的阅读效率,因为你知道自己在读什么,自己要读什么。
这里只是简单的罗列的三步读书的方法,但这样的介绍太简单了。所以,接下来一起系统的看一下具体怎么操作。
3、如何正确的对书本做出评测?
在读第一遍的时候,我们最重要的任务是判断这本书的价值,即确定这本书值不值得看。
值不值得又分为两个层面:
一个在于判断这本书有没有价值;
另一个在于判断这本书适不适合自己
那如何判断呢?
随着读书和选书的经验越来越多,这种能力就会自然的提高。当然,在这之前,想要对书本做一个正确的判断,还是要依靠一些已有的方法。
比如,下面这个:
第一:看主题
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序的部分,很多人读书是不看序的,认为这部分没有价值。但事实是,序的部分是一本书的名片,凝结了作者的大量心血,是一本书主要内容和重要观点的一个综述。
第二:看宣传文案
大部分是书中主要内容的凝炼,另外你也可以跟着好作者来选书。
第三:目录部分
直观看到作者要讨论的内容和结构,这也是后面我们阅读的时候需要反复看的地方,相对于我们所读书籍的地图。
第四:上网看评论
上网看评论这件事是合理的,但是你要分清楚平均的好坏。
一般没营养的评论,通常只会告诉我们一本书的好坏,但却不给出哪里好或者哪里坏,或者是,他们完全就读不出一本书的好坏,写这篇评论,完全是为了应付差事。
而好的评论,会给出关于这本书的额外信息,能够把这本书还原到他本来的社会大背景中去,也会给出哪里好或者哪里不好的论证。
最后,在你认真的读完一本书之后,你也会有一个自己的判断,这时候,你就有可能会发现很多人说的好,其实没那么好,水平很一般,也可能别人说的烂也没那么烂,很多观点是对你有启发的。
所以,这个看评论的过程不但可以帮你对这本书有一个大致的预先判断,还能激发出你的问题和好奇心,让你带着问题去书里探寻答案。
当然,如果你已经明确得知道自己要读哪一类的书,你可以跳过这些方法去追那些经典的著作,或者去寻找那些在这个领域杰出人物推荐的书籍。
4、如何速读?
在对书本做完测评之后,如果这本书值得读下去,那么我们就需要用快进的方式将书看一遍,目的是了解一本书的整体框架,这个过程需要用到速读技巧。
用视觉输入代替线性输入
我们大部分人的阅读习惯是一开始就从左往右、从上往下,一个字一个字,一行一行地开始读,生怕错过些什么,这就导致阅读效果特别低下。
那应该怎么办呢,应该要先浏览一遍,通过浏览迅速了解一本书的主题和框架,包括作者的写作意图,背景,搞清楚这本书的重点在哪里。
但是,这时候就出现了另一个问题,我也知道要先快速的了解一本书的框架,但我的阅读速度就是快不了,好急人,又没办法,怎么办?
很简单,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你总是会忘掉快速浏览的目的,你总想在快速浏览的时候就想理解这本书。
回想一下,我们第二遍阅读的目的是什么?——是快速了解这本书的结构以及重点分部位置。理解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所谓的快速阅读,就是指快速地找出一段话的关键信息,抓的快、准、稳,直接跳过和忽略那些不重要的辅助信息。
那究竟该怎样快速的看书呢?
第一:以语意单元推进阅读
语意单元——就是好几段话共同构成了一个意思
有写作经验的朋友都知道,一般在写作的时候,总要先列个大纲,一个大纲包含多条想要说的事和想要表达的观点,每一件想说的事,每一个想要表达的观点,就构成了一个语意单元。
拿逛超市来举例,比如超市里分为很多个区域,你刚开始逛的时候会先把这个区域分清楚,而不是直接扎到细分品牌中去。因为你这样做的时候,你会发现,一个大超市虽然里面的东西很多,但是也很好辨识,你下次要去买东西的时候,直直的走到那个区域。
拿到读书中来,就是把书分为一个个区域,作者会在每个区域解决一个问题或表述一个观点,当我们需要解决对应的问题时,直接去那个区域就开始了,而不是再从头开始,一个字一个字的找。
还有就是有的书很啰嗦,可能二三十页才构成同一个语意单元,你很容易就被作者的写作结构给弄晕的,这时候你只要确保自己问题已经解决了,就不用再看这个单元的其他信息了。
保持以语意为单位的推进并不是一种阅读的自然状态,一开始并不容易,但是,这个技能只要下点功夫都能掌握。
那该怎样语意单元呢,注意以下两点就可以了:
第一、注意关键词的位置
第二、一边快速阅读刚才说的这些重点部分,一边在脑海中勾勒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意图
在这两个过程中,可能遇到了一些难点,快速浏览的时候完全看不懂,这时候很多人就容易停下来开始死磕,其实不用。遇到这种情况先把难点放一放,继续往下推进,因为很有可能你现在纠结的问题的答案就在后面。
如果实在不行,那就等到下个阶段,精读的时候再重点攻克。
在速读的部分,我们还有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找重点,精品课的作者在课程中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方法——通过概念找重点
第一个类找的是你不认识的新概念。
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方法论也可以划分到新概念里。
第二类要找的是你不够重视的旧概念。
作者把之前你认识的概念的重要性提升了一个高度。让你看到了这个概念的更多可能性。
第三类是等待替换的概念。
啥意思呢?就是作者试图用自己的论证来说服你,让你了解自己以前的观念是错的,是具有片面性的,是可以重新解释的。
这样把三种类别分好之后,你就会发现书里的重点就很好辨认了,之后再浏览的时候把这三类信息找出来就可以了。
接下来干嘛呢,放松一下,最好把书放一边去,干点别的事情,让大脑休息一会,给自己一段缓冲的时间,大脑有一个特性,会自动过滤不重要的信息。
等你休息回来再看这本书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已经对这本书的架构了然于胸,所关心的问题在哪个部分有集中论述,了解这些之后,第二遍就算完了 。
5、如何对书本进行精读?
在了解了书本的整体框架之后,就要开始精读了。
但你还有还要有这样一个信念,就是很多书都没有精读的必要,第一遍和第二遍浏览完就可以过了。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始前,想一下花时间读这本书是不是值得。在阅读过程中,也要确保自己进行的是有效阅读。
首先我们要有一个有效阅读的概念,什么是有效阅读呢?
有效阅读的定义就是能记住、能输出,因为只有这样,你读过的东西才真正变成你的东西。
所以接下来的精读细读的过程,就是我们带着输出的想法去进行的。 比如我在学习如何快速阅读这个精品课的时候,就是带着输出的想法去学习的,其效果比我之前只看一遍的方法要好的太多。
在搞清楚这个概念之后,我们再带着这个目的去精读、细读。而关于精读与细读,又分两个步骤。
第一、理解和互动
这是一个新知识与已有知识互动的过程。让新知识和你脑海中已经有的东西来一次互动,把原来的东西看得更清楚一点,经过这个过程,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信息,你就会一下就想起来以前在哪里看过的。
要做到这一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完你感觉好的部分之后,做笔记,写感想。把你有感觉的段落和句子记下来,再仔细想一想为什么好,哪里好。把好的地方写出来,或是你由此联想到的其它信息,感想都可以记录下来,长期积累,新知识和旧知识的连接和互动速度会越来越快。
我们写学习类的见感思行卡片就是这么一个过程。
第二、记忆和输出
在你需要或者必要的时候,可以按照主题把你平时积累的材料输出成完整的稿件,或是一段演说词,在记忆的时候可以借助图像、思维导图或是知识卡片。当然,完成的稿件也可以用作之后输出的素材。
想要输出,就需要我们具备输出能力,那如何锻炼自己的输出能力呢?其实,只需要学会的第一件事、也是最难但同时又最基本的一件事就是写文章:把自己想表达的东西语言流畅、逻辑清晰地呈现出来。
如果能够在阅读过程中掌握“理解和互动、记忆和输出”这两个技能,那大概离阅读高手已经不远了。
6、怎样写出让自己满意的稿子?
既然知道了输出可以帮助我们提高阅读效率,也只有输出才是有效的阅读,那什么才是输出的正确姿势呢?——写稿
都知道写稿是好的,但是怎么个好法,很少有人能够清楚的说出来。其实写稿的作用不单单是把你知道的呈现出来,因为一篇完整的稿件背后,还需要做很多动作。
比如写作这个动作本身就是帮助你思考的过程,你可能会发现,一旦开始针对一个问题开始写作,你的思路会越来越清晰,逻辑也会越来越严谨,你的思考会更深,输出的东西会更有料,这就是写稿带来的好处。
很多人一听到写稿就头大,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是——你想第一遍就做个完美的东西出来。然后呢?这个想法经常会让你坐在那里半天憋不出来一个字。为什么?因为在你动手前,你给自己的要求是写一篇无可挑剔的稿子出来,脑袋里抱着这样的想法自然是动不了手的,因为你脑袋里负责创造的声音和负责评价的声音是同时开启的。
所以在第一遍写稿的时候,你要有意识的摆脱评价好坏的这个限制,有意识的让自己先做一个“烂东西”出来。你可能有点接受不了,我怎么能写烂的东西呢?
但事实是好的稿子都是改出来的,所以第一遍你最好怎么想就怎么写,关键是你得逼自己先做一个你眼中的烂东西出来。
第一遍完成之后,这时候就需要你带着评价的眼光来看自己的稿子了,并对稿子做出进行修改和补充。很多人再写完第一遍之后,就放松了对稿子的要求,然后简单的检查一下稿子,这是本末倒置了。
其实,评稿这个过程也是提升你写作能力和思考能力的过程,等多修改几遍后,你就会发现稿子其实也没那么烂,甚至还挺好的,是值得和别人分享的。只要你能够不断重复这个过程,你的输出能力会越来越强。
随着你写稿能力的提高,还需要进行下一步的练习——口头表达。这时候很容易出现一个问题,就是没办法在脱稿的情况下把稿件的内容表达出来。前段时间我去参加读书会的活动,就遇到这个问题,当时,也是很纳闷,我明明已经把稿子理的很清楚了,可为什么还是讲不清呢?
要解决这个问题,该怎么办呢?背稿么,千万别。因为那是你写的稿子,说明你懂稿件的内容,你表述不出来,其实你只是容易在逻辑上遗忘,说完一段就容易断开罢了。
那怎么解决呢作者在课程中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方法——给稿件设置关键词,然后把这些关键词视觉化地表现出来。
比如你可以把关键词都写在卡片上,或是用幻灯片辅助,照着这些关键词说,就像电视上的那些大佬演讲一样。
知道这些方法之后,接下来做什么呢?
接反复练习了,练习的过程没有什么技巧可言,就是下功夫,如果能坚持,时间会带给你回报。
到这里,我对张凯老师的精品课《怎样成为快速阅读的高手》的学习就结束了,最后,再回顾一下这一整套动作。
整节课是一个从如何选书到快速阅读、有效阅读的过程,用一句话总结就是,读书读三遍,从大往小看。
第一遍,围绕着书看,不进入书籍,用客观的眼光审视她,看介绍、看评价,在这个过程中你对一本书的主题和价值作出一个初步的整体性判断。
第二遍,看书籍内部的整体结构,利用技巧,用快进的方式整体浏览一遍,找结构,找脉络,找铺垫,找重点。
第三遍,进入到书中,挑自己感兴趣的部分仔细琢磨,和它互动,最后把感想输出成自己的东西,这是有效阅读的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