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女士,33岁,离异,有一个4岁的男孩,一名高中数学教师,就是想找一个和自己三观比较一致的男士。
前两天朋友给他介绍了同城的Y先生,38岁,对方有一个上初中的女儿,自己做生意,离婚3年一直没有合适的。经过朋友介绍,两个人先加了微信进行了解。
第一次沟通,双方各自介绍了自己情况,接着,有了这样的对话:
Y先生:约吗?
J女士听了吓一跳:“约什么?”
Y先生:有机会一起吃个饭吧。
J女士:最近比较忙,以后有机会吧。
J女士觉得双方并完全不了解,就提出见面吃饭,觉得对方太随意,做事也不谨慎就婉言拒绝了。
后面就开始聊孩子的事情,Y先生问J女士为什么不让孩子爸爸扶养孩子。
J女士:“我觉得我能给孩子更好的教育和成长环境。”
Y先生:“你养孩子,等孩子大了,孩子还是回到他爸爸身边,你不白养了?”
面对J先生的质疑,J女士丝毫没有动摇,J女士好不容易争取了孩子的抚养权,对她来说,这个Y先生谈话内容让他感觉到对方与自己三观不合。
后面Y先生再次和她沟通时,已经失去了进一步深入了解和沟通的兴趣。
后面,经过朋友询问,才知道,其实,Y先生权衡后并不在意J女士有男孩这一情况,只是他当时表露的想法是很多男人的想法,他自己也欠考虑。
总之,两个人后来就没有然后了。
不会沟通真的很可怕,会沟通,恰当地自我袒露,也是一种能力,更是一门艺术。
你是不是有这样的感觉?当你和朋友的沟通的时候,你们的谈话温度有时候突然从80度降到了零下?有时候你能感知到有一句话不该说,有时候莫名其妙,却不知道哪句话说错了。
有时候你推心置腹,袒露真心,和朋友说了你的隐私,对方却对你的态度发生了180度大转弯,到底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这本书中提到了网络印象管理和自我袒露的概念。
书中提到网络印象管理,再回到上面的沟通中,这位J先生没有给J女士留下良好的初印象,也没有给之前的沟通对象留下好印象,后面Y先生赤裸裸地质疑女方扶养孩子风险,也让J女士感到很不舒服。
而沟通学家认为网络沟通所缺失的的东西,反而能为那些想要管理自身印象的沟通者提供有利条件。
通过社交媒体的陌生人可能有效篡改那些面对面沟通中无法隐藏的东西,比如年龄,家庭背景,人格,学历,外貌等等。
一项针对在线约会网站参与者调查发现,86%的人认为自己没有如实描述自己的外表,他们还承认,要在网络上呈现理想身份,需要精心设计的。
下面这张照片是一个名为Instagram的女性在社交媒体上展现的,她说,为了呈现给世界看,而且为了呈现更好的照片,她拍了56张,而且,她坦言,她看上去在做A,实际上是B。
拍了56张照片最终呈现的美照
书中提到,印象管理意味着选择自己哪个角色或者哪个部分加以展现。那么在沟通中,我们又该如何在关系中自我袒露呢?
如何自我袒露?
首先,自我袒露应该是有意的,这些信息还必须是重要的,而且不被人所知。
有两个一起读书写作的朋友,两个人因为读书相知,相识,相爱,不到两个月两个人就结婚了。因为志同道合,沟通良好,双方都比较坦诚,不仅充分展示了各自的优势,还向对方袒露了他们各自的缺点和弱点。
曾经失败的婚姻和过去的经历,两个人认识两个多月就结婚了,而且幸福美满,都觉得对方就是那个对的人,我第一次看到他们的结婚照时,还以为他们是老夫老妻了。
是不是觉得不可思议?这样也可以?其实我们想想,有些夫妻即使在一起生活多年,都未必这两个朋友沟通得深入,因为他们彼此足够真诚,袒露得足够多,所以才足够了解。
当我们越信任一个人的时候,我们越愿意向她袒露自己,哪怕是自己的隐私,弱点,当我们向对方袒露自己的弱点的时候,也给了对方爱自己的机会。
但首先对方真的是那个对的人,这两个朋友就是遇到了对的人,恰当地自我袒露让彼此深深地爱上了对方。
《沟通的艺术》这本书告诉我们自我袒露有以下好处:
001宣泄:
如果处理得当,宣泄可以提供心理上和情感上的慰藉,我很尊重那些向我袒露自己心事的朋友,同时也很感激那些听我倾诉的朋友。
002互惠:
当我们首先对们对别人袒露自己内心时,很可能换来对方的真诚,你的一个故事,换来对方一个秘密,从此你们彼此越来越了解,你们关系越来越亲密。
003自我澄清:
当你把你的想法,观念,意见和态度向心理咨询师或者朋友表露出来,也是自我澄清的过程。
004自我确认:
当我们袒露了自己观点,也是希望得到对方的认同,比如开头讲的J女士提到自己扶养儿子,如果得到Y先生的认同,他们的关系才会更进一步。
005关系的建立和维持:
一段关系的开始需要一定程度自我袒露,作者告诉我们自我袒露的品质和婚姻的满意度之间有很强的关系,同样在其他关系中也适用。
006社会控制:
袒露个人信息会增加你对他人或者情境的的控制,比如,当你和和另一个人在谈恋爱时,你主动告诉他有一个同事对你有爱慕之前,自然对给他带来一定的危机感。
但,自我袒露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
如何掌控自我袒露的风险?
自我袒露确实给我们带来很多正面效益,但并不是袒露越多越好。我们要注意交浅言深,因为自我袒露也是有风险的。
《为什么我不敢告诉你我是谁》一书中写到:“我不敢告诉你我是谁,因为假如我告诉你是谁,你可能会不喜欢这样的我,而那却是我的全部”。
自我袒露可能让我们面临拒绝,造成负面印象,降低关系满意度,丧失影响力,甚至伤害别人等风险。
你有没有发现,当你和好朋友沟通得很好,当你把自己内心深处的秘密告诉她时,你们的关心会突然变得疏远起来,很可能你袒露过多,给对方的印象产生了逆转。
那么,到底该如何把握自我袒露的度呢?
作者在《沟通的艺术》这本书中也提出了自我袒露的指导原则,这些指导原则能帮我们决定在特定环境中应该自我袒露到什么程度。
001这个人对你而言是否重要
比如你在维持的关系足够深厚,那么分享自己不为人知的秘密能让你们的关系更加稳固,比如,在稳定的亲密关系中,适当示弱,表露自己的弱点,也是对对方信任的表现,同时也给了对方爱你的机会。
002袒露的量与方式是否合适
前两天,有一个物质条件很不错,工作也非常好的男子在离异征婚群里发了一则征婚广告:
男,80年,研究生,北京某央企工作,有房有车,年薪100万,女方要求(并没有明显经济条件要求)”
但这个征婚广告一发出来,群里一片哗然,那些单身的男士觉得压力山大,年薪100万的都没有找到对象,很多男士觉得他不该了来这个群征婚,而那些优秀的女士大部分没有对方经济实力好的,自然会觉得差距太大,也不敢主动链接了。
问题就在于这位男士直接明显暴露了自己的经济实力,虽然是高富帅,瞬间经济实力一般的人很大的压力,同时也很容易招惹一些追求物质条件的女性,也浪费后期的沟通时间。
所以,我们在自我袒露的时候,要好好想想是否该袒露,方式是否正确,是否袒露得过多。
003袒露的风险是否合理
电视剧《谁说我结不了婚》中,那个编剧婷婷,开会的时候曾多次与投资方负责人沟通时发生正面冲突,在会议中怒怼投资方负责人,终于投资方撤资了。
所以在工作中袒露自己的想法和感觉是非常冒险的行为,为了达到组织的目标,在工作场合,沟通者有时也需要保留自己的想法,在个人的角度,即使你觉得客户或者老板的要求是无理的,但还是需要闭嘴,而不是冒着自己失去工作或者公司损失利益的风险袒露心声。
004是否有建设性影响?
如果不小心使用自我袒露,会戳中某些人的底线,每个人都有底线,如果触碰就到了敏感区,让人反感,甚至让人恼火,比如“我觉得你很笨”、“你这样做真的太傻了”,这会影响你们之间的关系。
再比如,你是理财顾问,不小心跟你的客户透露了你曾经投资失败亏损了20万块钱的经历,这很容易让客户觉得你不专业,对你的能力产生质疑,甚至不会和你合作。
005你的自我袒露是互惠的吗?
一般情况下,我们自我袒露的信息量根据他人袒露的多少而巨大,比如那些公开程度大致相等的伴侣感觉最幸福。
你在道德上有义务袒露吗?
比如,调查显示HIV的阳性患者认为他们有义务告知医护人员和和伴侣他们的情况,尽管这样有损他们的形象,尊严或者让他们受到指责。但研究表明,20年来,近40%的HIV的阳性患者没有把检测结果告诉他们的性伴侣。
再比如,在新冠病毒疫情期间,为了避免对他人造成伤害,感染者应该及时将自己感染的情况告诉相关部门。
自我袒露在人际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切记交浅言深,过分袒露自己,同时也行注意自我袒露的风险。